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31卷  第1期

目次
2012年第1期目次
2012, 31(1).
摘要:
基础地质
屏障效应对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影响
宋慈安, 雷良奇, 杨仲平, 文宗振
2012, 31(1): 1-8.
摘要:
采用光谱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广西几个金属矿床的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和植物细胞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生物
地球化学异常对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有明显的物质性继承关系;生物地球化学异常的物质以金属聚集体(电子致高密度体物质)的形式
沉淀在植物液胞中或细胞壁及膜边缘,其对植物的伤害可能只达到细胞或组织的水平。生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是金属元素胁迫植
物吸收过程产生屏障效应的结果;屏障效应是植物避性屏障和耐性屏障的综合反映。避性较大的植物,其在矿区的吸收率相对于背
景区降低幅度较大;耐性较大的植物,其异常衬度系数较大。生物地球化学找矿的有效指示植物应选择避性较小而耐性较大的植物。
北京西山下苇甸中寒武统张夏组
赫云兰, 刘 波, 秦 善, 赵鹏沄
2012, 31(1): 9-15.
摘要:
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寒武系地层出露完整,中寒武统张夏组底部和顶部发育两期生物丘地层。通过野外观察及薄片鉴
定发现,张夏组底部发育的生物丘为凝块石生物丘,顶部发育的为叠层石生物丘,两期生物丘的造丘生物主要为藻类。凝块石生
物丘生长在低能的潮下带环境,而叠层石生物丘则形成于海水能量较高的潮间带或潮下带上部。不同的沉积环境造成了两期生
物丘内部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造丘生物的排列方式上。根据该剖面两期生物丘的特征,总结了生物丘的发育模式,并对其地
质意义进行了探讨。
湖北崇阳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灭绝和沉积微相演化
单厚香, 王永标, 何 磊, 余黎雪
2012, 31(1): 16-21.
摘要: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湖北崇阳地区处于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环境。二叠纪末的全球事件在该剖面的沉积微相和生物演
化上均留下了清楚的记录。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前,崇阳地区为典型的正常浅海台地环境,生物种类多样,数量丰富,主要生物
化石有钙藻、有孔虫、腕足、棘皮类和海绵等。生物大灭绝之后,钙藻、类、棘皮类、海绵、绝大部分有孔虫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
是个体微小的腹足、介形虫和大量的蓝细菌化石。大灭绝界线之上,首先出现的是25cm厚的纹层状的微生物岩,含较丰富的种
类单调的有孔虫化石。之后逐渐相变为花斑状微生物岩和穹隆状微生物岩,厚度分别为6.4,2.3m。不同类型微生物岩在结构构
造和生物组成上存在差别。微生物岩沉积结束之后,则相变为浅滩相鲕粒灰岩。共划分出3种沉积相,即开阔台地相、潮坪相和
浅滩相。崇阳剖面的生物灭绝和沉积微相变化是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浅水台地环境生物与环境过程的典型代表,为认识二叠纪
末浅海沉积相演化和全球事件提供了新材料。
东天山黄山岩体的侵位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张小连, 吴昌志, 黄建华, 顾连兴, 张遵忠, 雷如雄
2012, 31(1): 22-26.
摘要:
东天山黄山-镜儿泉地区分布有众多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体成群成带分布,受区域性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控
制。为进一步确定黄山-镜儿泉基性-超基性岩带的侵位时代、成因和大地构造背景,对选自黄山岩体辉长岩相中单颗粒锆石进
行了LA-ICP-MSU-Pb定年研究,将其结果[(284.5±2.5)Ma]与黄山岩体和黄山-镜儿泉一带其他基性-超基性岩中已有的定
年成果进行了对比,并结合近年来该区研究成果,分析得到黄山辉长岩侵位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此时正值东天山后碰撞大规
模岩浆侵位和成矿时期。黄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构造环境。
内蒙古潮水盆地西部侏罗系煤的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庞起发, 庄新国, 李建伏, 付黎明, 钢特穆尔, 徐 永
2012, 31(1): 27-32.
摘要:
潮水盆地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和甘肃省东部地区,是我国中新生代含煤断陷盆地。采用粉晶X衍射、ICP-MS、ICP-AES
方法,从煤的岩石学、煤化学及煤地球化学的理论出发,对潮水盆地西部煤样进行了煤化学、显微组分、矿物学及地球化学分析。
其研究结果表明潮水盆地西部煤以中等水分、低-中灰分和硫质量分数、高挥发分产率为特征,煤级为烟煤—亚烟煤;煤中有机显
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性组次之,煤相类型以潮湿森林沼泽相为主,其次为较浅覆水森林沼泽相;煤中的常量矿物以石英和高岭
石为主,部分样品中含有黄铁矿、方解石、菱铁矿和少量的微斜长石;煤中除Sr、B和Cs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外,其他微量元素质量
分数普遍较低。Cr、Ga、Pb、Li、Cu、Ge、V、Sc、Be、W、Th和As,以及Ti和Nb主要与硅铝酸盐矿物有好的亲和性;B和Sr可能主
要以碳酸盐矿物的形式存在;S和Mo可能主要以硫化物矿物的形式存在;另外,Ti、Zr、Nb和Ta有好的相关性,可能与重矿物有
关。
燕山地区冀北坳陷中元古界杨庄组沉积特征与层序地层
吕奇奇, 罗顺社
2012, 31(1): 41-46.
摘要:
燕山地区冀北坳陷中元古界蓟县系杨庄组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通过对该地区野外仔细观察、测量,结合室内薄
片资料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区杨庄组沉积相为碳酸盐岩台地相,可进一步划分碳酸盐岩潮坪亚相以及潮上带、潮间带2种微
相。在此基础上,结合层序界面特征,对杨庄组层序进行了探讨,由于研究区在杨庄期处于浅水陆表海沉积环境,层序界面主要以
浅水环境的沉积物及沉积构造作为识别标志。沉积体系域以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为主,普遍缺少低位体系域或陆棚边缘体
系域,同时,也不具备形成凝缩层的环境,以最大海泛面沉积物与深海中的凝缩层相对应,最终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和3个三级层
序。系统地阐述了每个层序的岩石、构造及体系域等特征。
矿产地质
复杂河流相地层单砂体级沉积时间单元对比方法
王一博, 马世忠, 石金华, 王光明
2012, 31(1): 47-50.
摘要:
采用“重点井沉积时间单元划分”-“标准层控制﹑参照层借鉴对比”-“切叠河流定界”-“平面井网对比”这一对比方
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复杂河流相地层沉积时间单元精细对比的难题,采用该方法对大庆长坦喇嘛甸油田目的层301口开发井进行
了沉积时间单元的划分与对比,在此基础上精细刻画了SⅢ各沉积时间单元单砂体的分布范围,把原来认为的大面积连片的河道
砂体细分为多条单一河道砂体,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根本保证。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长组长2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
张晓丽, 段 毅, 何金先, 吴保祥, 徐 丽
2012, 31(1): 51-55.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处于伊陕斜坡西南部,在长2沉积期研究区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主要
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远砂坝,物源主要来自北东和南西两个方向。林镇地区长2油藏的分布与沉积相关
系密切,油藏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和河口坝的混合区,以及水下分流河道的侧缘,另外在远砂坝区也有少量油藏分布。
区内长2期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控制了长2储集层岩性的横向变化,同时区内长2地层普遍发育低幅度鼻状构造隆
起,因此在构造圈闭条件和岩性圈闭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四川盆地西部中三叠统储层特征与类型
秦 川, 刘树根, 汪 华, 彭靖淞, 王国芝, 张长俊
2012, 31(1): 56-62.
摘要:
主要通过中46井、青林1井、川科1井、龙深1井等的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岩石样品地球化学的分析测试,并结合四川
盆地西部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钻井、录井、测井资料,对川西雷口坡组储层的储集岩性、储集空间、物性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研究,
进而对储层类型进行了划分,并指出了影响其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以期对川西雷口坡组的勘探提供理论基础,明确勘探方向。
研究区中三叠统储层主要发育层位为雷三段,储集岩性主要为(藻)砂屑白云岩、残余砂屑白云岩和藻团块白云岩等各类颗粒白云
岩和藻黏结白云岩,储集空间以各类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如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属于中孔中低渗和中孔高渗的孔隙型和裂缝-
孔隙型储层。储层可划分为3种类型:(礁)滩相白云岩型储层、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和热液白云岩型储层,其形成发育受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抬升和断裂活动)的明显影响和控制。
渤海海域渤东地区新生代断裂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
陈 凯, 漆家福, 刘 震, 周心怀, 张荣辉
2012, 31(1): 63-71.
摘要:
正常曲流河道与深水弯曲水道的特征及异同点
程岳宏, 于兴河, 刘玉梅, 赵厚祥, 李胜利, 谭程鹏, 戴明建, 李 攀
2012, 31(1): 72-81.
摘要:
深水弯曲水道是深水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深水油气勘探、评价与开发过程中十分复杂且备受重视的储集体。近10
年来,随着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的应用、现代深海调查、古代露头以及实验流体数值模拟的研究,在深水水道沉积体认识方面不
断有新进展和新发现,陆续在西非、巴西和墨西哥湾等地发现了大型深水油气田。简述了正常曲流河道与深水弯曲水道两种沉积
环境在形成背景、岩性特征、成因机制、地震响应特征(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沉积充填演化以及流体流变学特征等方面的异同
点。
水平井分段完井不同分段模式优化研究
张 林, 蒋 婕, 王 春, 熊友明, 单彦魁, 陈 阳, 徐家年, 王 彬
2012, 31(1): 82-85.
摘要:
运用势的叠加原理和镜像反映原理,导出了水平井任意分段模式下井筒与油藏渗流耦合产能计算模型,用该模型可以
计算任意分段模式下水平井的产能,通过对比不同分段模式下的水平井产能,可以对分段进行优化,从而指导分段完井方案的制
定。研究结果表明:当打开程度一定时,不同分段模式对产量影响不大;产量随着打开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但当打开程度大于40%
时,产量增幅趋于平缓,因此,打开程度必须大于打开临界程度,这样既减小了因分段而牺牲的产量又达到了分段的目的;井筒摩
阻对产量影响较大,在进行分段优化时,必须考虑井筒摩阻的影响,从而优选盲管段的位置。
宁芜和庐枞火山岩盆地玢岩铁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动力学背景探讨
陈津华, 曾键年, 王思源, 李锦伟, 邱金亮, 张 燕
2012, 31(1): 86-94.
摘要:
玢岩铁矿是我国铁矿的一个重要成矿类型,宁芜和庐枞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玢岩铁矿的主要矿集区。对宁芜
和庐枞盆地的构造分析结果表明,NNE向断裂和NW 向断裂控制了区内的岩浆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往往是玢岩铁矿产出的有
利空间。综合对比了宁芜和庐枞地区玢岩铁矿成矿岩体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铅同位素特征,表明其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
征和共同的物质来源。稀土元素特征表明两盆地玢岩铁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或下地壳;Pb同位素特征则进一步说明其
与EM-Ⅱ型富集地幔具有密切关系。宁芜和庐枞盆地在燕山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成矿作用受岩浆活动所控制。两
盆地玢岩铁矿成矿作用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其受地壳物质混染程度不同所致。
环境地质
广东贵屿土壤Cd、Hg潜在威胁评价
罗 杰, 温汉辉, 吴丽霞, 游远航, 欧阳春飞
2012, 31(1): 95-99.
摘要:
通过表层土壤、深层土壤、水稻样品及水样的采取与分析,结果表明,水俣病的元凶Hg在广东省贵屿镇土壤中具有极
高的富集系数,易在酸性条件下向有效形态转化的弱有机结合态Hg占全Hg的17.74%;痛痛病的元凶Cd在部分土壤中的含量
已超过环境承受的极限,且最易与生命体发生作用的水溶态Cd和离子交换态Cd占全Cd的比例高达16.2%。Hg、Cd的块金系
数均大于70%,具明显的表层富集特征,与家电拆解作坊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同源性较好,说明Cd、Hg的分布、富集受人类活动
影响强烈,其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存在极强的潜在威胁,在特定条件下有可能引发各类地方病。
不同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方法的组合效应分析
朱吉祥, 张礼中, 周小元, 王 乾, 霍志斌, 梁国玲, 王 伟
2012, 31(1): 100-105.
摘要:
区域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复杂,国内外主要的评价思路是建立以方法本身为基础的评价模型,这种评价思路会引起与区
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自身的“不兼容”性,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不同方法进行组合的评价模式来减小这种“不兼容”性。通过分析现有
评价方法的适宜性,针对其不同的优缺点,提出了利用不同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方法进行组合评价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扬长
避短原则、互扬互抑原则、提高资料的利用率原则、提高评价结果的精度原则。以青川县滑坡危险性评价为例,对这些原则的具体
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分别与AHP法和信息熵进行组合评价,其结果的精度要高于单独模糊综合评判
法,但由于历史监测数据不充分,使得利用专家知识和经验的模糊综合评判与AHP的组合评价法的精度要高于基本监测数据的
模糊综合评判和信息熵的组合评价法。
技术方法
麻黄山西探区淡水泥浆侵入电阻率测井特征分析及其应用
赵永刚, 潘和平
2012, 31(1): 106-109.
摘要:
麻黄山西探区大部分井的泥浆矿化度小于地层水矿化度,导致淡水泥浆侵入,影响电阻率测井值,使利用测井资料评价
油水层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在分析麻黄山西探区淡水泥浆侵入电阻率测井特征的基础上,对电阻率测井系列进行了合理选择,论
述了径向电阻率比值法,并采用径向电阻率比值法计算含水饱和度,测井解释结果与试油资料对比表明,解释效果好,符合率高。
塔北西部却勒地区古近系底砂岩段薄砂层储层地震预测
赵继龙, 熊 冉, 袁晏明, 陈 戈
2012, 31(1): 110-114.
摘要:
通过岩心、测井分析研究储层的岩性和物性,通过分析井点及剖面地震反射波特征来研究薄砂层储层发育处反射波属
性;在储层岩性、物性及地震波形属性研究基础上,采用模型正演实验优选储层敏感属性,分析地震属性与薄砂层储层的预测关
系;最终通过时间域属性优选、数学统计回归和频率域频谱分解等方法综合分析,建立预测薄砂层储层的经验公式,预测了却勒地
区北部和东部2个优势薄砂层储层发育区。
CO2-水-岩相互作用对盖层渗透率影响的数值模拟
董建兴, 李义连, 杨国栋, 柯怡兵, 武荣华
2012, 31(1): 115-121.
摘要:
针对我国江汉盆地深部含水层的基础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运用国际先进的反应溶质运移数值模拟软件TOUGHREACT
建立垂向一维模型,探索研究了CO2 进入盖层后,CO2-水-岩相互作用对盖层渗透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CO2进入盖层
后,会使pH值降低,导致矿物组分和渗透率的变化。模拟5000a后,盖层底部和顶部渗透率分别增加了10%和6.7%,主要是由
石膏在该处的溶解以及菱镁矿未能沉淀造成的;盖层中部渗透率降低了约6.7%,主要是因为铁白云石和菱镁矿在后期发生了沉淀;
绿泥石的溶解为铁白云石和菱镁矿的沉淀提供了必要的Mg2+ 和Fe2+ 离子来源,对盖层渗透率的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剪切作用下CMC水溶液的微观结构研究
韩 博, 张 凌, 蒋国盛, 宁伏龙, 刘 力
2012, 31(1): 122-126.
摘要:
针对聚合物钻井液重要组分之一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盐(CMC),考虑钻井液在井底钻头与环空处所受的不同剪切作用,
测试了其水溶液在相应近似剪切作用(分别为600,6000r/min)下的流变性,并结合冷冻干燥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这
两种剪切作用后CMC水溶液相应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高速剪切作用使CMC水溶液的空间网络骨架拉伸变细,甚至破坏,溶液
黏度有所降低,流动性增大。这样,热量更容易通过这些网络骨架,使充填其中的小分子物质以热传导、对流传热等方式传递到钻
屑表面,分解钻屑表面的水合物。水合物分解产生的气体和水则以分子扩散的形式向内向外进行传质,但会受到钻井液微观骨架
结构和其中填充物质的阻碍。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岩石可钻性分级中的应用
李俊萍, 段隆臣, 李 谦
2012, 31(1): 127-130.
摘要:
将传统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方法与模糊理论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总结出一种相对简单但有效的岩石可钻
性分级模型。结合实际钻进的岩石,确定分级模型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为压入硬度、摆球塑性系数、金刚石钻进时效;以正态分布函
数作为隶属函数来计算模型的评价矩阵,通过模型确定岩石的可钻性等级。运用Matlab软件将计算过程实现程序化,模型计算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岩石可钻性作出较客观精确的分析。
细粒沉积物(岩)中重矿物提取方法的改进
刘善品, 何 况, 吴小斌, 李吉均, 宋春晖
2012, 31(1): 131-136.
摘要:
随着近百年的重矿物研究,从沉积物中提取重矿物的实验方法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然而这些传统方法都是对砂岩粗
颗粒矿物研究经验的积累,并不适用于泥质含量高的细粒沉积物。根据溶胶稳定(DLVO)理论,悬浮于溶液中的微细颗粒会因分
子间作用力的相互吸引絮凝成团,从而影响细粒沉积物中重矿物提取的效果。实验研究证明,影响重矿物提取的主要因素是微细
矿物颗粒间的絮凝作用,而并非有机重液的黏度。如何克服微粒间的絮凝作用是提取泥岩和粉砂岩中重矿物的关键。实验对比
分析表明,添加分散剂的超声波振动和自然沉降法可以在克服絮凝作用的前提下有效去除泥质成分,同时对粉砂级矿物进行精确
的粒径分选;离心分离同样也可以克服微粒间的絮凝作用,在重液分离过程中使重矿物顺利从轻矿物中分离。以上3种方法的联
合使用可以弥补传统的重矿物提取方法的不足,并显著提高泥岩、粉砂岩中重矿物的提取率。
成矿金属元素的溶解性分析和测试技术发展
汤化伟, 李 珍
2012, 31(1): 137-142.
摘要:
成矿过程中金属元素的溶解性是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探索开放、非平衡状态下地质流体中金属元素的溶解
性有助于了解矿床成因和成矿机制。成矿体系的温度、压力和成矿流体的盐度、pH 值、fH2O、fHCl及络合物配体(F- 、Cl- 、S2-
等)的浓度等均对成矿金属元素的溶解性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成矿体系状态、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成矿金属元素溶解性的研究及人
工合成流体包裹体、傅里叶红外光谱、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和紫外-可见光谱
技术在金属元素溶解性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认为热液金刚石压腔与拉曼光谱仪联合进行的高温谱学技术可以为实现成矿模
拟实验和进行谱学原位测量进而解决成矿流体中金属元素的溶解性问题提供一条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