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38卷  第1期

基础地质
目录
2019, 38(1).
摘要:
内蒙古林西地区林西组地质时代及沉积环境
李树才, 张雄华, 李沅柏, 杨欣杰, 张亮元
2019, 38(1): 1-7.
摘要:
根据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全国立典性剖面调查成果,将林西组划分为5个岩性段,原林西组六段划分为老龙头组,并揭示出林西组官地剖面的地层褶皱重复多次,而非前人的单斜地层序列。根 据 古 植物、双壳类和孢粉等生物地层确定林西组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老龙头组地质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基 于 古 生物、沉积构造、碳酸盐岩微相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多方面证据确定出林西地区林西组和老龙头组为陆相河湖沉积,
其沉积演化序列为河流→浅湖→深湖→浅滨湖,与天山-兴蒙地区二叠纪主要的陆相盆地沉积演化序列一致。
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研究进展
杨 兵, 夏浩东, 尚 磊, 孔令湖
2019, 38(1): 8-17.
摘要:
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作为全球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国际参考标准,它的确立对地层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从“金钉子”确立的程序和条件的角度综述了古生物学、化学地层学、磁性地层学3类层型界线识别标志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以及目前“金钉子”的 分 布 规 律,分析了传统方法在“金 钉 子”确立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在完善传统方法的同时尝试引入定量地层学方法,将生物带的建立由实物化向数字化、虚拟化转变。此外还尝试性提出了海洋 “金钉子”的设想,为新生代地层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视野。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 C洼湖底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杨希冰, 赵彦璞, 陆 江, 秦春雨, 罗碧华, 何 杰, 马江浩
2019, 38(1): 18-28.
摘要:
基于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分析,对北部湾盆地涠西 南 凹 陷 C洼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建立了研究区湖底扇发育模式。研究区重力流沉积类型主要有滑塌、砂 质 碎 屑 流、浊 流3种 沉 积类型,受涠西南低凸起物源、外界触发机制以及古地貌的共同影响,多期重力流在研究区湖盆形成湖底扇。近 源区湖底扇沉积以滑塌和厚层砂质碎屑流为主。湖底扇中部主要充填大套砂质碎屑流成因的厚层砂岩。随着流体运移和稀释,砂质碎屑流逐渐转变成远端浊流。在湖底扇末端主要沉积正粒序浊积岩和湖相泥岩。在 高 精 度 层序地层格架的约束下,研究区流沙港组一段下亚段湖底扇砂体可划分为5个期次,即 U1~U5。受5号 断层 带 差异性活动影响,5期砂体垂向叠置,平面上不断迁移摆动。早期北部分支断层活动较强,砂体主要沉积在分支断层下降盘;后期随着南部主干断层活动性增强以及北部分支断层活动性降低,砂体厚度中心逐渐向南迁移。
巴布亚盆地巴布亚复杂褶皱带构造综合解释技术及应用
2019, 38(1): 29-34.
摘要:
巴布亚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巴布亚褶皱带是该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区。受地下构造复杂、地表崎岖影响,巴布亚褶皱带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利用二维地震 测 线,采用以区域应力分析为指导,地表与地下相结合的思路,综合地震、露头、灰岩锶同位素、钻井等资料,对巴布亚褶皱带复杂构造开展了综合解释和分析,证实构造综合解释技术在挤压区复杂构造解释和分析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于复杂褶皱带油气勘探中的构造解释和评价工
作具有重要意义。
塔中南缘断裂坡折带成因演化及对奥陶系优质礁滩体的控制作用
肖子亢, 丁文龙, 曹自成, 何建华, 陈 恩, 代 鹏, 田明智
2019, 38(1): 35-44.
摘要:
塔中南缘断裂坡折带发育的良里塔格组优质礁滩体储层是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点,但目前未获得重大突破。利用岩心、镜下薄片、测井、地 震 资 料,并结合地震反演及构造解析等方法,对 塔 中 南 缘 断裂坡折带的地质结构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分析了其构造演化并探讨了其成因模式,明确了其上发育的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的结构特征并预测了优质礁滩体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南缘断裂坡折带为一条近 EW 向展布、分割了卡塔克隆起和塘古孜巴斯凹陷的高角度逆生长边界断层。断裂坡折带沿走向的构造样式、活 动 方 式 及 演化模式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和多期性特征,由西向 东 划 分 了Ⅰ、Ⅱ、Ⅲ、Ⅳ、Ⅴ段。坡折带于加里东中期Ⅰ幕 开 始 发育并在加里东中期Ⅲ幕定型,加里东中期Ⅰ幕(T47)坡折带的古地貌奠定了礁滩体发育的基础,而其后的演化影响了礁滩体的垂向生长结构。优质礁滩体储层在纵向上主要发育于良里塔格组上段,而横向上则主要分布在断裂坡折带Ⅲ段。
大兴安岭中段索伦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锆石 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王艺龙, 敖 光, 王海鹏, 王忠江, 王 岐, 仲米山, 谭 超, 杨运来, 李 琢, 牛明伟, 柯坤家
2019, 38(1): 45-57.
摘要:
对大兴安岭中部索伦地区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LA-ICP-MS锆石 U-Pb定年结果显示,明水河林场、索伦马场、索伦镇岩体年龄分别为(136±1),(134±1),(128±1)Ma,形成于早白垩世。明水河林场岩体高硅、富碱,贫钙、镁、钛和磷,A/CNK 介于0.83~0.90,具有强烈的 Eu负异常(δEu=0.33~0.38),明显富集 Rb、Th、U、K 等元素而亏损 Ba、Sr、P、Ti等元素,具有 A 型花岗岩的特征。索伦马场和索伦镇岩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 介于0.88~1.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 HFSE,显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组成显示索伦地区花岗岩岩浆源区为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结合晚中生代大兴安岭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认为索伦地区花岗岩形成于张性构造背景,可能与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引起的板内伸展作用有关。
新疆库鲁克塔格西段橄榄辉长岩脉 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梁文博, 郭瑞清, 刘桂萍, 邹明煜, 胡雪原, 吴华楠, 张梦迪, 崔 涛
2019, 38(1): 58-67.
摘要:
对新疆库鲁克塔格西段橄榄辉长岩脉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确定 了 岩 脉 成因,并探讨了其构造意义。LA-ICP-MS锆 石 U-Pb测 年结 果 表 明,橄榄辉长岩脉结晶年龄为(433.4±1.6)Ma(MSWD=2.2),属志留纪中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表明,岩脉具有高 Al2O3和 CaO、贫碱、低 P2O5 和TiO2 的特征,属于钙碱性系列;另外,岩脉具有较高的 Mg# 值(77.47~79.01)、明 显的 Eu正 异 常(δEu=1.12~1.23),其轻稀土元素轻微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平缓;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岩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Rb、Ba、K、Sr,亏损高场强元素 Nb、Ta、P、Ti。综合分析表明,岩脉岩浆源自被俯冲板片流体改造过的地幔楔部分熔融,部 分 熔融比例在2%~10%之间,由其形成的母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遭受了低程度的陆壳混染,并经历了橄榄石和斜长石的堆晶作用。结合区域已有资料,认为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在古生代中期经历了南天山洋向南俯冲,橄榄辉长岩脉产于主动大陆边缘环境,该时期存在显著的大陆地壳垂向生长。
陆地热泉硅华研究进展与展望
游雅贤, 文华国, 郑荣才, 罗连超
2019, 38(1): 68-81.
摘要:
陆地热泉硅华是活动地热环境下,富含硅酸盐热液流体在地表形成的沉积物,其独特的微生物结构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潜在地热资源、古环境、古气候、早期生命起源等研究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尽管近年来地质学家对形成陆地热泉硅华的热源类型、硅华结构特征、共生矿物、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特征、微生物在成岩中的作用等方面做了不少研究,但由于热泉硅华沉积-成岩过程中受包括热储岩性、热泉水蒸发冷却、pH 值 改 变、微 生 物 生 长 等复杂外界条件影响,其形成环境、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等系列科学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在国内外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对云南腾冲热海地热区硅华的研究,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陆地热泉硅华的研究进展,总 结 了 陆地热泉硅华具有矿物种类多样、结构形态丰富、地球化学特征复杂、与地热系统热源关系密切等基本特征,还总结了影响陆地热泉硅华形成中冷却、蒸发、pH 值、阳离子效应、微生物活动等非生物和生物控制因素,提出了当前陆地热泉硅华研究存在硅华结构成因解释不明确、微生物与热泉硅华微结构间的关系及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薄弱、人类活动对硅华沉积影响使得研究更复杂等问题,指出下一步应加强同位素分馏、微量元素及常量元素在硅华沉积-成岩中的作用机理研究;通过全面的地球物理-化 学-微生物关系分析,明确热泉硅华成因;弄清控制硅华沉积的因素及微生物在硅华生长中的作用;深入了解热泉硅华形成的复杂性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相关性,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陆地热泉硅华沉积,并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启示。
秭归地区陆源碎屑岩导热系数试验研究
乔 宇, 骆 进, 项 伟, 黄 维, 郭清海, 张 琦
2019, 38(1): 82-89.
摘要:
岩土体的导热系数是重要的物理参数,在岩土工程中有着广泛应用。秭归地区的黄陵背斜西翼是我国南方著名的标准地层剖面,以秭归地区黄陵背斜西翼岩层陆源碎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导热系数试验研究,可为我国南方地区开展地热能开发、隧道工程及矿产开采等科研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探究了各岩层岩石导热系数与岩石颗粒组分、胶结物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试 验 结 果 表 明,黄陵背斜西翼陆源碎屑岩导热系数差异较大,在0.72~4.47 W/(m·K)之间,且导热系数大小为石英砂岩>粉 砂 岩>泥 岩。陆源碎屑岩导热系数受岩石岩性、颗粒组分、粒径、胶结类型及含水状态的影响较大。
贵州盘州地区早渐新世古气候定量重建
王浩飞, 郑 军, 付孝红, 王秋军, 李瑞云, 孙柏年
2019, 38(1): 90-99.
摘要:
早渐新世全球气候迅速发生了降温,对地球生物产生了重大影响。利用共存分析法对贵州盘州地区石脑组的早渐新世植物群古气候进行了定量重建。植物群大化石指示的古气候参数:年 均 温 (MAT)为 15.7~21.9℃、最冷月均温(CMMT)为 2.5~16.7℃、最 热 月 均 温(WMMT)为 21.6~28.1℃、年 均 降 雨 量(MAP)为828.0~1900.0mm、最湿月均降 雨 量(MPwet)为 160.0~343.0 mm、最旱月均降雨量(MPdry)为 7.0~54.0mm、最暖月均降雨 量(MPwarm)为105.0~180.0mm。孢粉化石指示的古气候参数:MAT 为11.5~23.9℃、CMMT为-1.0~16.7℃、WMMT为23.0~27.9℃、MAP为803.0~1613.0mm、MPwet为116.0~293.0mm、MPdry为17.0~55.0mm、MPwarm为94.0~180.0mm。植物群大化石和孢粉化石的共存分析结果都指示一种温暖的、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且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与现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较相似。盘州地区现在气候与早渐新世气候相比,夏季变凉爽多雨。结合我国同时期的植物群古气候参数,结果说明我国早渐新世时气候随纬度升高变化并不大,其分带现象明显低于现在的气候纬度分带变化。
矿产地质
湖南省东北部地区桃江县木瓜园钨多金属矿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对区域成矿作用的启示
陕 亮, 庞迎春, 柯贤忠, 刘家军, 陈文辉, 牛志军, 徐德明, 龙文国, 王滨清
2019, 38(1): 100-112.
摘要:
江南造山带的湘东北-赣西北-皖东 南—浙西南地区存在一个北东向钨矿带,成因类型以斑岩型、矽 卡岩型为主,近年在其西南方向新发现了木瓜园大型钨矿床,成矿过程与斑岩体密切相关。厘定了木瓜园矿区含矿花岗斑岩的锆石 LA-ICP-MSU-Pb年龄(224.2±2.0)Ma(MSWD=0.65,n=17),辉钼矿 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225.4±1.4)Ma(MSWD=0.71)及加权平均年龄(222.96±0.96)Ma(MSWD=1.08,n=5),表明矿区成岩与成矿时代均为晚三叠世,属于印支期;锆石初始176Hf/177Hf比值0.282444~0.282580,εHf(t)值为-1.9~-7.2,二 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713~1388Ma,表明含矿岩体岩浆源区主要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古老地壳岩石,起源于下地壳古老物质的重熔。由于北东向钨矿带成岩成矿集中于燕山期,木瓜园成岩成矿集中于印支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该钨矿带西南方向不超过湘东北地区新宁-灰汤断裂,但湖南省东北部地区存在一次晚三叠世大规模成岩与局部钨钼多金属成矿过程,且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SD法在河南千鹅冲钼矿床资源储量估算中的应用
王 云, 王 勇, 王文博, 陈鹏飞, 段世林, 许翔宇
2019, 38(1): 113-120.
摘要:
利用SD法资源储量估算软件构建了千鹅冲钼矿床 M-Ⅰ、M-Ⅱ、M-Ⅲ号钼矿体的勘查工程数据库,共包括6条勘探线155个勘查工程。根据千鹅冲钼主矿体形态简单(呈 巨 厚 层 状、似 透 镜 状)规 模 大,连 续 性 好,成 矿后基本无构造破坏,矿体厚度稳定,钼品位变化较均匀等特征确定该矿床属第I勘探类型,并以160m×160m 的工程间距利用SD法估算了3个矿体的资源量。由于矿体主要为隐伏 矿 体,本次估算主要利用详查阶段的21个钻孔共3104个单工程样品数据进行。估算结果显示矿区(332)+(333)资源储量已达特大型(总 矿 石 量73676万t,钼金属 量 600092t,钼 平 均 品 位 0.081%)。在 此 基 础 上,对比了传统垂直剖面法估算结果,两 者 误 差4.57%。实践证明,SD法具有提高勘查报告的质量和进一步指导矿产勘查工作的作用。
中非加丹加-赞比亚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演化及找矿潜力分析
孙宏伟, 王 杰, 任军平, 唐文龙, 刘晓阳, 左立波, 古阿雷, 邢 仕, 刘子江
2019, 38(1): 121-131.
摘要:
中非加丹加-赞比亚成矿带是世界闻名的铜钴铀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其 成 矿 具 有“多 期 次、时 空 分 布 集中、规模巨大”的显著特征。通过对该地区各类型矿床成因、成矿时代及物质来源研究沿革以及进展的系统述评,获得了以下认识:泛非运动导致了区域性多金属成矿事件,铜钴矿化主要集中在850~640,590~530,525~500Ma3个时期,铀矿化主要集中在650,540~530 Ma2个时期,铅锌矿化主要集中在680~600,500~450 Ma2个时期;该地区成矿金属元素以壳源为主,主要受造山活动影响形成的高盐度热卤水分别从不同类型的基岩中萃取金属元素并在特定区域富集成矿,其中长英质基岩主要提供了铜、铀 矿 源,而铁镁质类岩浆岩则主要提供了钴、铅、锌矿源。此外,还对该地区各类型金属找矿方向提出了一定建议。
不同组分气体充注对碳酸盐胶结物形成的影响及其地质意义:以莺歌海盆地 XF13区块黄流组储层为例
罗程飞, 陈 勇, 陈金定, 黄向胜, 郭来源, 闫琢玉, 左晓东
2019, 38(1): 132-141.
摘要:
综合应用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稳定同位素分析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等技术,通过半定量化研究深入探讨了莺歌海盆地 XF13区块黄流组储层中富 CO2 和富烃类气两类气体充注对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靠近底辟的 XF13A、XF13B井受到了晚期富 CO2 热流体充注影响,促进了 溶 蚀作用(次生孔隙比例为39.9%~58.4%),但由于处于幕式半开放的封闭成岩体系中,溶蚀过程中形成的大量Ca2+ 、Mg2+ 、Fe2+ 等离子没有及时排出,这些离子重新化合沉淀形成大量晚期碳酸盐胶结物,使得碳酸盐胶结物体积分数(4.5%~13.5%)和类型增多,进而破坏孔隙喉道,形成中孔 低 渗 储 层;②远 离 底 辟 的 XF13E、XF13F等井黄流组储层主要是早期烃类气充注,溶蚀作用较弱(次生孔隙比例为7.2%~27.7%)且处于开放的酸性热液体系中,造成碳酸盐胶结物体积分数(1.0%~6.0%)和类型相对较少,形成中孔中渗储层。
盐岩对地层温度及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以加蓬盆地 X区块为例
王 柯, 郝建荣, 杨树春, 兰 蕾, 王建新
2019, 38(1): 142-151.
摘要:
应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及盆地数值模拟技术,以加蓬盆地 X 区 块 为 例,探讨了盐岩对地层温度及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盐岩体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厚度介 于0~3723m 之 间,均值808.5m。盐岩的热导率是其他沉积岩的2~4倍,因此受高热导率的影响,使得盐上地层温度及烃源岩成熟度升高,盐下地层温度及烃源岩成熟度降低;且盐岩层越厚,这一影响越大,对于盐下地层,盐厚2000m 时温度差为25.1℃,Ro 差值为0.6%。离盐岩层越近,烃源岩成熟度受盐岩的影响越大,对于盐下地层,离盐岩层近的 Vembo组Ro 差值最大可达1.2%以上。因此,受制于盐岩体的厚度、形态等变化,不能利用钻井揭示的烃源岩成熟度及其演化过程来预测盐岩发育区周围烃源岩的成熟度及演化。
塔河油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探讨
罗 鹏, 刘存革, 刘永立, 邵小明
2019, 38(1): 152-159.
摘要:
基于地震资料的分析表明,塔河油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存在多套由南西向北东方向进积的楔形体,并于肖尔布拉克组顶部见削截现象,在其内部发育锥状异常体等多种反射特征。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野外露头资料及国内外勘探实例,对其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探索。综合分析表明:肖尔布拉克组进积体受控于海平面变化,以(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为主,叠加肖尔布拉克组沉积末期岩溶和多期次的热液及有机酸溶蚀改造作用,主要形成白云岩溶蚀孔隙型储层、白云岩岩溶缝洞型储层以及多成因复合型储层;同时,肖尔布拉克组下伏玉尔吐斯组为优质烃源岩,上覆吾松格尔组和阿瓦塔格组为2套区域性盖层,具有优越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因此,塔河油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具有十分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
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 H 区阿尔善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任江丽, 杜玉洪, 郭发军, 王红梅, 刘林玉, 朱玉双, 朱月珍, 王 伟, 陈大友, 王振川
2019, 38(1): 160-167.
摘要:
为了研究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 H 区阿尔善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储层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等测试资料,对储层岩石 学 特 征、孔 隙 特 征、物 性 特 征、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尔善油层组为近源、快速堆积,砂岩类型主要是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表现为胶结物含量高、结构成熟度低和成分成熟度低的“一高两低”特点。储层受碎屑粒径、压实程度、碳酸盐含量的影响,主要发育中-细喉道,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物性分析判断为低孔-低渗储层。研究区最好的储层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其次为远端席状砂和河口坝砂。研究区目的层原始孔渗分布主要受沉积作用控制;成岩作用中胶结作用对储层既有部分破坏作用又有部分改善作用,压实作用主要起破坏作用,溶 解 作 用 主 要起改善作用。
黄河口凹陷BZ27构造沙河街组砂岩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关系
周园园, 杨海风, 刘庆顺, 郭 涛, 王 波, 刘晓健
2019, 38(1): 168-175.
摘要:
基于岩石薄片、X衍射定量分析、流体包裹体偏光-荧光分析和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资料,对黄河口凹陷BZ27构造沙河街组沙一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其致密化过程与油气充注史的时序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中,早成岩 B期之前,主要受上覆岩层压实作用的控制造成原生孔隙的大量减少,但并未形成致 密 储 层;早 成 岩 B期 之 后,以碳酸盐胶结物为主的胶结作用的发生才是形成致密砂岩储层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根据储层致密化过程分析和油气成藏期确定的结果来看,BZ27构造沙河街组油气成藏表现为先致密后成藏的特点,在致密化过程早期伴随有一期小规模的烃类充注,而在距今6 Ma的烃类大规模充注之前,储层已完全致密。
致密砂砾岩储层裂缝形成及储层评价:以黄河口凹陷沙二段为例
李 欢, 王清斌, 庞小军, 代黎明, 刘晓健
2019, 38(1): 176-185.
摘要:
研究致密储层裂缝的特征、成因及控制因素对储层有效评价和优质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利 用 岩 心、铸体薄片、普通薄片、钻井中途测试(DST)、测井、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沙二段特低、超低孔-超低渗砂砾岩储层裂缝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并对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发育构造缝、原生缝和成岩缝。②构造缝多尖灭于其他裂缝,多呈半充填-未充填状,连通性较好,将储层渗透率提高了2~4个数量级;原生缝和成岩缝大多呈全充填状,有效 性 较 差。③构造缝受抬升褶皱与沉积因素影响,背 斜 轴 部 与 水下分流河道底部沉积微相的叠合区是最有利的构造缝形成区带,构造缝形成早于主成藏期;原 生 缝、成 岩 缝 等 早期裂缝的发育提供了应力薄弱带,有利于晚期构造 缝 的 形 成。④利用常规测井数据和矿物成分2种 方 法 计 算 储层的脆性,结果显示脆性越大裂缝越发育,两者相 关 性 较 好。⑤测 试 资 料、裂缝刻画及孔隙结构分析表明裂缝发育带储层质量最好,发育Ⅰ类储层,次裂缝发育带Ⅰ和Ⅱ次之,致密带储层质量最差。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二段滩坝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罗碧华, 何 杰, 姜 平, 秦春雨, 杨希冰, 陆 江, 赵彦璞
2019, 38(1): 186-196.
摘要:
滩坝是含油气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体,对其展开研究可为盆地油气勘探和靶区优选提供指导。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二段滩坝砂体富集,然而前人对其内部构型和控制要素研究较为薄弱,油气富集规律不清楚。利用三维地震、录井、测井和重矿物资料,对涠西南凹陷流二段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内部构型和控制因素展开了细致分析,结果显示:滩坝砂体物源来自于南部企西隆起的正向鼻状构造和西边顺着3号断裂形成的扇三角洲,以
粉砂岩和细砂岩沉积为主,结构成熟度高,表明滩坝砂体的形成经过了反复淘洗和搬运。利用高频层序划分,将滩坝沉积划分为5个期次,5期砂体在垂向上呈现出退积的叠置关系,其平面展布范围受控于水动力强度和物源方向。涠西南凹陷流二段滩坝沉积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①较缓的古坡度和相对较弱的构造活动;②水体较浅且水动力较强;③湖平面的高频震荡;④点物源(扇三角洲)和线物源(鼻状构造)同时供源。储层物性对比分析显示第五期砂体和第三期砂体的物性最好,勘探潜力最大,其次为第四期砂体和第二期砂体,第一期砂体物性最差。
川中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晶粒白云岩储集性能及成因机制
王雅萍, 杨雪飞, 王兴志, 黄梓桑, 陈 超, 杨跃明, 罗文军
2019, 38(1): 197-205.
摘要:
以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为基础,结合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针对磨溪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晶粒白云岩开展了较精细的储层特征及成因研究。研 究 结 果 表 明,川中地区龙王庙组晶粒白云岩储层储集性能良好,其主要的储集岩类型为粉晶白云岩及具残余颗粒结构的粉晶白云岩;储集空间包括晶间孔、晶间溶孔、溶洞与裂缝,总体上表现为“中低孔低渗”的孔隙型 和 孔 隙-裂 缝 型 储 层。研究区晶粒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及演化受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位于古地貌高地的台坪相及颗粒滩相为储层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白云岩化和重结晶作用是形成现今粉晶白云岩及具残余颗粒结构粉晶白云岩的最直接原因;而多期溶蚀改造是研究区晶粒白云岩储层次生孔隙和溶洞形成的关键。综合以上研究认识建立了龙王庙组粉晶白云岩储层成因演化模式,并将其演化划分为同生沉积成岩阶段、埋藏阶段及构造破裂阶段。
考虑天然水平裂缝的页岩气三维运移模型
王 靖, 楼章华, 谢海建, 金爱民
2019, 38(1): 206-213.
摘要:
页岩气藏中分布着大量的天然裂缝,天然裂缝既是气体的储集场所也是气体的渗流通道。为了分析天然水平裂缝对页岩气产能的影响,将页岩气藏的基质和裂缝简化为双重介质模型,建立了三维地质渗流模型,并 采用有限元程序 COMSOL Multiphyscis5.1进行了求解,同时利用现场测井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然水平裂缝的宽度、空间展布情况、充填以及密度等参数对产能的影响。三维地质渗流模型与二维地质模型相比由于考虑了水平向的裂隙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当天然水平裂缝的导流能力比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强时,考虑天然水平裂缝时的页岩气产量是不考虑时的两倍。裂缝的宽度实际变化不大,裂缝的导流能力主要取决于其填充情况对渗透率的影响。在本模型的几何尺寸下,人工裂缝比天然裂缝的渗透率高1个数量级,且1000d时,和不考虑天然裂缝相比,累计产量多出了近3倍。页岩气的累计产量还随天然裂缝垂向分布密度的增加而增加,1000d时,裂缝由0增加到1条时,累计产量可增加近4倍,裂缝由2条增为3条时,累计产量增加量为5×108m3。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人工裂缝的设计需考虑到储层中天然水平裂缝的相关参数对产能的影响。
渤海典型多层砂岩油藏中高含水期定向井产能预测新方法
刘彦成, 蒋曙鸿, 康 凯, 张 章, 林国松
2019, 38(1): 214-220.
摘要:
产能预测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然 而,为兼顾油田的开发成本与开采效果,海 上油田一般采用多层合注合采的开发模式,导致多层开采下产能预测十分困难,特别是中高含水期逐步暴露出层间、层内和平面的三大矛盾后的产能预测。以地质、油藏、测井、钻完井等多专业相融合为突破口,采用“单因素解析多因素耦合”的研究思路,系统总结了中高含水期产能预测的主控因素:宏 观 上,受 沉 积 环 境、成岩作用和成藏过程中的差异充注等地质因素控制;微观上,受油 水 渗 流、流场分布和压力变化等开发因素影响;同 时,产 能 与 工程因素的完井方式相关。通过建立由多元主控因素定量耦合的产能预测模型,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海上多层砂岩油藏定向井中高含水期产能预测新方法,并通过目标油田实际投产井的验证,表明新的预测方法准确度较高,精度达到89%。
工程地质
北京平原地面沉降数值模拟情景分析
2019, 38(1): 221-227.
摘要:
地下水严重超采给北京带来了一系列诸如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为研究北京平原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在地下水模型基础上设计了5个情景,对北京平原区域及沉降中心的沉降速率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在保持现状和考虑地下水回灌的情景下,中远期的区域及沉降中心的沉降速率均无法达标;(2)对沉降中心进行不同程度减采的情景下,中远期的区域沉降速率均达标,除昌平八仙庄外的沉降中心的沉降速率在中远期均达
标;(3)通过以上分析,设计出合理的情景:5区(八仙庄)、6区(天竺)和7区(王四营)的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每年分别减采0.51亿 m3(100%减采)、0.12亿 m3(20%减采)和1.76亿 m3(50%减采),共减采2.39亿 m3,总开采量19.28亿 m3,该情景可以使得北京平原的区域及沉降中心的沉降速率均达标,是北京平原未来应采取的地下水开采情景。
含水率和离子浓度对滑带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刘虎虎, 缪海波, 陈志伟, 黄金勇
2019, 38(1): 228-234.
摘要:
滑坡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对滑带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有着极大的影响,并影响滑坡的稳定性。三峡库区受到库水位升降及降雨入渗的影响,使得发育于该地区滑坡的滑带土含水率及离子浓度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以重庆万州区兴福寺滑坡为例,针对滑带土重塑样,采用 X 射线衍射分析了其矿物成分,然后进行了不同含水率下固结排水直剪试验、不同SO2-4 离子浓度下滑带土的固结排水慢剪试验以及不同 SO2-4 离子浓度下滑带土直剪反复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滑带土成分以黏土矿物、石 英、钠 长 石 等 为 主,其中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伊 利 石为主;含水率对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较为明显,具体为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SO2-4 离子浓度对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也较为显著,随 着 SO2-4 离子浓度的增大,黏聚力 与内摩擦角均减小;滑带土经过反复剪切后,残余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SO2-4 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水文地质
大同盆地地下水系统中碘迁移富集的生物标志物证据
关林瑞, 钱 坤, 李俊霞, 谢先军
2019, 38(1): 235-242.
摘要:
为查明有机质微生物降解过程对地下水系统中碘迁移富集的影响,以大同盆地为研究区,对区内22组地下水样品进行了水化学和生物标志物研究。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碘质量浓度为5~1212μg/L,其 中,56.52%的地下水样品中碘质量浓度超过饮用水标准限定值150μg/L。地下水样品生物标志物分析结果显示,可提取饱和烃中存在大量“未分辨组分(UCM)”;CPI1 和 CPI2 分别为0.38~1.03和0.27~1.19;低相对分子质量正构烷烃无明显奇偶优势。上述生物标志物特征表明,含水层中有机质经历了强烈的微生物降解。有机质微生物降解产生的 HCO-3 通过竞争吸附,导致沉积物中吸附态碘的解吸附并在地下水中富集。此外,有机质的微生物降解有利于迁移能力强的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质或有机胶体的形成,该类有机物通过吸附或螯合作用进一步促进碘在地下水中的富集。
新型地下水流速流向测量技术及其在岩溶区调查中的应用
郭绪磊, 朱静静, 陈乾龙, 刘 伟, 罗明明, 周 宏
2019, 38(1): 243-249.
摘要:
我国南方岩溶区往往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含水层的渗透性具有较强的非均一性。为探究岩溶含水层矢量渗透系数的分布规律,识别多级次岩溶水流系统的特征,利用新型地下水流速流向测量技术,在鄂西香溪河流域的典型水文地质钻孔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地面调查、抽水试验和压水试验等方法,对流速流向测试与分析结果进行了水文地质解释及探讨。结果表明:所选典型钻孔岩溶含水层的垂向渗透系数不均一性较强,新型流速流向测量方法计算得出的渗透系数与抽水试验的计算结果相差5%;与压水试验相比,在钻孔2个不同深度的含水段,2种方法计算的渗透系数分别相差44%和2%;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流向测量结果表明,钻孔在垂向上揭示了2个不同层次的岩溶水流系统。新型地下水流速流向测量与分析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识别岩溶水的优势径流方向和径流层位,对于岩溶含水层渗透性非均一性的定量刻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与含水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邬建勋, 余 倩, 蒋庆肯, 黄 韬, 叶恒朋, 杜冬云
2019, 38(1): 250-257.
摘要:
通过采集江汉平原沙湖原种场典型高砷地下水区的27个地下水样品、6个地表水样品和不同深度的沉积物样品,采用 X射线荧光光谱、离子色谱、TOC分析仪以及沉积物平行提取方法对该区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以及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O3-Ca·Mg型,属中性偏弱碱性水;氧化还原电位较负,NH+4 -N、HS- 和 Fe(Ⅱ)质量浓度较高,指示地下水的强还原环境;地 下 水 As质 量 浓 度平均值为74.39μg/L,最大值达580.77μg/L,出现在地面以下25m 位置,且 As(Ⅲ)质量浓度普遍高于 As(V)。随深度增加,沉积物中 w(As)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17.4m(黏 土层)深度处达到最大(21.15mg/kg),且w(As)随深度的变化与沉积物中 TOC、Fe2O3、Al2O3 质量分数以及沉积物比表面积随深度的变化呈现相同的趋势,采用SPSS软件经相关分析亦表明 As与 TOC、Fe2O3、Al2O3 和比表面积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0,0.68,0.70,0.67,揭示砷在富含有机质、铁铝氧化物及比表面积大的黏土层沉积物中更易富集。沉积物平行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江汉平原沉积物中的砷主要以强结晶态铁氧化物、溶解态硫化物和反应性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技术方法
倾斜摄影测量构建地质数字露头
万剑华, 王 朝, 刘善伟, 任启强, 冯建伟
2019, 38(1): 258-264.
摘要:
随着地质研究目标趋向于精细化和复杂化,传统的地质考察手段难以获取地质露头精细化的表征参数。多旋翼无人机和单反相机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适应性,可以提供多视角的地质露头影像,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的实景三维模型可以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利用多旋翼无人机和单反相机采集新疆一间房、断溶体两处地质露头影像,通过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对两种手段采集的多视角影像进行一体化处理,构建三维数字露头辅助地质考察工作。实践表明:①无人机搭载相机适用于大范围的可飞区,单反相机适用于岩溶缝洞、狭窄地带等无人机不易操控区域进行影像采集工作;②可以根据不同需要、不同地形选择合适设备灵活采集影像,构建的三维数字露头生动形象,最高分辨率可达毫米级,能够还原野外真实场景,实现地质现象解译的精细化和定量化。
复杂碳酸盐岩成像地质解译:以柴达木盆地砂西地区为例
吴颜雄, 赵 辉, 杨 智, 李海鹏, 刘 乐, 刘君林, 施 奇
2019, 38(1): 265-269.
摘要:
柴达木盆地为一高原咸化湖盆,渐新世早期沉积了复杂的碳酸盐岩。砂西地区下干柴沟组岩性包括砂屑灰/云岩、藻灰/云岩、泥晶灰/云岩、泥灰岩、灰质砂岩等。常规测井能较好地区分纯碳酸盐岩,但对于混积型的碳酸盐岩识别难度较大。基于岩心刻度成像测井,建 立 了6种成像测井模式:高阻亮色块状模式、中高阻橙色块状模式、暗色块状模式、黄白相间正弦曲线模式、亮色-明暗相间正弦曲线模式、橙色-明暗相间正弦曲线模式。这6种模式对有效识别下干柴沟组地层岩性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音频大地电磁法对渝东南Ⅳ级地堑构造的识别及意义
何 帅, 杨炳南, 李核良, 潘 文, 凌 云, 李 杰, 张德实
2019, 38(1): 270-276.
摘要:
鉴于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主要沉积于一系列北东向次级断陷(地堑)盆地中心,随着渝东南地区锰矿勘查深度加大,靶区选择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因此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法识别研究区内次级地堑构造十分必要。从野外实测物性数据出发,在对比研究区内断陷盆地与贵州省松桃地区物性结构相似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区内的正演地质模型,并通过模型反演计算,优选了区内二维反演模式;通过对实测 AMT 剖面电性结构分析,识别出了小茶园和楠木庄2个次级断陷(地堑)盆地,为区内下一步“大塘坡式”锰矿深部勘查方向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基于克希霍夫积分的3D保幅多次波衰减方法在浅海资料中的应用
彭海龙, 邓 勇, 赫建伟, 刘 兵, 任 婷
2019, 38(1): 277-284.
摘要:
海底电缆 OBC由于其采集方式的特殊性,能够在浅水环境下获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相对拖缆采集能获取更多的地下有效信息。然而由于不同于拖缆的观测方式,加上海底崎岖不平产生的变周期多次波干扰,使得获得理想的成像剖面成为一大难题。因此,在保护地层有效反射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压制多次波成为首要任务。相对于其他多次波压制方法,基于水层建模理论的 MWD方法能够更好地应用于 OBC数据进行多次波压制。但是
常规 MWD方法仅考虑波场在水层中的传播时间和集合扩散特征,因此不能精确地预测多次波振幅。为 解 决 该问题,本次研究在常规 MWD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基于 Krichhoff积分法对多次波贡献道集进行角度约束后叠加,有效解决了常规 MWD方法预测多次波模型存在振幅误差的问题,使预测模型结果与实际多次波较为匹配,为后续的保幅去多次波提供了基础。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测试表明,该方法能取得较好的去多次波效果。
利用重力场研究塞萨尔盆地及邻区构造特征
马 杰, 王万银, 纪晓琳
2019, 38(1): 285-294.
摘要:
为了利用地球物理资料研究塞萨尔盆地及邻区构造特征,系统搜集整理了研究区已有的重力资料。根据布格重力异常,采用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方法、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方法(NVDR-THDR)识别出断裂信息,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重点分析了主要断裂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确定了研究区内的断裂体系。研究发现,研究区内主要发育近 EW 向、NNW 向、NW 向和 NE向4组断裂,认为 Oca走滑断裂向西延伸至海区内,推测了SMB走滑断裂和 Algarrobo走滑断裂平面位置;认为不同走向的4组断裂控制了研究区的构造格架,使之整体呈 “倒三
角”型,“倒三角”内分西、中和东3个构造块体,块体间以断裂为界分别为SantaMarta岩体、塞萨尔盆地和SierradePerija山;最后,结合断裂分布、基底特征及前人研究,重新推测了塞萨尔盆地的边界,其边界均受断裂所限,盆地范围向南、向西扩展;盆地内部,断裂F8、F9 将盆地划分为北部坳陷、中部隆起和南部坳陷3个次级构造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