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37卷  第5期

基础地质
内蒙古伊敏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胡洪飞, 王 芳, 臧进前, 刘 锋, 车延安
2018, 37(5): 1-10.
摘要:
首次对内蒙古伊敏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 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w(SiO2)=68.32%~70.62%),富 碱(w(Na2O+K2O)=7.79% ~9.01%),贫 CaO(0.89% ~2.51%)、MgO(0.80%~1.30%)、P2O5(0.16%~0.23%)的地球化学特征。A/CNK 和 A/NK 值分别介于0.99~1.08和1.22~1.42之间,属于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HREE=13.35~16.19),无 明 显Eu、Ce异常,富集 K、Rb、Th、Ba、Sr和LREE,相对亏损 U、Ti、La、Ce,综合分析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A-ICP-MS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303±2)Ma,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产物。Hf同位素数据显示,其具有高的εHf(t)值(+9.20~+15.89),对应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分布于700~500 Ma之间,反映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起源于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形成于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后的伸展背景。
东昆仑胜利铁铜矿区二长花岗岩锆石 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姚学钢, 周 帅, 贾群子, 李金超, 孔会磊, 国显正, 王 宇
2018, 37(5): 11-20.
摘要:
东昆仑祁漫塔格-都兰成矿带是青海省重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成矿带,胜利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位于该成矿带东段,其成矿作用与二长花岗岩密切相关,矿体产于二长花岗岩与大理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胜利铁铜矿床二长花岗岩w(SiO2)为 71.84% ~74.50%,w(K2O+Na2O)为 8.03% ~8.61%,明 显 富 碱;K2O/Na2O 为 1.28~1.62,相 对 富 钾;A/CNK为0.95~0.98,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总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K、Ba、Rb和活泼不相容元 素 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 Ta、Nb、P、Ti等。样 品 稀 土 元 素 总 量 w(∑REE)=132.73×10-6~181.36×10-6,(La/Yb)N 为7.40~11.67,δEu为0.67~0.78,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较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具 Eu负 异 常。二长花岗岩 LA-ICP-MS锆石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40.5±2.8)Ma,形成于中三叠世。综合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是阿尼玛卿洋盆向北俯冲,致使壳幔岩浆发生混合,后经侵位、结晶分异形成。
甘肃省肃南县西水地区奥陶纪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计 波, 王国强, 唐 卓, 朱 涛, 罗根根
2018, 37(5): 21-29.
摘要:
北祁连奥陶系阴沟群硅质岩对该地区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目前多认为其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北祁连西水地区奥陶系阴沟群中的硅质岩 w(SiO2)值、Si/Al值、Al/(Al+Fe+ Mn)值、Fe/Ti值、(Fe+ Mn)/Ti值、
w(∑REE)值等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Al2O3/(Al2O3+Fe2O3)值、U/Th值、Ti/V 值、(La/Ce)N 值、δCe值指示其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w(Al2O3)值与w(MgO)值、U/Th值、Al2O3/TiO2 值均反映硅质岩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陆源碎屑的影响;Al2O3、TiO2、Cr、Rb、Ba、Zr质量分数特征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明硅质岩的形成与岛弧以及弧后盆地有关。综 合 分析与奥陶系硅质岩伴生的火山岩岩石组合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认为西水地区奥陶系阴沟群硅质岩应属大陆边缘背景下,其弧后盆地靠近岛弧一侧的产物。这为进一步细化研究北祁连奥陶纪沟-弧-盆体系的空间格局提供了重要的沉积学依据。
琼东南盆地三亚组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发现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王亚辉, 张道军, 陈 杨, 黄 灿, 康丽芳, 焦祥燕
2018, 37(5): 30-36.
摘要:
以琼东南盆地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从岩相、地震相、平面展布及垂向演化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陆架边缘三角洲这一重要深水储层类型,并与正常陆架三角洲、浅海砂坝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研 究 表 明:琼 东 南 盆 地北部三亚组一段沉积时期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于相对海平面下降期,岩性由浅灰色细砂岩-灰白色钙质细砂岩组成了多个反旋回序列,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明显前积特征,整体位于陆架边缘附近,明显区别于浅海砂坝和陆架三角洲;通过壁心储层物性分析,陆架边缘三角洲河口坝砂岩以细砂岩为主,单储厚度大、砂岩粒度粗,储 层 物 性 较 好,鉴于陆架边缘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储层特征,有望成为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又一主要靶区,并对其他深水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太行山中段石湖金矿区石英闪长玢岩脉 LA-ICP-MS锆石 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王银川, 李胜荣, 闫永杰, 侯天江, 韩丽娟, 李真真
2018, 37(5): 37-48.
摘要:
石湖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北克拉通太行山中段,与石英闪长玢岩脉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通过对矿区内石英闪长玢岩脉锆石进行激光等离子体质谱 LA-ICP-MS单颗粒锆石微区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了年龄为(130.5±1.4)Ma(MSWD=1.8,N=34),时代为早白垩世。该岩石具高硅、富碱、富铝等特征,属钙碱性系 列,具 有 弱 的 Eu正 异 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K、
Cs、R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 Nb、Ta、Zr、Hf、Y、Yb等。具有高 Sr低 Y、Yb的 特 征,以 及 较 高 的 Sr/Y、(La/Yb)N 比值,具有类似于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石特征,埃达克质岩石与金矿密 切 相 关。因 此,太行山中段埃达克质石英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具有重要成因联系。
矿产地质
中高含水期河流相砂体剩余油定量预测新方法
申春生, 胡治华, 李 林, 康 凯, 梁世豪
2018, 37(5): 49-53.
摘要:
海上河流相油田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十分复杂,如何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规律是油田后期高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渤海 PL油田河流相砂体的储层特征和水淹特征,通过数模机理研究落实了油田水淹厚度系数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渗透率级差之间的量化关系,并以该量化关系为指导,预测出井点水淹厚度系数和水淹厚度,进而根据各井点水淹厚度进行了等值线图绘制,利用水淹厚度图对小层平面、层内剩余油进行了定量预测。经过10口新钻调整井的验证,剩余油厚度预测误差一般小于30%,具有较高的吻合率。
含凝灰质致密油层成岩作用与原油充注特点: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长4+5段为例
宋世骏, 柳益群, 郑庆华, 翟亚若
2018, 37(5): 54-62.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含凝灰质的延长组长4+5致密油层勘探潜力巨大,但因成岩作用研究薄弱,相对高孔高渗储层成因机理认识不清,使该区勘探开发进程受到明显的制约。反射光识别、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微束荧光光谱、盐水包裹体测温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油层发育一类不含玻屑的凝灰岩和凝灰质岩,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 A 晚期,经历了酸碱交替的成岩过程,早成岩 A 期碱性环境下绿泥石薄膜的胶结作用和早期油的充注有效抑制了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储层孔隙得以保存的主要原因;中成岩 A 期酸性条件下,长石溶蚀孔、高岭石晶间孔扩大了储集空 间;中 成 岩 A 晚期成岩环境逐渐向碱性转变,铁方解石等碳酸盐胶结作用使储层进一步致密。盆地西北部长4+5油层存在2期原油充注事件,均不遵循正常有机质热演化;早期油充注发生在早成岩 A期,油包裹体发绿色荧光,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60~70℃间;晚期原油充注主要发生在中成岩 A早期,原油成熟较早,成熟度差异较大,油包裹体发绿色、蓝绿色和亮蓝色荧光,具有交替充注的特点,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80~130℃间。综合研究表明,凝灰质沉积促进了相对高孔高渗储层的发育,而且对烃源岩成熟排烃也具有促进作用。
克深气田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翠丽, 李红波, 陈 东, 陈宝新, 刘 磊, 罗明高
2018, 37(5): 70-77.
摘要: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巴什基奇克组埋藏深度主要为6000~8500m,岩石致密,为典型的超深致密砂岩储层。应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和 恒 速 压 汞、核 磁 共 振、离心等实验资料,研 究其储层岩石学和孔隙结构特征,并从构造、沉积、成岩等地质角度入手,探讨影响孔隙 结 构 的 因 素。结 果 表 明,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次之,存在微裂隙,孔隙结构复杂,属于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层;根据离心前后核磁共振 T2 谱图(Te=0.2ms)形态对比特征及束缚水饱和度的不同,可将储层分为3类,Ⅰ类储层占样品数的35%,为大孔隙占优,离心后束缚水饱和度约为25%;Ⅱ类储层占样品数的20%,大、小孔隙相当,离心后束缚水饱和度约为45%;Ⅲ类储层占样品数的45%,以小孔隙为主,束缚水饱和度平均高达50%;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沉积作用是影响孔隙结构的先决条件,而后期的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侧向挤压应力和微裂隙则是孔
隙结构复杂化的重要因素。
渤海东部凸起区与斜坡区油气勘探实践与认识
吕丁友, 张宏国, 麻旭刚, 官大勇, 张 参
2018, 37(5): 84-89.
摘要:
通过对渤海东部凸起区与斜坡区探井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油气横向与垂向运移条件的控藏 作 用。分 析 表 明,渤 海东部凸起区与斜坡区属于输导脊-运移断层-目标圈闭的成藏模式,潜山不整合面输导脊与运移断层的配置、运移断层与区域盖层的配置是控制油气成藏层位及油气丰度的主要因素。输导脊-断层的配置样式与较小的深层断接厚度是浅层成藏的关键,凸起区深层断接厚度大于450m 时,潜山是主要含油层系,反之潜山与新近系为含油层系,且断接厚度越大,新近系成藏概率越大;斜坡区东营组泥岩断接厚度普遍大于700m,潜山为主要含油层系。上述研究结果与已钻井吻合程度较高,对“他源型”区域勘探目的层系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扇三角洲不同粒级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以石臼坨凸起陡坡带东三段为例
万 琳, 王清斌, 赵国祥, 汤国民, 高曦龙
2018, 37(5): 90-99.
摘要:
复杂的孔隙结构导致粒度不同的砂岩的储集空间和渗流能力具有明显区别。选取石臼坨凸起陡坡带东三段不同粒级的砂岩样品进行铸体薄片图像扫描、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微米 CT测试,在分析不同实验的结果基础上实现对粒度差异较大的陡坡带扇三角洲砂岩微观孔喉结构空间展布的精细刻画和定量表征,并分析造成不同粒级砂岩孔隙结构差异的主控因素。结 果 表明:细砂岩原生孔隙数量多但其孔径相对较小,碳酸盐胶结喉道导致部分原生孔隙呈现无效孔状态。中砂岩孔隙分布最均匀,高孔隙度和高开放孔比率是其渗流能力最高的重要因素。含砾粗砂岩孔隙大小分布很不均匀,孔 径 分 布 较 广,总体呈现孔隙数目多、与喉道连通的有效孔隙数少的特点。粉砂岩和粒度较细的细砂岩粒间孔隙体积降低主要是由于胶结作用,随 粒 度 增 大,压 实导致原始孔隙度减小率逐渐增加,中粗砂岩压实减孔率接近80%。溶蚀粒间孔和溶蚀颗粒孔的含量随粒度增大而增加,渗流能力最好的中粗砂岩颗粒溶蚀和胶结物溶蚀增孔率最高。
一种基于毛细管压力资料获取岩心束缚水饱和度的新方法
吴一雄, 胡向阳, 杨 冬, 吴 健, 袁 伟
2018, 37(5): 100-105.
摘要:
利用毛细管压力资料获取束缚水饱和度是目前油田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方法,但针对岩心束缚水饱和度特征毛细管压力值的确定存在较大的人为经验性,给实际生产研究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亟需改进。利用岩心压汞毛细管压力资料建立了区域岩心压汞中值压力与孔隙度的幂函数关系式,结合解析几何学中最大曲率算法可以确定区域孔隙度下限及压汞特征压 力,利用毛细管压力与孔喉半径、界面张力、润湿接触角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与特征压力对应的孔喉半径,从而可以获得每颗岩心基于毛细管压力实验的束缚水饱和度。将最大曲率法确定的束缚水饱和度结果与半渗透隔板实验经验取值法确定的束缚水饱和度、气柱高度转换法确定的气层含水饱和度进行了对比分析,证实这种新方法效果良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基于优化组合权-灰关联-TOPSIS的页岩气有利区优选
周 红, 朱芳冰
2018, 37(5): 106-113.
摘要:
页岩气有利区的优选是一项多指标决策问题,直接关系到页岩气未来开发的战略决策。为了科学合理有效地优选页岩气有利区,基于优化组合权-灰关联-TOPSIS方法,对页岩气有利区块进行优选。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 重,以及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采用优化组合权综合考虑主、客观权重,合理分配主、客观权重系数;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判断关联程度;最后结合逼近于理想解排序法 TOPSIS,确定各项指标的正理想值和负理想值,得出各区块与最优区块的接近程度,给出页岩气有利区块的排序。以我国西南地区某盆地10个页岩气有利区块的优选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 果 表 明,利用该方法计算的10个页岩气有利区块的相对贴近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D区>J区>E区>G 区>F区>C区>I区>A 区>H 区>B区,根据相对贴近度越大,待评区块越贴近正理想解,区块越优的原则,在上述10个页岩气有利区块中,推荐的优等区块为 D 区和J区,而 B区为差等区块。实例计算表明,此方法更贴近实际情况,优选结果合理可信,对页岩气有利区块优选具有一定的实际和理论意义,可在实际中推广使用。
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昆北油田切12井区 E13 为例
傅丽平, 牟中海, 张国成, 李晓茹
2018, 37(5): 114-119.
摘要:
昆北油田切12井区 E13 主要是一套近源且位于不整合面上的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和砂砾岩,由于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岩性复杂、成熟度低、分选差、孔隙结构具有多重性、有效储层与非有效储层混杂、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因此,采用了更精细的岩石物理相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以岩性资料、测井资料及其解释成果为基础,选取了反映沉积、成岩、构造作用的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密度和裂缝孔隙度5个参数,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了反映岩石物理相的综合评价系数。在此基础上,采用逐点岩石物理相综合评价系数,运用变异系数法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计算,按 照 变 异系数值大小将工区储层非均质性分为3类:第Ⅰ类弱非均质性,变异系数≤0.2;第Ⅱ类中等非均质性,变异系数在0.2~0.4之间;第Ⅲ类强非均质性,变异系数>0.4。根据这个标准对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评价。
岩心欠饱和对缝洞型碳酸盐岩胶结指数m 取值的影响
董 恒, 刘向君, 梁利喜, 高可攀
2018, 37(5): 120-125.
摘要:
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由于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和强非均质性以及实验周期、实验条件的限制,岩电 实 验 过 程 中,往 往 难以达到完全饱和。对于这一类的碳酸盐岩,岩心欠饱和对岩心m 的取值影响较为明显。通过岩石物理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岩心在不同饱和度下视m 值的变化规律,证明了欠饱和对岩心m 值的影响确实存在。首先,欠饱和条件下的视 m 值随着饱和度的增大呈现出减小的趋势,且这种趋势随着饱和度的增大而减小。欠饱和状态下的视m 值相比于饱和状态的m 值偏大。其次,视m值与含水饱和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m 值的变化与孔隙度、渗透率和密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建立了计算 m 值的模型。可以通过该模型对欠饱和状态岩心的视 m 值进行校正。通过验证分析,证明了该模型对于不同饱和度下的视 m 值的校正是准确可靠的。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缝洞型碳酸盐岩 m 值的计算精度,为碳酸盐岩储层含油气饱和度评价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我国现行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修订的思考
赵鹏飞, 李敬功, 王庆如, 李玉喜, 李 雪, 修艳敏
2018, 37(5): 126-131.
摘要:
分析了我国现行《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应用状况,认为该分类在储量的经济性、商业性以及勘探开发阶段划分等方面仍有欠缺,导致具有商业价值的部分油气资源未能完整纳入储量分类体系,同时也使国内部分石油公司 采用多个油气资源分类体系进行储量研究和管理工作。为此,结合油气勘探开发行业的实际与发展趋势,在继承我国储量分类传统优势的前提下,立足于国家、企业和市场的整体角度,从4个方面提出了《石油天然气 资 源/储 量 分 类》的 修 订 建 议:①明 确 储 量 分类在储量体系中的地位;②储量分类中应该增加油气资源商业性的定义和内容;③完善储量 分 类 结 构;④将实施提高采收率措施而增加的储量纳入储量分类体系。修订后的储量分类方案增加了“可行性”的商业性概念;完善了“控制”和“预测”2个系列的油气储量划分方案;在技术可采储量下划分出产量、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剩余次经济可采储量、商业性经济可采储量和次商业性经济可采储量;同时,将勘探开发研究目标划分为8个对象,归属于勘探阶段和滚动勘探开 发 阶 段 中 的6个 商 业 性 进 展。修 订 方 案 真 实反映了油气资源的聚集规模、可采程度,以及开发利用和商业状况;可以鼓励企业开展科 技 创 新,实施效益增产措施,规 范 油 气 资
源资本市场的储量中介评估、资产并购、投资和融资活动;可以整合政府和企业2条线的储量评估与储量管理。
赞比亚巴鲁巴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赵 凯, 姚华舟, 王建雄, 吴发富, 李占炎, 方 科
2018, 37(5): 132-138.
摘要:
巴鲁巴铜矿床位于赞比亚铜带省卢安夏市罗恩-穆利亚希盆地北缘,赋存于晚元古加丹加超群下罗恩组的白云质片岩中。矿体的形态受复式向斜褶皱构造控制,呈飘带状。铜矿化主要以条带状、浸染 状、脉状及网脉状产出。地层岩性与矿物分带组合特征表明,巴鲁巴铜矿区的沉积环境由早到晚,可能经历了陆缘到滨浅海环境,同时成岩成矿环境经历了氧化到还原的变化过程。矿区地层的沉积特征和矿化密切相关,表明了两者之间存在成因关系,具典型层控矿床特 征。区域变质作用不仅改造了矿体的形态,同时也活化了早期沉积 - 成岩期所形成的部分成矿物质,形成脉状铜矿化。巴 鲁 巴 铜 矿 床 为 沉 积 - 改 造 型 层 控 铜矿床。
陕西镇巴-重庆城口锰矿沉积环境及成矿作用
张自贤, 朱明忠, 冉瑞清, 李 建, 顾文帅, 付绍洪
2018, 37(5): 139-147.
摘要:
系统采集陕西镇巴-重庆城口锰矿富集区典型锰矿床容矿岩石样品,采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该区域锰矿沉积环境和成矿作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 Th/U、Ni/Co、Ce/La、V/Sc、Cd、Mo分 析 显 示:震旦系陡山沱期,自北西陕西镇巴至南东重庆城口沉积环境总体具有从氧化向还原变化的趋势。元素和氧化物富集效应的构造环境分 析 显 示:镇巴至城口一带为大陆边缘向深海洋盆过渡带,其中镇巴地区为浅海或海陆过渡带,受气候及海平面升降影响明显,环境条件易发生变化,形成的锰矿物种类较多,并且多为氧化条件下形成;城口地区沉积水位较深,属于半深海至深海过渡带,沉积环境受海平面升降、气 候、物 源 影 响 小,沉积环境稳定,形成的锰矿物较为单一,主要为菱锰矿。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双龙铀矿床地质特征及铀矿物类型探析
曹惠锋, 刘厚宁, 杜 鹏, 彭小华
2018, 37(5): 148-153.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双龙铀矿床经过多年的地质工作,发现了2层铀矿化,Ⅰ号矿化层赋存于直罗组下岩性段上亚段粉砂质泥岩中,分布范围小,暂不具工业开发前景;Ⅱ号矿化层赋存于直罗组下岩性段下亚段灰色中粗砂岩中,共圈定了5个工业铀矿体,矿体呈“鱼尾”板状和单一似层状展布,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通过电子探针研究了双龙铀矿床矿物的赋存状态,发 现 铀 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和铀石,并含少量钛铀矿。沥青铀矿和铀石一般都围绕后生黄铁矿边缘分布,这些铀矿物和黄铁矿又都分布 在有机质边缘及外围的空隙之中,说明铀矿化与还原环境有关,“含炭质和黄铁矿的砂质碎屑岩”可作为该区铀矿化的找矿标志。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喷流管道相识别、控矿作用及其对矿床成因和找矿勘查意义
钟永生, 孙华山, 葛风建, 孙 利, 凡欠荣, 王如意, 张得龙
2018, 37(5): 154-161.
摘要: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段,有关该矿床成因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矿床成因认识直接影响到控矿因素的选择,进而决定着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方向的判断。基于地质调查及岩心编录、岩相学特征、勘探图件和硫同位素组成综合分析,在锡铁山矿区识别出3处海底喷流管道相,位置大致与矿区横切滩间山群的沟谷相当。在喷流管道相内部,深部热液隐爆流纹质角砾岩、中部蚀变岩和上部(复成分)角砾矿石构成了 “喷流管道三位一体”内部结构。并且,基于3处喷流管道相特征,恢复了锡铁山矿区早期海底喷流作用过程。围绕喷流管道附近铅锌矿化集中发育,深部热液隐爆流纹质角砾岩控制着矿体底界深度和矿区矿体总体SE侧伏趋势,矿区SE侧中间沟深部应是近期找矿工作的重点。
豫西瑶沟金矿床辉钼矿 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周 栋, 赵太平, 赵鹏彬, 张晓团
2018, 37(5): 162-167.
摘要:
瑶沟金矿床位于河南熊耳山地区,属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共生的金矿床。利用辉钼矿 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瑶沟金矿床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成矿年代学测定,获得的模式年龄为255.69~249.05Ma,加权平均值为(253.0±4.5)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255.3±2.8)Ma,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指示瑶沟金矿床的成矿时限为早三叠世。辉钼矿的w(Re)为2.988×10-6~47.086×10-6,指示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地壳并有地幔物质的贡献。该矿床是在挤压环境中形成的,在此环境下,携带金等成矿物质的深源流体沿深大断裂即马超营断裂上移,并萃取围岩中的物质,在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断裂或构造破碎带中沉淀富集成矿。
福建香厝坑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2018, 37(5): 168-175.
摘要:
通过对香厝坑铁多金属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矿床 的 成 矿 模 式。结 果 表明:燕山早期中酸性岩浆(汤泉岩体)侵入活动是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和热能;构造是成矿的重要因素,北北东向区域性大断裂(政和—大浦断裂带)和太华—长塔复式背斜控制了岩浆的侵入,区内滑脱构造控制了矿体的形 成和就位;地层是矿床形成的关键控制因素,一方面在含矿流体的运移、矿质的沉淀和矿体的定位过程中,地层成为十分重要的成矿地球化学障;另一方面地层作为矿源层,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矿床成因属接触交代型和风化淋滤型铁多金属矿床。
阿尔金牛鼻子梁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邵 继, 刘会文, 刘江峰, 辛军强, 刘 奔, 朱满怀
2018, 37(5): 176-183.
摘要:
选取牛鼻子梁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21种元素为研究对象,对其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元素异常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已知矿点信息,确定该区成矿类型主要有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与破碎蚀变带有关的金和与碱长花岗岩有关的铌-钽-稀土3类矿化。在异常圈定及分析基础上划分出青新界山金-铌-钽-稀土找矿远景区、牛 鼻 子梁铜-镍-金找矿远景区、牛鼻子梁西金-铌-钽-稀土找矿远景区,认为研究区寻找 Cu、Ni、Au、Nb、稀土矿的潜力较大。
 
造山型金矿床成矿作用若干问题研究进展
柯坤家, 李艳军, 牛明伟, 刘 奔
2018, 37(5): 184-190.
摘要:
造山型金矿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研究热点。近年来该类金矿床在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机理及成矿模式等方面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表明:造山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主要为富含水的火山沉积岩在区域变质过程中因脱流体而释放出来的。Au主要以 Au[HS]-2 的络合物形式沿着深大断裂向浅部运移,期 间 CO2 和 H2S不仅能提高 Au在流体中的溶解度,还能使 Au在运移过程中不因沉淀而贫化。变质脱流体成矿模式很好地解释了该类金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的来源、运移和成矿元素的沉淀。水岩反应和压力的瞬时改变是 Au发生高效沉淀的主要因素。建议在造山型金矿床研究过程中采用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 LA-ICP-MS等先进分析测试技术。
目次
冀中地区西柳10断块 Es2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杜玉洪, 郭发军, 陈 洪, 王红梅, 郭 睿, 杨会鹏, 张 浩, 朱玉双
2018, 37(5): 63-69.
摘要:
从不同角度解析西柳10断块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可以为该地区沙二段储层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应 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真实砂岩模型等测试手段探讨了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对可动流体饱和度、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西柳地区沙二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粒间孔及溶孔越发育,有效孔喉连通性越强,其进汞饱和度越高。依据排驱压力将储层划分为3类,排驱压力小于0.1MPa时,储层为Ⅰ类,可动流体饱和度平均为66.1%,驱替类型以网状为主;排驱压力介于0.1~0.5MPa时,储层为Ⅱ类,可动流体饱和度平均为57.9%,驱替类型以指状-网状为主;排驱压力大于0.5MPa时,储层为Ⅲ类,可动流体饱和度平均为46.2%,驱替类型以指状为主。当渗透率小于2×10-3μm2,喉道半径小于2.3μm时,可动流体饱和度、驱油效率受两者影响明显。喉道半径是影响储层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
水文地质
典型华北型煤矿区主要充水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武亚遵, 潘春芳, 林 云, 曹飞龙, 王子杰
2018, 37(5): 191-199.
摘要:
地下水形成、演化过程中控制因素不同所造成的水化学组分的差异性是矿井涌水水源识别的基础,为揭示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化学作用及控制因素,以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典型华北型煤矿区———鹤壁矿区为研究对象,采 用 统 计 分 析、Piper三 线图、Gibbs图、离子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对矿区122个地下水水化学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鹤壁矿区主要充水含水层中地下水的化学组分主要受岩石的风化作用控制。地下水形成、演化过程中控制因素不同所造成的水化学组分的差异性是矿井涌水水源识别的基础,为揭示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化学作用及控制因素,以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典型华北型煤矿区———鹤壁矿区为研究对象,采 用 统 计 分 析、Piper三 线图、Gibbs图、离子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对矿区122个地下水水化学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鹤壁矿区主要充水含水层中地下水的化学组分主要受岩石的风化作用控制。
娘子关泉域岩溶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影响因素浅析
赵春红, 梁永平, 卢海平, 唐春雷, 申豪勇
2018, 37(5): 200-205.
摘要:
为了研究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状况及补给运移规律,系统采集了泉域内岩溶水、地表水样品,分析测试了样品的δD、δ18O
值,利用氢氧同位素方法,通过分析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岩溶水的补给来源及各含水层的相互联 系。研 究 结 果 表
明,大气降水和河流渗漏补给是泉域内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由于大气降水的高程效应和温度效应,导致泉域内δD、δ18O 值存
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受到强烈蒸发后的大气降水及河流渗漏水的补给,河流沿岸岩溶水的δD、δ18O 值相对较高。同 时 对 娘 子 关
泉群城西泉、五龙泉和集泉站的 D和18O 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城西泉水来源于近源低海 拔 的 补 给 源;而五龙泉和集泉站泉水来
源于深循环、远距离、较高补给高程与地表水交换弱的补给源。通过以上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的补给运移规律,
为当地政府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利用娘子关泉域岩溶水资源提供了理论支撑。
环境地质
灌溉对非饱和带中砷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
严怡君, 谢先军, 肖紫怡, 李俊霞
2018, 37(5): 206-214.
摘要:
通过场地灌溉试验,探讨了灌溉活动对非饱和带中砷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灌溉过程中非饱和带中砷的迁移转化受多个地球化学过程共同控制,非饱和带pH 值、Ec值、SO2-4 和 HCO-3 与 As的竞争吸附以及氧化还原条件的波动都会影响土壤孔隙水中砷的质量浓度。灌溉活动导致土壤处于相对还原环境,铁氧化物矿物还原溶解,被吸附或与之共沉淀的砷被释放进入水相,灌溉结束后,土壤逐渐恢复相对氧化环境,重新生成铁氧化物矿物,土壤孔隙水中砷以吸附/共沉淀形式被其固定。因此,通过改变非饱和带氧化还原条件导致铁氧化物矿物的沉淀/溶解是灌溉作用下非饱和带水体中砷迁移转化的主要原因。
某特大型锑矿区废石中锑的释放规律
李立刚, 周建伟, 李伟洁, 温 冰, 鲁槚银, 余 露, 苏丹辉
2018, 37(5): 215-221.
摘要:
通过选取某特大型锑矿区废石开展了浸泡试验和淋滤试验,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pH 值、溶解氧、降雨强度)对废石中锑释放量的影响,对锑的溶解释放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偏酸性或偏碱性环境更有利于废石中锑的释放;②溶 解 氧对废石中锑的溶解释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氧气可能并不是锑溶解释放过程中Sb(Ⅲ)氧化的主要因素;③降雨强度对废石 中锑的溶解释放影响明显,模拟中雨强度更有利于锑的释放;④在开放的氧化环境中辉锑矿可能先氧化溶解生成锑中间产物,随 后进一步氧化水解成锑酸盐。本研究可为锑矿区废石中锑的释放机理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为矿区锑污染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工程地质
武汉地区盾构穿过粉细砂层时地表沉降规律分析及施工参数优化
周春梅, 王 勇, 程 月
2018, 37(5): 222-228.
摘要:
为研究盾构开挖粉细砂层对地表沉降的影响问题,基于武汉市地铁7号线香港站-三阳路站区间盾构施工监测数据,分析了开挖粉细砂层时地表沉降的一般规律,得出沉降曲线基本符合 Peck沉降槽,地表沉降最大位置为盾构开挖面距监测点10环以内和盾构开挖面正前方。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优化注浆压力和掌子面平衡压力对减小地表沉降的影响,结 果 表 明,优化掌子面平衡压力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大于优化注浆压力,两者合理优化对减小地表沉降效果最佳,盾构穿过粉细砂层时的最佳 注浆压力为140kN/m2,掌子面平衡压力为30kN/m2。
不同地区饱和原状黄土静态液化特性试验研究
张一希, 许 强, 刘方洲, 赵宽耀, 赵 程, 修德皓, 邹锡云
2018, 37(5): 229-233.
摘要:
黄土因饱水静态液化而发生突发性失稳破坏,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照颗粒级配的不 同,中国黄土分为砂质、粉质和黏质黄土,不同区域的黄土具有不同的静态液化特性。利用 GDS三 轴 试 验 系 统,对陕西神木砂质黄土区(Q3 黄 土)、甘 肃黑方台粉质黄土区(Q3 黄土)和陕西泾阳黏质黄土区(Q2 黄土)原状饱和黄土进行了等向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ICU)试验,研究了初始孔隙比和颗粒级配对原状黄土静态液化能力的影响。试 验 结 果 表 明:①3个地区的饱和原状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均为软化型,在中低围压下泾阳饱和原状黄土不发生液化,仅表现出弱软化现象;②中低围压下,初始孔隙比是影响原状黄土静态液化的主要因素,高围压下,初始孔隙比的影响逐渐减小,颗粒级配成为影响原状黄土静态液化的主要因素。
甘肃黑方台陈家8#静态液化型黄土滑坡变形特征及成因机理
亓 星, 许 强, 朱 星, 彭大雷, 巨袁臻, 李骅锦
2018, 37(5): 234-239.
摘要:
甘肃黑方台为灌溉诱发的静态液化型黄土滑坡发育地区,这类滑坡变形破坏具有明显的突发性,2015年黑方台东北侧的陈家8# 滑坡发生了3次滑动,在前方沟谷内形成了4.4×104 m3 黄土堆积体。通过野外调查和位移监测,获得了陈家8# 静态液化型黄土滑坡的完整变形曲线,其滑坡变形过程可分为前期稳定、匀速变形和加速变形3个阶段,位移具有明显的突发 性,滑前坡体底部饱水黄土的静态液化是诱发滑坡连续发生的原因,而滑坡弧形凹槽产生的汇水作用 是 使3次滑动呈渐进后退式的重要因素。有效的地表变形监测和宏观上地下水渗出规律的识别是预警这类滑坡的重要手段。
降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渣土边坡稳定性
熊 爽, 曾江波, 姚文敏, 李长冬
2018, 37(5): 240-246.
摘要:
降雨作用下边坡不同深度岩土体所经受的劣化作用强度差异显著,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以深圳典型渣土边坡为例,基于改进的 Green-Ampt模型计算降雨作用下的浸润锋深度,通过干湿循环与直剪试验,获得了浸润锋内渣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劣化规律,结合劣化规律并采用双强度折减法研究了不同降雨工况下渣土边坡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渣土的黏聚力及内摩擦角均减小,且前期减小得快,后期缓慢,4次干湿循环后趋于稳定,符合指数函数的变化趋势,保持稳定不再衰减的渣土黏聚力为9.5kPa,内摩擦角为19°;综合降雨入渗的干湿循环以及双强度折减法得到的渣土边坡的稳定性系数较仅采用传统强度折减法得到的稳定性系数有大幅度的降低,最 大 减 小 了44.5%。该方法可以用于准确评价降雨作用下边坡稳定性。
技术方法
Seislet变换在海上拖缆多震源采集数据分离中的应用
王大为, 周 寒, 李 列, 欧阳敏, 李 林, 杨文博, 邓 聪, 吴 涛, 顾汉明, 曹俊海, 石子昭
2018, 37(5): 247-253.
摘要:
多震源混合采集技术具有减小勘探周期、降低勘探成本、提高数据质量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海上拖缆多震源混合采集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由于海上拖缆采集每炮对应的排列位置随着炮点同步移动,导致多震源混合数据的分离往往是一个欠定的反演问题,Seislet变换对地震数据具有更好的压缩特性,并且能够压制随机噪声,为此,分析了不同数据域海上拖缆多震源采集数据特征,将 Seislet变换应用于海上拖缆多震源混合数据的分离,海上拖缆多震源合成和实际采集的混合波场分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非开挖技术在天然气管道修复中的应用
胡成洪, 夏举飞, 赵雅宏
2018, 37(5): 254-259.
摘要:
目前折叠内衬法已经大量应用于大城市的市政给排水管道修复中,由于内衬结构强度的差异,鲜有折叠内衬法非开挖修复天然气管道工程的案例。通过对复合软管的性能试验,在得到的修复材料物理力学性质数据基础上,建立了多层组合圆筒的受力模型及非开挖技术修复后天然气管道破坏处的应力应变有限元模型和数学经验公式,并得到了实际爆管试验的验证。结 合昆明市燃气管网的现状,简要介绍了复合软管在燃气管网修复工程中的工艺流程及应用前景。
配方预合金化对提高热压富铁基含金刚石钻头胎体性能的影响机理
余桂红, 焦星东, 李静仪, 陈 辉, 谭松成, 方小红
2018, 37(5): 260-268.
摘要:
胎体配方预合金化近年来已成为有关孕镶金刚石钻头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根据相同的热压富铁基含金刚石钻头胎体配方,通过改变 CSB-2预合金的加量和烧结温度,制作试样进行摩擦磨损测试,并对抗弯强度测试后的试样进行SEM 分析和 EDS能谱测试。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4种烧结温度条件下,胎体磨损量均随着 CSB-2加量的增大而减小,且 相 同 CSB-2加 量 条 件下,胎体磨损量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SEM 分析表 明,添 加 CSB-2预合金可使胎体组织细化,孔 隙 数 减 少;高 温 烧 结(980℃以上)时,铁基胎体对金刚石具有热腐蚀作用,随着胎体配方中 CSB-2预合金含量的增加,金刚石的热腐蚀程度逐渐减缓。EDS能谱测试表明,胎体配方的预合金化可增大胎体金属对金刚石的润湿性,提高胎体对金刚石的包镶强度。
磁处理参数对热压铁基金刚石钻头胎体力学性能影响
刘 伟, 潘飞飞, 杨 晖, 余桂红, 陈宗涛, 谭松成
2018, 37(5): 269-274.
摘要:
钴基胎体金刚石钻头具有性能好、价格高的特点,以 Fe代 Co作为胎体材料是提高金刚石钻头性价比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 Fe替代 Co后存在金刚石热损伤严重、被包镶强度不足、胎体抗冲击和耐磨性差等问题,因此改善热压铁基金刚石钻头胎体力学性能对降低钻探成本、提高钻探效率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利用自行设计的磁处理设备对铁基热压金刚石钻头胎体进行磁化处理,通过正交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磁感应强度、磁场频率和磁处理时间对胎体硬度、抗弯强度和耐磨性的影响及其规律。试 验 结果表明:试验胎体硬度最优磁处理参数为0.8T/8Hz/3min,磁处理后胎体抗弯强度最高提升了13.8%,耐磨性增加,特别是含金刚石的胎体磁处理后其磨损量可降低38.1%。
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岩体变形模量预测
刘 超, 唐锡彬, 邓冬梅, 孙自豪, 姜耀飞, 邓 姗
2018, 37(5): 275-280.
摘要:
岩体变形模量是表征岩体变形特性的最重要参数之一,其获取手段有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法、经 验 关 系 法、数 值 模 拟法、人工智能预测方法等。人工智能预测方法中常用的是神经网络方法,但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小值和过学习而导致低精度,支持向量机回归(SVR)方法能有效地避免神经网络的以上缺陷,并在小样本、非线性预测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目前 SVR 应用于岩体变形模量预测的研究较少。以某水电站坝址区英安岩的试验数据为依托,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与变形模量最相关的纵波波速作为输入变量。在此基础上,以3个国内的水电站为例,分别建立相应的以实测纵波波速作为输入变量的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回归(PSO-SVR)变形模量预测模型,同时,通过与 BP神经网络(BP-NN)、RBF神经网络(RBF-NN)2种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对比分析表明SVR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预测效果较好,说明 PSO-SVR方法更适用于岩体变形模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