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33卷  第4期

目次
目次
2014, 33(4).
摘要:
基础地质
福建沙县栖霞组上部的类及其地层意义
李建成, 李文实, 张祖辉, 洪祖寅
2014, 33(4).
摘要:
报道了福建沙县高地栖霞组上部的类化石,计6属13种,并建立了Verbeekinagrabaui-Cancellinaneoschwagerinoides
组合带,这些类化石的发现,不但为福建省二叠系类生物地层提供了新的素材,而且对华南地区二叠系的划分和对比
具有一定意义。
江西于都马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邵 飞, 许健俊, 张展适, 邹茂卿, 石亚飞, 刘金枝, 吴 奕
2014, 33(4).
摘要:
马岭岩体是大埠岩体的一部分,大埠岩体已发现有铀、钨(锡)矿产。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马岭花岗岩属陆内S型花岗岩,
呈钙碱性、过铝质,具富硅[w(SiO2)为73.73%~75.73%]、略富碱[w (K2O+Na2O)为7.63%~8.63%]、高钾[w (K2O)为
3.99%~5.60%]和低钙[w(CaO)为0.239%~0.662%]特点,铝饱和指数A/NCK为1.04~1.20。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LREE
富集、HREE亏损,具强负铕异常的“V”字型,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Ba、Sr、P、Ti亏损,Al2O3/TiO2 比值>100,低Sr高Yb的特
征表明马岭花岗岩体形成是古老陆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原岩部分熔融的温度<875℃,岩体形成时的压力较低、深度较浅。结
合华南成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马岭花岗岩体具铀、钨(锡)矿成矿潜力。
纤维状方解石脉与构造流体研究
张艳妮, 李荣西, 刘海青
2014, 33(4).
摘要:
纤维状方解石脉作为同构造期流体活动产物,被认为是在超高压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高压流体排泄的标型矿
物,记录了构造变形过程中的流体特征。从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纤维状方解石脉和构造流体的基本特征、形成机理和环境条件
等。以大巴山前陆构造发育的纤维状方解石脉为例,综述了纤维状方解石脉和构造流体的研究方法、思路、内容及其构造意义,强
调了构造脉体在古应力场恢复和构造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赣皖交界婺源地区中生代花岗岩体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胡 鹏, 陈能松, 徐先兵, 张 璐, 巴 金, 李 源
2014, 33(4).
摘要:
邦彦坑岩体、段莘岩体和青山岭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是赣东北中生代花岗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它们的确切
形成年龄仍不清楚。采用LA-ICP-MS技术测定了上述3个岩体的锆石U-Pb年龄。这些锆石的CL图像及Th/U比值均具岩浆
成因特征;测试结果指示邦彦坑岩体并不是形成于晚青白口世,而是形成于晚侏罗世(约151Ma),而段莘岩体和青山岭岩体形成
于早白垩世(128~125Ma)。邦彦坑岩体和段莘、青山岭岩体可能分别为华南中生代晚期180~155Ma和129~122Ma2个岩石
圈伸展事件的岩浆作用产物。
准噶尔盆地北部燕山中期古地温梯度恢复
李振华, 陈 刚, 丁 超, 陈占军, 崔建斌, 周华龙, 许 泰
2014, 33(4).
摘要: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法和镜质体反射率(Ro)法恢复了准噶尔盆地北部燕山中期的古地温梯度。研究结果显示,
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恢复的古地温梯度分布在3.5~3.9℃/hm;镜质体反射率(Ro)恢复的古地温梯度接近4.0℃/hm;平均接
近3.7℃/hm,明显高于2.3℃/hm的现今地温梯度。准噶尔盆地北部燕山中期较高古地温场背景不仅对烃源岩热演化研究具有
重要意义,同时也指示了准噶尔盆地北部存在一次燕山中期构造热事件。
西藏则学地区俄穷瓦二长岩体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丁鹏飞, 魏启荣, 王 程, 张小强, 孙 骥, 卜 涛, 刘小念, 王敬元, 高满新
2014, 33(4).
摘要:
西藏则学地区在构造上属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以西藏则学地区俄穷瓦二长岩体为研究对象,从野外地质、岩石学、LAICP-
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俄穷瓦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黑云母石英二
长岩,次为细粒黑云母二长岩。形成于晚白垩世(K2),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85.58±0.66)~(81.78±0.74)Ma。主
量元素表现出低硅[w(SiO2)=62.31%~66.59%]、富Al[w(Al2O3)=14.96%~16.02%]、高K[w(K2O)=3.38%~4.33%]、
低Ti[w(TiO2)=0.68%~0.99%]和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右
倾型,其(La/Yb)N 为20.70~27.20,具中等程度的负铕异常(Eu/Eu* =0.64~0.74);微量元素显示出富Rb、Th、U元素和强烈
亏损Nb、Ta、P、Ti元素的特点。俄穷瓦二长岩体形成于陆缘弧环境,是雅江洋板片北向俯冲于拉萨地体之下所形成的冈底斯弧
背断隆带(GRUB)中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岩浆产物。
沾车地区泥岩裂缝成因分析
2014, 33(4).
摘要:
沾车地区沙三下亚段与沙一段泥岩裂缝发育,但是裂缝分布规律复杂多变制约了勘探进展。对裂缝成因及主控因素进
行深入分析后,将泥岩裂缝按成因划分为成岩裂缝(溶蚀裂缝、矿物收缩裂缝、油气演化裂缝)、构造裂缝(扩张裂缝、拉张裂缝、剪
切裂缝)和变质收缩裂缝共3大类7种类型。泥岩裂缝的形成和发育主要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活动的影响。半干旱半湿
润气候、半咸水湖泊中的深湖-半深湖环境最有利于泥岩裂缝的形成和发育;早成岩阶段A期成烃作用和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有利
于成岩裂缝的形成;在大断层和岩浆侵入带附近构造裂缝发育。物源不太发育的缓坡带和洼陷带沙三下亚段是泥岩裂缝的集中
发育的区带和层系。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扶隆坳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靳学斌, 李壮福, 陆 鹿, 冯 乐
2014, 33(4).
摘要:
为了探究广西十万大山盆地扶隆坳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在显微镜下对研究区砂岩进行了系统鉴定、碎屑颗
粒组分统计,并利用ICP-MS对该区泥岩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扶隆坳组砂岩碎屑颗粒组分石英颗粒含
量较高,长石含量较少,岩屑以浅变质岩屑为主,Dickinson图解显示物源区为再旋回造山带;泥岩样品的REE受成岩作用改造微
弱,且主要来自陆源碎屑矿物,源岩主要为沉积岩及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相关参数显示晚三叠世扶隆坳沉积时期气
候相对湿热,沉积了一套以陆相沉积环境为主的碎屑岩。综合前述认识,结合本区构造演化史,推断扶隆坳组物源供给主要来自
晚泥盆世-早石炭世钦防海槽沉积的硅质岩、硅质页岩及泥岩,源区构造背景兼有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的性质。
高桥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1-2亚段岩溶作用与孔隙演化
罗香建, 田景春, 张锦泉
2014, 33(4).
摘要:
为了解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1-2(Ma51-2)亚段岩溶作用与储层孔隙演化规律,采用岩心观察、铸
体薄片及扫描电镜、能谱等测试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Ma51-2亚段碳酸盐岩经历了3期古岩溶作用:(准)同生
期岩溶、表生期岩溶和埋藏期岩溶。受加里东中、晚期—早海西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碳酸盐岩储层先后经历了准同生期成岩、表生
期成岩、浅埋藏成岩、中-深埋藏成岩阶段,相应地,孔隙演化经历了原生孔隙形成—缩减期、缝洞发育期、缝洞缩减充填期和裂
缝、埋藏溶蚀—充填期4个阶段。
矿产地质
阿尔泰成矿省地质建造的成矿系列家族
彭素霞, 杨合群, 程建新, 黑 欢, 姜寒冰, 谭文娟, 肖朝阳
2014, 33(4).
摘要:
根据地质建造和成矿特征,借鉴我国地质学家创立的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对阿尔泰成矿省的成矿系列进行了深化研究。
按照成矿作用与地质建造的时间关系,将成矿系列细化为“同生”、“准同生”、“后生”、“表生风化”等类别,再将同一套地质建造有
关的几个世代的成矿系列构成一个成矿系列家族。本次将北阿尔泰成矿带(Ⅲ-1)总结为4个成矿系列家族:加里东期伟晶岩有关
RM-白云母-宝石成矿系列家族、华力西期火山-沉积岩系有关Fe-Pb-Zn-Cu-Mo-Au-Ag成矿系列家族、华力西期中酸性伟晶岩有
关RM-白云母-宝石成矿系列家族、新生代沉积物有关的Au成矿系列家族;将南阿尔泰成矿带(Ⅲ-2)总结为5个成矿系列家族:
加里东期伟晶岩有关RM-白云母-宝石成矿系列家族、华力西期火山-沉积岩系有关Fe-Cu-Pb-Zn-Au-Ag成矿系列家族、华力西期
中酸性侵入岩有关Cu成矿系列家族、印支期伟晶岩有关RM-白云母矿床成矿系列家族、新生代陆相沉积物有关Au-RM-石英砂
成矿系列家族。该成矿系列家族的建立为阐明区域成矿规律奠定了基础。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规律
陈涛涛, 贾爱林, 何东博, 季丽丹, 邵 辉
2014, 33(4).
摘要: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储量的主要集中区,而气水分布规律复杂则是造成该区各致密砂岩气藏气
井出水严重、产量递减迅速的重要原因。该区致密砂岩气藏的气水分布在剖面上和平面上总体表现为气水过渡带特征,气、水层
交互分布。综合气水分布特征、地质背景及生产动态,总结出3种符合该区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的模式:构造带气水分布模式、
低渗带气水分布模式及裂缝带气水分布模式,并从气源岩、局部构造、致密砂岩储层及储层裂缝4个方面分析了控制该区致密砂
岩气藏气水分布的因素:气源岩充注不足形成了该区气水过渡带的整体特征;局部构造的闭合度控制了气水的分异程度;致密砂
岩储层提高了气水的排替难度;储层裂缝提供了气水的渗流通道。
松南长岭断陷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及孔隙演化模式
李易隆, 何东博, 郭建林, 张国一, 魏铁军, 宁 波
2014, 33(4).
摘要: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地层陆续发现了新的天然气区带,显示出巨大的勘探开发前景。利用大量岩
心描述及分析化验资料,对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对比研究认为,埋藏史是控制地区间储层物性差
异的主要因素;而在埋藏史相近的地区,沉积微相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沉积分异过程造成不同微相储层岩石学性质的分
异,而不同岩石相在成岩作用发生不同孔隙演化过程,其机制为:粒度粗、泥质少的砂岩,在压实过程中趋向于保留更多的原生孔
隙,为溶蚀过程提供流体通道,导致溶蚀孔更发育,物性最好;含泥质砂岩中,泥质杂基在压实过程中强烈形变,充填孔喉,降低了
物性,特别是降低了渗透率;与泥岩接触的砂岩,极易发生早期碳酸盐胶结,大幅降低了储层孔隙度。根据以上分析认为,心滩中
下部及辫状河道中部砂岩最利于形成优质储层。通过对孔隙演化过程的模拟,定量印证了以上观点。
裂缝-孔隙模型中气水两相分形渗流实验和数学模型建立
朱忠谦, 张啸枫, 张承泽, 李登伟, 佘姣凤, 罗 辑, 杨小松
2014, 33(4).
摘要:
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证明,油气藏渗流力学中渗透率的分布、孔隙度的分布、裂缝性油气藏中裂缝网络的分布等许多
现象都具有标度不变性。对气水两相在裂缝-孔隙模型和平面径向流模型中进行了微观渗流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黑白二值
化处理,得到了其分形维数。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孔隙介质中气水两相分形渗流的数学模型及差分模型。
海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体系表征技术及分类方案
伍 岳, 樊太亮, 蒋 恕, 郁文谊
2014, 33(4).
摘要:
页岩储层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储集体,对其孔隙体系的研究备受重视。通过充分调研和系统总结国际上关于页岩储层
微观孔隙体系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孔隙表征技术并指出了存在问题;以客观性和普适性为基础提出了两套分类方案;定性探讨了
孔隙演化的一般规律。目前最常见定性观测页岩储层孔隙的方法为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结合氩离子抛光技术,聚焦离子束扫描
电镜系统(FIB-SEM)和纳米CT技术可用于孔隙三维模型重构。高压压汞法结合气体吸附法用于定量分析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此
外核磁共振也是有效测试手段。分别根据孔隙发育位置与岩石基质关系以及孔隙发育成因与岩石基质关系,将页岩储层孔隙划
分为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以及骨架矿物孔、黏土矿物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无机矿物成岩作用与有机质热成熟作
用是控制页岩储层孔隙演化的重要因素。
湘鄂西-渝东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前景评价
王 佳, 李小刚, 黄文明
2014, 33(4).
摘要:
综合利用沉积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湘鄂西-渝东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与水井沱组对应)黑色页岩的
页岩气形成物质基础(沉积相、岩性、有机质丰度及类型、成熟度等)、储集层特征(孔隙类型、X衍射特征)进行系统性研究后发现:
①研究区牛蹄塘组以深水陆棚相沉积的黑色页岩、硅质页岩为主,厚度较大,分布广泛;②其w(TOC)平均值达1.84%,成熟度为
2%~6%不等,达到成熟-过成熟阶段;③页岩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石英粒内溶孔、黄铁矿晶间孔为主,另有少量黏土矿物溶蚀孔
洞;④页岩中石英质量分数为50%~80%不等,与美国Branett页岩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均呈两段式。对于页岩气勘探前景评价而
言,除了优越的页岩气物质基础条件外,后期硅化程度、埋藏深度、后期构造改造强弱等因素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沙三上亚段流体压力场研究
骆 杨, 叶加仁, 赵彦超, 徐俊杰
2014, 33(4).
摘要:
流体压力场分布特征对泥岩裂缝油藏勘探和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盐间地层的压力分布有其特殊性。综合利用
钻井、泥岩测井声波时差和地震资料,分析了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沙三上亚段的流体压力场特征,为该盐间泥岩裂缝油藏的进一步
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①本区沙三上亚段压力结构可划分为正常-渐变-弱超压型和正常-突变-强超压型两大类;
②盐间泥岩裂缝油藏位于洼陷超高压力系统内;③现今沙三上亚段压力剖面具有东西分异、上下分带、受控于膏盐岩分布的特点,
各类型裂缝和膏盐岩形成的微构造组成了该亚段纵横向的复杂输导网络系统;④膏盐岩封盖和石膏脱水是影响本区超压发育的
重要机制之一,并造成了洼陷东西两侧流体压力场特征的差异。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地层压力特征及演化史
王 柯, 叶加仁, 吴景富, 曹 强, 刘 慧, 仝志刚
2014, 33(4).
摘要:
应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及盆地模拟技术对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地层压力特征及演化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凹
陷现今储层压力以常压-弱超压为主,深部珠海组三段-文昌组泥岩发育明显的欠压实现象;地层压力演化历经始新世(48~33.9
Ma)、早渐新世(33.9~28.4Ma)和晚渐新世—现今(28.4~0Ma)2个半“增压—泄压”旋回,欠压实作用导致早期超压的形成,晚期超
压则为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生烃作用所致。压力演化的旋回性主要受控于构造运动的旋回性,断层是超压释放的主要通道。
渤海海域辽中南洼渐新统湖平面变化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郑敬贵, 赖维成, 王 军, 郭 涛, 姚 健
2014, 33(4).
摘要:
湖平面变化研究是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难点,针对陆相断陷湖盆湖平面变化研究难点,选择渤海海域辽中南洼渐新
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古生物含量变化定性评价等多种方法对该区湖平面变化规律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渐新世时期湖
平面变化总体表现为完整的上升到下降的旋回趋势,内部发育多个次级湖平面升降旋回,其总体变化规律与区域地质规律相吻
合。通过研究区构造活动史及古气候研究认为,湖平面整体变化趋势受古气候影响,而构造活动控制其阶段性升降旋回。该研究
对渤海海域渐新统浊积扇体的储层评价可以起积极的作用,同时可以指导处于不同湖平面升降时期三角洲沉积体的形成机制及
储层发育程度的评价,对拓展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具有较好的启示作用。
再论富F熔体-溶液流体体系的成矿效应
赵 博, 鲍 波, 于 蕾, 张德会, 吴鸣谦
2014, 33(4).
摘要:
通过例证的方式建立并诠释了富F熔体-溶液流体体系成矿效应的工作原理,认为:①F-OH- 在不同载体矿物特别是
云母类矿物中的置换行为构成了全岩F含量的主要贡献,具有物源意义;② 在大多数情况下,F强烈倾向于分配进入晚期硅酸盐
熔体相中,并深刻制约着熔体的结构、相平衡、物理化学性质和分异路径,不过在其他一些情况下F亦将大量进入热液或富水贫硅
酸盐的“过渡性”流体相中;③富F流体体系另具有强烈萃取诸如W、Sn等高场强亲氟元素的成矿效应,最终可伴生萤石或冰晶石
矿床,此时F作为矿化剂亦影响着Eh值、pH值和化学硬度等体系控矿因素。这样的三重作用围绕着F的基本化学性质一脉相承
地促成了富F地质体系的成矿效应及其地球化学行为的特殊性。
西部地区主要矿产资源优劣及保障程度:以攀西为例
王建伟, 郭 科, 刘红军, 安 锦
2014, 33(4).
摘要:
以地质调查评价的成果为评价基础,对攀西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了进一步分析。选取了钒钛磁铁矿、富铁矿(赤铁矿和
磁铁矿)、铜矿、铅锌矿、镍铂矿、锰矿、金矿、稀土矿、煤炭、石墨和磷矿等11类矿种作为主要评价对象,并在省市(州)第二轮矿产
资源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划分了19个调查评价区进行综合评价,分矿种分评价区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得出各矿种各评价区的
优劣及保障情况,最终为全国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陆相坳陷湖盆斜坡带层序格架下沉积模式及隐蔽圈闭勘探: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春光油田白垩系为例
叶茂松, 解习农, 黄 灿
2014, 33(4).
摘要:
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春光油田白垩系为例,讨论了陆相坳陷湖盆斜坡带层序格架下典型沉积模式及隐蔽圈闭的勘
探经验。运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开展了白垩系层序地层学及沉积体系研究,建立了层序充填样式,对春光油田白垩系成藏规律
及有利区带展开了分析。结合层序格架提出了低位体系域冲积扇-下切谷-斜坡扇、湖扩-高位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退积-进
积2种坳陷湖盆斜坡带沉积模式,与典型断陷湖盆的沉积模式进行了比较,并认为等时地层格架内的砂体展布与油气成藏条件密
切相关。低位体系域下切谷及湖扩体系域退积型三角洲为有利的成藏区带。因此,对陆相坳陷湖盆斜坡带进行勘探时,在等时地
层格架内可以寻找到较好的隐蔽圈闭。研究区的勘探重点应该集中在对不整合面及断裂面分析,以等时地层格架下有利砂体的
展布为重点,同时还要结合油气的时空匹配性进一步对成藏可能性展开分析。
塔西南寒武系-奥陶系斜坡带特征与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杨 紫, 贾承造, 潘校华, 樊太亮, 高志前, 袁圣强
2014, 33(4).
摘要:
综合利用露头、岩心及地震资料,剖析了塔西南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台缘斜坡带的发育特征及其迁移变化规律,在
此基础上,揭示了该区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储层与盖层的匹配关系,并分析了有利的成藏组合。结果表明:塔西南寒武系-奥
陶系发育优质烃源岩且油源充足,台缘沉积相带以及台地内部发育多种类型的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加之优越的盖层封闭条件和良
好的油气运移通道,在研究区内形成了上部、中部和下部3套成藏组合。塔西南寒武系-奥陶系台缘斜坡带的礁滩体沉积、下斜
坡带的滑塌体沉积、台地内的深埋白云岩以及不整合面附近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均为储集性能良好的潜在储层,其中,中部成藏组
合由于储层最发育,且可以兼顾来自下伏的中下寒武统与上覆的上奥陶统烃源岩所生成的油气,是塔西南最具勘探开发前景的成
藏组合。
异常高压凝析气顶油藏地质储量计算模型
张安刚, 范子菲, 郭双生, 宋 珩
2014, 33(4).
摘要:
异常高压凝析气顶油藏的气顶油环协同开发过程伴随着复杂的相态变化。综合考虑气顶反凝析、油环溶解气逸出、原
生水蒸发、储层岩石弹性膨胀、外部动态水侵等因素,依据体积守恒原理建立了异常高压凝析气顶油藏物质平衡方程。此外在物
质平衡方程的基础上采用迭代计算的方法计算出了凝析气顶油藏的原始地质储量,并对影响地质储量计算的各项因素进行了敏
感性评价。应用实例表明,以综合考虑各因素得到的地质储量为基准,分别忽略气顶反凝析、油环溶解气逸出、原生水蒸发以及地
层岩石膨胀等因素而计算得到的原始天然气地质储量均偏大,误差最大的是忽略气顶反凝析,其次是忽略油环溶解气的逸出,较
小的是忽略地层岩石压缩系数和水蒸汽含量。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长8期沉积环境分析
齐亚林, 邓秀芹, 楚美娟, 李元昊, 邓 静, 时孜伟
2014, 33(4).
摘要: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长8期发育近百千米长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形态和展布既不受传统意义上的湖岸线的
控制,又与典型三角洲形态不符,长82 油层与长81 油层沉积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从沉积动力学角度,应用流体力学上的射
流理论分析了三角洲前缘特别是河口地区水动力特征及沉积作用;运用河床底面形态控制原理分析了长8期的沉积环境和沉积
作用。结果表明,长8期不具有水下分流河道发育的水动力条件,湖泊不可能长期大范围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水下分流河道可能
属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是湖退河流进积形成的。沉积环境特别是湖盆底形和水体深度的差异是延长组长82 油层与长81 油
层沉积特征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环境地质
地下水中高氯酸盐来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进展
张梦南, 李小倩, 周爱国, 刘运德
2014, 33(4).
摘要:
高氯酸盐(ClO- 4 )是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污染物,痕量的ClO- 4 即可危害人体的健康。中国地下水中ClO- 4 的污染防治
研究迫在眉睫,污染来源解析是其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现阶段的研究表明,ClO- 的氯(δ37Cl、36Cl/Cl)和氧(δ18O、Δ17O)多元
同位素的综合信息为地下水中ClO- 4 来源及其迁移转化规律的示踪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ClO- 的氯、氧同位素的测试技术、
分馏机理及其对地下水中ClO- 的溯源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为我国有效开展地下水中ClO- 来源的定性识别与定
量评价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然而,现有的研究成果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不同区域ClO- 4 来源的氯、氧同位素特
征值的丰富与端元模型的完善,特别是人工合成的ClO- 来源的有效解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VG模型参数选择对咸水层CO2 封存的影响研究
徐付桥, 成建梅, 罗 伟, 刘 宁, 路万里
2014, 33(4).
摘要:
在使用TOUGH2程序模拟咸水层CO2 封存时,常使用VG模型计算岩石表面毛细压力,而岩石表面毛细压力的大小
则会直接影响CO2 在咸水层中运移形式和储存量。总结了不同类型常见砂泥岩的VG模型参数取值范围,基于松辽盆地典型储
盖地质结构特征,运用TOUGH2构建了二维CO2 封存模型,设计3组算例对比分析了VG参数取值对咸水层CO2 封存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VG模型参数值大小取决于岩石的性质,TOUGH2使用的VG模型缺省值仅适用于小部分岩石;盖层的3个VG
模型参数取值对咸水层CO2 封存效果影响很大,单纯微调部分VG参数仍不能提高模拟可信度,而对于高、中渗透率储层,VG模
型参数取值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小。因此,咸水层CO2 封存模拟时,应结合储盖层岩性特征赋VG模型参数值。
云南昌宁柯街断裂带温泉水化学特征
郝彦珍, 潘 明, 吕 勇, 孙成杰
2014, 33(4).
摘要:
通过对柯街断裂带上2个温泉(梁园温泉和大地温泉)水样的阴阳离子分析,正确划分了温泉水的水化学类型;同位素
数据表明,2个样品的δD和δ18O值均在大气降水线附近,且未显示δ18O值向右漂移现象,说明该区地下热水具有现代大气降水
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推断温泉形成与火山、岩浆型热源没有直接关系。大气降水的同位素组成与海拔高程之间的耦合关系,
证明了地下热水补给源区位于西部山区;通过采用SiO2 温标计算得出了温泉的热储温度和热水循环深度。梁园温泉热储温度为
100.1℃,热水循环深度是1643.3m,大地温泉热储温度为79.8℃,热水循环深度是1237.2m。柯街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岩性特
征与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组成、深循环机制和冷热水的混合机制有着本质的联系。
某硫铁矿尾矿库区土壤对Mn2+ 、Fex+ 、Cu2+ 的吸附性研究
武 鑫, 万军伟, 张慕远, 何林肯, 梅伟标
2014, 33(4).
摘要:
尾矿库区土壤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了库区的生态环境,而金属离子在土壤中的危害性大小取决于其进入土壤之后的吸附
-解吸、形态转化、迁移等。为了进一步预测和防治土壤金属污染,取某硫铁矿尾矿库区土壤进行室内批淋滤实验,结果表明:淋
滤液中金属离子初始浓度越大,越有利于土壤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淋滤液的pH 越小,越不利于土壤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土壤对
Mn2+ 的吸附规律更符合双常数方程,对Fex+ 、Cu2+ 的吸附规律更符合Elovich吸附速率方程。假设土壤中金属离子可全部溶
出,在1∶25土液比的实验条件下金属离子Mn2+ 、Fex+ 、Cu2+ 的持续溶出时间分别为3.28,284.5,1.224d,实际中造成的污染
将更加严重。吸附量、吸附速率及分配系数均与淋滤液中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及土壤中背景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土壤中金属溶出时
间则与土壤中金属元素背景值呈正相关关系。
技术方法
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与滑坡速度的关系
曹 颖, 殷坤龙, 徐丽萍
2014, 33(4).
摘要:
为了研究滑坡运动产生的孔隙水压力与运动速度的关系,建立了滑体饱和状态下的无限斜坡模型,结合有效应力原理
以及剪切滑带处的土体运动定律,推导出滑坡运动速度v、滑带处的孔隙水压力uw 以及滑坡运动时间t 三者之间的解析表达式。
并以三峡库区三舟溪滑坡为例,运用MATLAB编程计算得到三舟溪滑坡的v(t)-uw(t)之间的关系曲线。分析曲线得出:若滑坡
保持某一速度v 匀速运动时,由于土体排水固结作用,运动变形产生的孔隙水压力增量及时得到消散;在滑坡加速运动的过程中,
孔隙水压力值随着加速度增大而增大,当孔隙水压力的增长速率超过土体的固结排水速率时,孔隙水压力大大削减了土体的抗剪
强度,加速了滑坡的破坏。
成像测井岩心空间归位方法及效果分析
王丽忱, 甄 鉴, 邹长春, 聂 昕
2014, 33(4).
摘要:
钻井取心是研究地下地质情况的直接资料,但钻井时为节省成本,通常采用非定向取心技术,无法确定准确的岩心深度
和方位信息,为了充分利用岩心资料进行科学研究,需要用测井资料对其进行深度归位和方位定向。通过阐述成像测井地质构造
识别原理,结合岩心空间归位方法和评定标准,利用成像-岩心扫描图像综合处理软件,比对岩心与成像测井资料,完成了GW-1、
GW-2及XL2井1093块岩心图像的空间归位工作,列出了部分井段的归位实例,并将每块岩心按AA、AB、AC、BB、BC和CC6个
等级进行空间归位质量分级,对空间归位的整体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岩心深度误差随井深的增加逐渐增大;空间归位质量
为AA级、AB级的岩心占总数63.2%,总体质量较高,为进一步地质构造分析奠定了基础。
带约束条件的不规则缓冲区生成算法
陈麒玉, 刘 刚
2014, 33(4).
摘要:
现有缓冲区算法一般都是针对固定缓冲距的缓冲区计算方法,常常会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而使某地理要素对周围的影
响范围和联系范围不固定,现有的缓冲区空间分析能力显得不足和不完备,不能满足应用需求。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对点、线、面
目标的缓冲区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将缓冲距表示为随某变量变化的函数形式,有效地解决了缓冲距可变情况下拐点凸凹两侧的缓
冲区复杂边界确定问题,给出了一种更加符合实际应用要求的带约束条件的缓冲区生成算法。通过基于QuantyView软件平台的
不规则缓冲区生成与应用实例,验证了本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基于概率积分法的横河煤矿巨厚松散层下开采沉陷预测分析
王永辉, 倪岳晖, 周建伟, 温 冰, 陈洪年
2014, 33(4).
摘要:
煤炭资源开采产生的沉陷变形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因此针对巨厚松散层下煤炭开采产生的地面沉陷变形分布
规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山东济宁横河煤矿为例,运用概率积分法分别建立了主断面和采区任意点的预测模型,预测
了2# 、3# 煤层先后开采后地表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水平变形等特征。预测结果显示,横河矿区下沉面积为78hm2,最大
下沉值达到9.987m,与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由于横河矿区由巨厚松散层覆盖,相比一般采矿条件下,地表沉陷具有地
表下沉系数较大、地表最大下沉值较大、水平移动系数和水平移动值较正常值偏大、沉陷范围大、拐点偏移距较小等特点。
牙轮钻头牙齿破岩机理研究进展
石祥超, 陶祖文, 孟英峰, 李 皋, 张 涛, 赵向阳
2014, 33(4).
摘要:
井眼形成是通过钻头牙齿破碎岩石形成岩屑来实现的,对钻头牙齿侵入破岩机理的认识有助于优化钻头结构,提高工
具破岩效率。阐述了钻头牙齿与岩石相互作用机理的复杂性,分别从弹性力学、裂纹扩展、数值模拟等几个方面,综述了钻头牙齿
与岩石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虽然前人开展了众多的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但是由于钻头牙齿
破岩过程及井底环境的复杂性,目前为止其机理并没有被完全认识清楚。理论与实验研究证明,井底压力是影响机械钻速的重要
因素之一,针对钻头牙齿与岩石相互作用机理的复杂性,建议采用先进实验和数值模拟技术,将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结合开展研
究,揭示井底复杂应力环境下钻头牙齿的破岩机理将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基于月壤物理力学特性的单齿破壤机理
周 琴, 刘宝林, 殷 参, 贾闵涛
2014, 33(4).
摘要:
单齿破壤机理的研究是太空取样钻头研发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务,是实现中国三期探月工程的月表钻进取样要求的重
要研发基础。分析了反映月壤物理力学特性的主要参数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初步确定了2.5m深度内月壤物理力学
的参数范围;基于月壤物理力学特性和月表钻进的钻进工艺分析,得出表层钻进和浅层钻进时月壤的破坏形式不同于土的掘削失
效模型,主要是回转剪切破坏;提出了土的回转剪切力学模型,推导回转切削土阻力矩公式;得出阻力矩主要与钻头直径和切削刃
宽度、月壤的容重和钻进深度等相关,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