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滇东南那能金矿矿床成因:来自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证据

管继云 张七道 曹毅 徐磊 兰开军 孙康 赵洋

管继云, 张七道, 曹毅, 徐磊, 兰开军, 孙康, 赵洋. 滇东南那能金矿矿床成因:来自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证据[J]. 地质科技通报. doi: 10.19509/j.cnki.dzkq.tb20240520
引用本文: 管继云, 张七道, 曹毅, 徐磊, 兰开军, 孙康, 赵洋. 滇东南那能金矿矿床成因:来自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证据[J]. 地质科技通报. doi: 10.19509/j.cnki.dzkq.tb20240520
Genesis of the Naneng gold deposit in southeastern Yunnan: Evidence from in-situ trace elements and isotopes of sulfides[J]. Bulletin of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i: 10.19509/j.cnki.dzkq.tb20240520
Citation: Genesis of the Naneng gold deposit in southeastern Yunnan: Evidence from in-situ trace elements and isotopes of sulfides[J]. Bulletin of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i: 10.19509/j.cnki.dzkq.tb20240520

滇东南那能金矿矿床成因:来自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证据

doi: 10.19509/j.cnki.dzkq.tb20240520
基金项目: 省部级-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401AT070202)

Genesis of the Naneng gold deposit in southeastern Yunnan: Evidence from in-situ trace elements and isotopes of sulfides

  • 摘要: 【目的】那能金矿床是滇东南地区一个重要的中型卡林型金矿,研究其矿床成因对在滇东南地区寻找此类金矿床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详细的野外调研和室内观察中发现那能金矿发育两个世代黄铁矿(PyI和PyII),利用LA-ICP-MS技术对载金矿物黄铁矿和毒砂进行了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分析,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结果】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PyI含有一定量的Au(均值6.37×10-6),主要富集Co、Ni、Se、W等元素;与PyI相比,PyII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相似,但Au含量(均值68.02×10-6)偏高,相对富集Au、As、Sb、Cu等元素;毒砂中Au含量均值为36.02×10-6,主要富集As、Ni、Sb、Se、Au等元素,Zn、Ag、Hg、Tl元素含量较低。载金矿物δ34S值分布范围较为一致,主要集中在13.7‰~16.5‰,暗示载金矿物的S可能主要来自于围岩地层。【结论】初步认为在那能金矿形成过程中,富含Au、As、Sb等微量元素的中低温热液流体,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形成PyI黄铁矿,少量Au以固溶体(Au+)形式与PyI同时沉淀,在PyII阶段,区内强烈的构造活动使得成矿流体上涌,与围岩地层发生硫化反应后,流体中H2S浓度降低,Au-HS络合物失稳,Au过饱和沉淀后以纳米级包裹体(Au0)形式在PyII黄铁矿中大量富集。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5
  • PDF下载量:  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9-1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11-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