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裂陷盆地转换带形成演化及其控藏机理

王海学 吕延防 付晓飞 孙永河 王海凤 李培海

王海学, 吕延防, 付晓飞, 孙永河, 王海凤, 李培海. 裂陷盆地转换带形成演化及其控藏机理[J]. 地质科技通报, 2013, 31(4): 102.
引用本文: 王海学, 吕延防, 付晓飞, 孙永河, 王海凤, 李培海. 裂陷盆地转换带形成演化及其控藏机理[J]. 地质科技通报, 2013, 31(4): 102.
Formation, Evolution and Reservoir-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Relay Zone in Rift Basin[J]. Bulletin of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31(4): 102.
Citation: Formation, Evolution and Reservoir-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Relay Zone in Rift Basin[J]. Bulletin of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31(4): 102.

裂陷盆地转换带形成演化及其控藏机理

Formation, Evolution and Reservoir-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Relay Zone in Rift Basin

  • 摘要: 转换带最早是在研究挤压逆冲构造时提出的,是指2条断层间相互作用的构造带。随着进一步研究发现,转换带广泛
    发育于伸展、挤压和走滑盆地,而且存在于不同尺度的构造中。目前认为转换带形成机制主要有断层分段生长机制和差异运动机
    制,断层分段生长主要经历3个阶段:孤立成核阶段、“软连接”阶段和“硬连接”阶段;差异运动作用往往导致撕裂断层的形成。基
    于前人的认识,结合实际地区研究,提出了一套适合裂陷盆地的转换带分类方案,总结了目前裂陷盆地中转换带的识别方法,提出
    应用“四图一剥”技术分析转换带的形成演化规律。转换带位置为低势区,是水系入盆的通道,从而控制着沉积作用;在此基础上,
    结合“源-储-圈-运-保”的耦合关系,提出裂陷盆地中转换带控藏机理的研究思路。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42
  • PDF下载量:  187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3-07-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