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第30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基础地质
西藏冈底斯带中南部与俯冲有关的早侏罗世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证据
陈 炜, 马昌前, 宋志强,
2011, 30(6): 1-12.
摘要:
肖打松多花岗闪长岩位于西藏冈底斯花岗岩带中段以南,主要岩石类型有:细中粒黑云母(角闪石)花岗闪长岩、细中粒
含斑黑云母(角闪石)花岗闪长岩、细中粒斑状黑云母(角闪石)花岗闪长岩,岩石具钙碱性特征,w(SiO2)=61.58%~72.16%,
w(K2O)/w(Na2O)=0.64~1.15,相对富钠,A/CNK=1.25~1.43,w(Al2O3)变化于11.45%~16.00%之间,为准铝质岩石,花
岗闪长岩岩体稀土元素总量w(ΣREE)变化于152.10×10-6~251.22×10-6之间;轻稀土元素富集,负Eu异常较明显,以富K、
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Nb、Y、Yb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时期的花岗闪长岩具
俯冲I型花岗岩的特点,形成于板块俯冲下的岛弧环境。用SHRIMP测定肖打松多花岗闪长岩体锆石的U-Pb年龄为(191.9±
1.1)Ma。同时表明冈底斯岩浆弧带在早侏罗世岩浆曾经剧烈地活动过,肖打松多岩体是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作用的产物。
甘肃北山地区下石炭统红柳园组四射珊瑚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段先锋, 张雄华, 卜建军
2011, 30(6): 13-17.
摘要:
在北山地区下石炭统红柳园组中发现了丰富的的四射珊瑚,共计单体12属,17种;复体5属,7种,由下至上可划分为2
个生物组合:Siphonodendron-Thysanophylloides 组合和Yuanophyllum-Gangamophyllum 组合,确定其时代为早石炭世大塘期。
通过对北山地区珊瑚动物群与华南、欧洲以及北山地区内部不同小区的对比,认为黑鹰山小区(早古生代属哈萨克斯坦板块)和红
柳园小区(属塔里木板块)珊瑚动物群面貌基本相似,总体具有特提斯大区生物群的特征,但部分地区仍具有北方大区和特提斯大
区的混生特征,说明在早石炭世之前,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生物未受明显的阻隔,也就是说两大板块已经拼合,北山
地区海水与特提斯海域沟通,古亚洲洋在北山地区可能已经闭合。
西天山查岗诺尔铁矿区石炭纪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汪帮耀, 姜常义
2011, 30(6): 18-27.
摘要:
对伊犁地块东北缘查岗诺尔铁矿区石炭纪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Nd、Sr同位
素地球化学研究。该区火山岩包括玄武岩(少量)、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以及火山碎屑岩,它们的化学组成绝大多数属于钾玄岩
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少数玄武岩和安山岩属于钙碱性和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列。微量元素方面,它们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
离子亲石元素(Rb、Ba、Th和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型火山岩的亲和性。流纹岩LA-ICPMS
锆石U-Pb谐和年龄为(321.2±2.3)Ma,表明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早石炭世末期北天山大洋型岩石圈向伊犁地块之下俯冲的活
动大陆边缘带。所有样品εNd(t)>0,N(87Sr)/N(86Sr)初始值变化较大(0.7040~0.7163)。玄武岩岩浆源区为俯冲板片之上亏
损地幔楔,安山岩岩浆源区为莫霍面附近的岛弧型地壳根部,流纹岩岩浆源区则为岛弧型下部地壳。
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复杂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林向洋, 苏玉平, 郑建平,
2011, 30(6): 28-37.
摘要:
通过分析岩心、镜下薄片及铸体薄片观察,从火山岩岩性岩相特征、储层孔渗条件、孔隙类型等方面研究了准噶尔盆地
东部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探讨了火山岩有利储层空间类型、物性条件和可能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区内火山
岩储层岩性主要为中基性玄武岩、安山岩和少量酸性流纹岩、火山碎屑岩以及正长斑岩等浅成侵入岩,且岩性的不同影响储层物
性条件和储存效果。各岩性储层孔渗性变化范围较大,以火山角砾岩(平均孔隙度为12.42%,渗透率为0.796×10-3μm2)和玄
武岩(平均孔隙度为10.73%,渗透率为0.289×10-3μm2)最优。整体孔渗类型包括:较高孔-中渗;较高孔-低渗;中孔-低渗
和中低孔-低渗多种类型,总体表现为低渗透(<1×10-3μm2)的储层特征。储集空间属于孔隙-裂缝双重介质型,主要的孔缝
组合为:构造缝-溶蚀缝-溶蚀孔,原生气孔-构造缝-溶蚀缝-溶蚀孔和晶间孔-溶蚀孔。火山岩的岩性岩相、火山喷发的环
境以及火山岩的后期改造是影响储集性能的重要因素。
湖北襄樊-广济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初步探讨
雷东宁, 蔡永建, 余 松,
2011, 30(6): 38-43.
摘要:
利用近年在襄樊-广济断裂研究中获得的有关资料,对该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断裂3个
几何段自第四纪以来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断层切割地貌面、断层带物质的TL、ESR法年龄结果多集中分布在700~300ka之间
(平均值约500ka),说明襄樊-广济断裂在第四纪中更新世早中期有过明显活动。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图像显示,断裂带附近地
震活动呈现沿断裂走向自北西向南东逐渐增强的特点,这与断裂3个几何段的分段活动性基本一致。时间上,该断裂带上地震活
动的强度、频度呈增强的趋势。
伸展盆地的转换斜坡:控制储层发育与烃类运聚的重要构造单元
白小鸟, 焦养泉
2011, 30(6): 44-54.
摘要:
转换斜坡是指两条倾向相同并在走向上叠覆的正断层之间的强烈旋转地带。此定义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来,尤其
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得到了深入的研究。转换斜坡是伸展盆地中传递带的一种类型,对储层沉积和烃类运聚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正断层的生长机制形成的转换斜坡具有显著的位移和演化特征,虽成因相似但规模悬殊。由于转换斜坡部位较小的构造沉
降速率和对沉积物的输导作用,其控制下发育的沉积体的层序地层学特征为扇体,主要以进积的准层序组叠置而成;受转换斜坡
演化的控制,沉积体的沉积学特征为前期扇体随断层叠覆程度加深而增大,后期随转换斜坡的破坏水系被重新定位从而导致扇体
废弃。针对转换斜坡的特征,总结了前人对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包括实验模拟研究和地质研究,其中,地质研究包括断层
的定量分析、地层厚度和高程分析及层序地层学方法和沉积学分析。最后归纳了转换斜坡及其在油气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并认为该领域在国内颇具研究前景。
河流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胡光明, 倪 超, 王 军,
2011, 30(6): 55-59.
摘要:
河流层序地层学为河流沉积学研究注入了活力,但已有的河流层序地层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回顾已有河流层序地
层模式的基础上,从河流层序的主控因素、层序内部的等时对比和体系域特征的描述3个方面分析了已有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
提出从河流阶地的成因入手分析河流层序的主控因素,基于河流形成过程划分体系域和进行等时对比,并从砂泥比、砂地比、砂体
切割程度、微相类型的垂向变化、单层砂体平均厚度、砂体钻遇率等方面对体系域进行客观的描述,最后指出了河流层序地层学研
究的发展趋势。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进展:模式多样化
2011, 30(6): 60-65.
摘要:
1977年至1988年,层序地层学从诞生逐渐走向成熟,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概念体系和工作方法,这段特殊时期被称
为层序地层学的Exxon时代。之后,将最大海泛面作为层序界面的R-T层序模式则代表了后Exxon时代模式多样化的开始。随
后,对Exxon层序地层学概念体系不协调的认识则代表了由模式多样化所表征的后Exxon时代,与此几乎同时出现的T-R层序
及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等模式意味着层序地层学“百家争鸣”的新景象。阐释各种层序地层学模式出现的原因,追索这些模式对解
决问题的针对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在地层框架内划分和对比沉积岩”的层序地层学,并且为分析复杂的地层记
录提供更多的思考途径。
甘肃枣子沟金矿的矿化特征及矿床成因
刘春先, 李 亮, 隋吉祥
2011, 30(6): 66-74.
摘要:
枣子沟(又称早子沟)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南缘与松潘-甘孜构造结的过渡部位,金矿化主要赋存于中三叠统古浪
堤组钙质、硅质板岩和闪长岩岩脉中。矿体主要受NE、NW 和近SN向断裂构造控制,其中NE向矿体为主要矿体。根据容矿岩
石不同将枣子沟金矿的矿石分为蚀变板岩型矿石、蚀变脉岩型矿石和石英-辉锑矿型矿石。主要的金属矿物包括黄铁矿、毒砂、
辉锑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等。与矿化有关的热液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毒砂化。金
主要以显微不可见金的形式赋存于硫化物中,局部可见显微自然金赋存于石英和硫化物的裂隙中。根据容矿岩石、蚀变特征、矿
物组合、元素组合、金的赋存状态等认为枣子沟金矿为卡林型金矿。对蚀变矿物的研究及已有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以含铁矿物
蚀变为特征的硫化作用是枣子沟金矿的一种重要成矿机制。枣子沟金矿成矿时代为中-晚三叠世[(240~230)Ma],其形成于秦
岭造山带从挤压向伸展构造转变的过渡阶段。
黔西南水银洞金矿床矿体数学特征及其勘查意义
陈林杰, 王素平
2011, 30(6): 75-80.
摘要:
水银洞金矿床是黔西南地区著名的特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对矿石品位统计分布特征的分析表明,水银洞金矿床为
多次成矿作用叠加的产物。通过矿石品位进行混合总体筛分获得两个单一总体,分别对应两次成矿作用,即沉积成岩期的金预富
集和构造-热液期的叠加成矿,其中后者成矿强度大但不均匀,前者成矿强度小但较均匀。对矿体自相关特征的变异函数模拟结
果表明,对该矿床进行勘探时可采用沿矿体走向和倾向方向布置的矩形勘探网,提出今后矿山和外围的勘探可以使用比目前网距
更宽的网距,即75m×190m网距来控制矿体,这将大大降低勘探成本。矿石品位的趋势面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标高的降低,即往
深部方向矿石品位的平均值和变化系数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往深部矿化强度减小,而矿化变得较均匀。结合矿区目前的
勘探情况和趋势面分析结果,认为灰家堡背斜的北翼是矿区及其外围进一步找矿的重点区域。
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塔阿西—塔吐鲁沟铁矿带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陈曹军, 曹新志, 张旺生,
2011, 30(6): 81-89.
摘要:
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主要矿床地质入手,分析了铁矿的主要控矿因素,认为区内铁矿床受地层、褶皱构造和同生断裂
构造、岩相古地理等因素制约。地层和岩相古地理因素控制了整个矿带的展布和矿床的分布,褶皱构造和同生断裂构造控制了矿
体的形态和规模。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测年及矿石和围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老并矿区布伦阔勒群
内长英质片岩形成年龄晚于(532±3.9)Ma;区内铁矿床的矿石和赋矿围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和变化曲线,总体具有轻稀土
富集、重稀土亏损、呈右倾斜型特征,表明二者的物质来源具有同源性。指出了古元古界布伦阔勒群第二岩性段地层、火山沉积盆
地边缘以及背斜转折端和向斜核部是区内铁矿今后找矿的重要方向。
页岩气成藏条件及中上扬子区志留系页岩气勘探前景分析
张丽雅, 李艳霞, 李净红,
2011, 30(6): 90-93.
摘要:
分析对比美国与中国南方页岩气成藏条件,认为页岩气富集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①泥页岩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
(厚度、有机质类型、丰度、成熟度);②储集条件(矿物组成、孔隙度和渗透率及裂缝发育);③保存条件主要包括埋藏深度、温度与
压力等。其中前两项为页岩气成藏主要条件。总结出有利的页岩气藏开发下限指标为:w(TOC)≥0.5%,Ro>0.4%,页岩单层
厚度≥9m,脆性矿物(石英)体积分数≥50%。对比分析表明,中上扬子区志留系页岩气有利区主要为川东北、川东、鄂西渝东和
湘鄂西区。
哈萨克斯坦M 盆地平衡剖面复原及其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刘景东, 蒋有录, 孔令强
2011, 30(6): 94-98.
摘要:
平衡剖面不仅可以用于评价和检验地震解释剖面、分析盆地构造演化,还有助于分析油气的动态成藏过程。对哈萨克
斯坦M 盆地的主干地震剖面进行了平衡剖面恢复,分析了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及构造发育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
盆地中新生代地质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早、中侏罗世为盆地断陷伸展、沉积与沉降的主要时期,白垩纪主要为坳陷期。构造控
制了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两次构造抬升和两次深埋是造成油气成藏过程非连续性的主要因素。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深水盆地油气分布规律
冯杨伟, 屈红军, 张功成,
2011, 30(6): 99-104.
摘要:
施工期岩锚梁岩台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董家兴, 徐光黎, 申艳军,
2011, 30(6): 133-137.
摘要:
针对西南某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岩台区节理发育的特点,并考虑辉绿岩脉等软弱带的影响因素,结合现场调查,
利用关键块体理论方法分析得出开挖过程中岩台主要破坏模式为滑动、滑移-拉裂、弯曲-拉裂以及辉绿岩脉松动溃散4种,其
中,上、下直墙的陡倾角结构面组合特征及辉绿岩脉的发育直接影响岩台的成型与稳定,开挖过程中针对各发育特征采取针对性
支护措施;为验证分析的可靠性,结合现场变形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岩台和岩锚梁混凝土结构之间总体黏合度较好,而岩台开挖破
坏段和辉绿岩脉发育区及影响带处的黏合度相对较差,需进一步加强变形监测,必要时采取相关补强措施。
螺旋钻进模拟月壤过程的热场分析
石 浩, 段隆臣, 李天明
2011, 30(6): 138-141.
摘要:
《地质科技情报》2011年(第30卷)总目次
2011, 30(6): 142-14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