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川南綦江-赤水地区晚燕山期以来差异构造变形

周立夫 陈孔全 唐永 汤济广

周立夫, 陈孔全, 唐永, 汤济广. 川南綦江-赤水地区晚燕山期以来差异构造变形[J]. 地质科技通报, 2016, 35(4): 66.
引用本文: 周立夫, 陈孔全, 唐永, 汤济广. 川南綦江-赤水地区晚燕山期以来差异构造变形[J]. 地质科技通报, 2016, 35(4): 66.
Zhou Lifu, Chen Kongquan, Tang Yong, Tang Jiguang. Tectonic Deformation in Qijiang-Chishui Area of South Sichuan Since Late Yanshanian[J]. Bulletin of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35(4): 66.
Citation: Zhou Lifu, Chen Kongquan, Tang Yong, Tang Jiguang. Tectonic Deformation in Qijiang-Chishui Area of South Sichuan Since Late Yanshanian[J]. Bulletin of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35(4): 66.

川南綦江-赤水地区晚燕山期以来差异构造变形

Tectonic Deformation in Qijiang-Chishui Area of South Sichuan Since Late Yanshanian

  • 摘要: 受到燕山晚期先后两期不同方向的挤压应力:大娄山SN向水平推挤作用、江南雪峰造山带SE-NW向的递进变形作用和喜山期整体的剧烈隆升作用,川南綦江-赤水地区晚白垩世以来发生显著差异构造变形。根据在多边界的条件下形成的多构造体系的联合与叠加现象,分析了本区构造演化时序。通过对本区典型地震剖面的的解释得出差异构造变形方式为滑脱褶皱冲断作用造成的收缩变形,并运用平衡剖面演化分析,计算了水平方向上的伸缩率;由点到线及面,运用声波时差法、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地震剖面趋势法和地质对比法恢复了各地区晚白垩世以来的剥蚀量,以此分析了研究区垂直方向上的隆升幅度。最后综合上述2个方向的构造形变量分级评价了各个构造单元的差异构造变形强度。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96
  • PDF下载量:  144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6-07-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