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灾害风险研究团队

发布日期: 2022-01-08 阅读次数: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以殷坤龙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灾害风险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地质灾害风险理论研究和风险管控实践,科研成果突出,科研水平国际领先。团队现有成员20人,其中教授、博导生导师8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近年来,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项目、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与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等百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该团队培养了30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与国际上一流的地质灾害风险研究团队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团队以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为基础,结合新时代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需求,创建了地质灾害链风险评价理论体系,提出了针对区域、场地和单体等不同尺度的地质灾害风险精细化评价方法,建立了水库滑坡涌浪灾害链风险动态评价模型,研发了地质灾害精细化风险智能预警系统,开展了基于风险管控理念的地质灾害防控新实践。

团队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三峡库区、湖北省、重庆市、浙江省、湖南省、江西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全方位发挥科技优势,依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野外监测与预警示范中心”,持续不断地开展地质灾害科学观测与风险预警管控的科研攻关工作,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要求》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的主要编制人,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链风险防控实践、浙江省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临安模式、国家电网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滑坡风险评估与安全防护技术的重要科技贡献者。团队通过大量的科研创新与应用实践,解决了我国一系列重大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实际问题。

研究方向:团队在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地质灾害“天-空-地”多源立体智能监测、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水库滑坡涌浪灾害链风险预测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控等方面开展了深入长期持续的研究工作,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灾害风险研究团队主要成员

 

研究团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研究团队的系列专著

 

团队师生开展“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野外监测与预警示范中心”建设

 

殷坤龙教授(左三)参加浙江省《县域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工作手册(临安版)》发布会

 

地质灾害精细化风险智能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风险研究团队主要成员

  

团队学术带头人:殷坤龙教授

 殷坤龙,男,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教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滑坡防治专家组专家、湖北省灾害防御协会常务理事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油气储运自然灾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项目等共50 项。出版学术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篇,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主持编制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要求》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地质灾害形成机制、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控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成果:

1、建立了地质灾害链风险评价理论体系,提出了地质灾害链风险动态评价方法。

2、提出了信息熵预测模型、多边形网格划分方法及预测精度评价的原理方法,积极推广滑坡灾害空间预测理论的实践应用。

3、提出了针对区域滑坡灾害实时预警预报的有效降雨量模型。

4、基于降雨过程的滑坡动态位移预测方程,发展了滑坡灾害时间预报的灰色灾变模型。

5、在国内较早开展了GIS技术在滑坡灾害风险预测区划中的应用研究,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WEBGIS技术在滑坡灾害实时预警预报中的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减灾防灾效益和科技示范效果。

 

团队成员:吴益平教授

吴益平,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教师。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获得者,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委员、《地质科技通报》编委、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专家。作为课题负责和技术骨干先后参加了有关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全国地质灾害等一系列重大的区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科研项目50余项,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主要成员。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期刊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获得三峡工程移民科研优秀成果奖一项。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岩(土)体稳定性、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控制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成果:

1、揭示了库水位升降和降雨作用下重大库岸滑坡变形演化机制和失稳破坏模式,提出了考虑滑坡变形状态的智能位移预测模型。

2、建立了动态渗透压作用下滑带岩土体微观结构演化模型与力学模型,提出了考虑滑坡岩土参数时空变异性的稳定性评价方法。

3、提出了综合考虑滑坡演化过程中的位移、能量转化、不确定性因素三种指标的库岸大型滑坡演化阶段综合判识模型。

4、基于GIS技术,建立了复杂地质环境和实时气象信息相结合的滑坡灾害预警模型,实现了集区域与单体预测于一体、时间与空间预测于一体、演化阶段判识与风险预警于一体的滑坡灾害预测预警。

团队成员:汪洋教授

汪洋,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教师。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成员、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湖北省应急管理专家库专家、《地质科技通报》和《安全与环境工程》等期刊编委。先后主持了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等20多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部级重大地质灾害科研项目等10多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出版专著2部,在《Ocean Engineering》、《Landslides》、《Geofluids》、《岩土力学》、《地球科学》、《地质科技通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岩(土)体稳定性、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水库滑坡灾害链风险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成果:

1、提出了综合考虑滑动力、粘滞阻力、压差阻力、摩擦力的水库滑坡入水前后连续动力过程的分析方法。

2、基于滑坡入水过程的体积效应和冲击效应,探究了固液间非动量传递和强制传递过程,揭示了水库滑坡涌浪的形成机理。

3、研制了可实现河道水深变化、滑坡规模变化、运动速度变化和滑动面角度变化等多种复杂条件下的滑坡涌浪物理模拟系统,建立了水库滑坡涌浪灾害链强度评价模型。

 

团队成员:柴波教授

柴波,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副院长,自然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评审专家、湖北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专家委员会成员、湖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审查专家,《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副主编、《地质科技通报》期刊编委。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撰写专著6部,在《Engineering Geology》、《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地球科学》和《地质科技通报》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岩体结构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成果:

1、发展了岩质滑坡演化的地质力学模型及能量学分析方法。

2、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风险和多目标决策理论。

3、建立了岩体结构地质成因、能量耗散和水力参数的量化模型。

 

团队成员:陈丽霞教授

 

陈丽霞,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在荷兰屯特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与合作研究工作,进行阿尔卑斯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控科研攻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科研项目等1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1项;主持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出版了专著5部、教材1部、MOOC 1门;发明专利2项、软著1项;在《Geomorphology》、《Engineering Geology》、《Landslides》、《Natural hazard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报》、《山地学报》、《自然灾害学报》等国内外行业高级别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SCI收录20余篇。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监测预警、危险性评价、风险评估与管控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成果:

1、采用多学科交叉、多技术融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建立了大型慢速滑坡承灾体易损性量化模型,丰富了滑坡易损性现有理论,攻克了慢速滑坡风险理论中灾害体与建筑物协同研究的难题。

2、从地质灾害运动过程、影响范围、受灾对象等角度,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精细化评估模型,撰写了国内第一本大比例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作为我国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领域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全国推广使用。

3、创新了滑坡灾害涌浪风险量化模型与制图方法,撰写国内第一本滑坡涌浪灾害评价与风险评估技术要求,并在库区滑坡涌浪风险管控中推广应用。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发布日期: 2022-01-08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