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33卷  第3期

目次
目次
2014, 33(3).
摘要:
基础地质
甘肃北山地区泥盆系三个井组碎屑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梁积伟, 陈玉良, 张文卿, 王国强, 余吉远, 李向民
2014, 33(3).
摘要:
北山地区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期是洋-陆转化发生时期,红柳园地区泥盆系三个井组是造山作用形成的前陆盆地磨拉石
建造,其沉积过程反映了造山带的隆升过程。通过对三个井组3个样品共计162个数据点LA-ICP-MSU-Pb同位素年龄的研究
认为,三个井组锆石主要为岩浆锆石,也有少量变质锆石,锆石年龄在157~2610Ma之间,分布范围很宽,但主要集中在350~
600Ma这一年龄区间内,共95个数据,占所有统计数据的66%,最小的具有重复性的年龄为(365±7)Ma。结合前人资料,认为
三个井组的主要沉积时间在420~365Ma之间,时代为晚志留世-晚泥盆世,其物源主要为北部的造山带及逆冲推覆体;三个井
组反映的古生代造山作用应始于晚志留世,延续到晚泥盆世,但板块俯冲效应可能延续到早石炭世。
胶东地区脉岩成因与金成矿关系的研究:年代学及Sr-Nd-Pb同位素的约束
梁亚运, 刘学飞, 李龚健, 李洪伟
2014, 33(3).
摘要:
胶东半岛金矿区脉岩广泛分布,将其典型区域划分为玲珑地区、郭城地区和牟平-乳山地区三大地区,各区脉岩产状基
本相似(主要为NE、NNE和NW 向)。三大区域脉岩以镁铁质为主,但在郭城地区有少量长英质产出;其中镁铁质脉岩包括煌斑
岩类、辉绿岩和辉长岩,长英质脉岩有闪长岩和二长岩等。胶东脉岩富碱、高钾,属于钾玄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岩系列。其中,三
大区域中镁铁质脉岩化学性质基本相似,富集LREE和LILE、亏损HFSE,具有俯冲类型特征。在Sr-Nd同位素研究中,主要镁铁
质脉岩(87Sr/86Sr)i=0.7058~0.7139,并具有较低的εNd(t)值(-23.92~-0.79),显示其源于富集幔源的特征。但是,玲珑
地区少量镁铁质脉岩具有较高的εNd(t)值(0.11~5.46),显示亏损地幔端元。郭城地区长英质脉岩的(87Sr/86Sr)i=0.7087~
0.7132,εNd(t)= -20.8~-6.1。镁铁质脉岩Pb同位素特征为(206Pb/204Pb)i=17.48~18.115,平均值为17.244;(207Pb/
204Pb)i=15.078~15.641,平均值为15.473;(208Pb/204Pb)i=34.93~38.436,平均值为37.635。郭城地区长英质脉岩Pb同位
素特征为(206Pb/204Pb)i=16.971~17.344,平均值为17.151;(207Pb/204Pb)i=15.401~15.484,平均值为15.454;(208Pb/
204Pb)i=37.319~37.946,平均值为37.624。镁铁质与长英质脉岩Pb同位素比值均显示与富集地幔(EMI)Pb同位素比值相近,
揭示其源区具有共性。通过年代学研究可得,胶东脉岩主要形成时间在135~115Ma之间。结合年代学与Sr-Nd-Pb同位素约束
可得,胶东金矿区大量早白垩世镁铁质脉岩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在构造复杂区域脉岩源区受到相应
的影响,如玲珑地区少量镁铁质脉岩源自亏损地幔,而郭城地区少量长英质脉岩源于壳幔混合源区或源区受地幔物质的混染。胶
东脉岩与金矿联系最紧密的是早白垩世镁铁质脉岩,它们在空间上紧密共生,在时间上属于同一时代,为相同构造背景的产物,在
源区上具有相似幔源特征,早白垩世镁铁质脉岩可能为金矿提供成矿物质来源。
俯冲带的碳循环及其对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启示
刘鹏雷, 吴 耀, 刘 强, 金振民
2014, 33(3).
摘要:
俯冲带的碳循环不仅在维持地球表层和地球深部之间的碳平衡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还和许多重要的地球深部动
力学过程密切相关。热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高温高压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俯冲大洋板片中的大多数碳酸盐能够在弧前和弧下深
度幸存下来,从而进入更深的地幔中。在地幔过渡带,因为板片滞留所带来的热松弛效应将使幸存下来的碳酸盐以熔体的形式释
放出去,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这些熔体构成了一种有效的交代组分。考虑到地幔过渡带的氧逸度特别低,那些进入未经交代
地幔中的碳酸盐熔体将变得不稳定而被还原成其他形式。不过在随后地幔对流上升的过程中,这些被还原的表壳碳又会因为氧
逸度在某些临界深度发生突变而氧化熔融,这也许可以解释地幔不同深度所存在的某些高导低速体和地震波各向异性等现象。
作为洋壳俯冲的后续过程,陆壳的深俯冲作用也可以将表壳碳带至地幔深处,例如超高压大理岩和碳酸盐化榴辉岩的广泛产出就
是最好的证明。超高压变质岩中金刚石的产出表明其构成了表壳碳在地幔深处的一种重要赋存形式,研究显示其形成过程和富
碳熔体、流体的活动密切相关。虽然前人针对俯冲带的碳循环已经取得了若干研究进展,然而仍有大量的科学问题亟待解决。最
后就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进行了列举说明,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火山岛弧带对盆地沉积体系形成与分布的影响:以缅甸陆上钦敦-睡宝盆地某区块为例
李运振, 赵汝敏, 赵厚祥
2014, 33(3).
摘要:
由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不断俯冲,在钦敦-睡宝盆地的中部形成南北向断续分布的火山岛弧。自白垩纪至中新
世,岛弧带的火山喷发整体较为连续,并经历了4个演化时期。由于岛弧带相距周围的区域物源较远,沉积物供给相对不足,火山
喷发强烈时形成的火山碎屑物会成为其附近区域的主要物源。岛弧带的火山活动不仅改变沉积体系的物质组成,还对沉积体系
的展布起到阻挡作用,并在其周围形成新的沉积体系。宽缓的海岸平原-滨浅海沉积背景使盆地具备形成沼泽的先天条件,在偏
离岛弧带不受火山活动影响的地区能够发育大范围的煤系地层,而在受火山活动影响的岛弧带内只发育小范围的煤系地层。由
于持续的火山活动对优质储层的形成不利,应尽量避免在火山影响范围较大的地区寻找有利储层。
粤北大宝山次英安斑岩中副矿物榍石的初步研究
潘会彬, 康志强, 杨 锋, 付文春
2014, 33(3).
摘要:
榍石是花岗岩,尤其是钙碱性花岗岩中常见的副矿物之一。利用背散射图像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对粤北大宝山矿区岩
心样品(次英安斑岩)中的榍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榍石可分为岩浆榍石和次生(热液)榍石两类,其中岩
浆榍石为自形至半自形,颗粒较大,具环带结构,平均w(Al2O3)=1.24%,w(TiO2)=38.10%,w(F)=0.40%;次生(热液)榍石
与绿泥石等蚀变矿物共生,多呈它形,平均w(Al2O3)=2.44%,w(TiO2)=36.02%,w(F)=1.00%。榍石的不同世代、成因、副
矿物组合特征等可以揭示花岗岩的形成条件、演化历史,且对判别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水对上地幔电性结构的影响
张云霞, 胡祥云, 高 锐, 王海燕, 万 芬, 余 毅, 李建慧, 蔡建超
2014, 33(3).
摘要:
上地幔可以存储大量的水,水能够极大地增强地幔矿物的电导率。在实验室高温高压条件下获得了含水和不含水矿物
电导率不同的结论,有必要广泛开展含水矿物电导率实验研究。基于最新实验结果,充分考虑上地幔热力学条件,矿物体积随深
度变化和矿物间水分配情况,对2个研究小组上地幔4种主要矿物实验室电导率结果采用平均方法建立随水含量变化的上地幔
电导率-深度曲线,并与实测地球物理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水能够极大地影响上地幔的电性结构,推测上地幔平均水质
量分数为0.01%,位于地球化学方法推断的上地幔水质量分数范围(50×10-6~200×10-6)。海洋上地幔软流圈高电导率异常
很可能是碳酸盐熔体、硅酸盐熔体及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碳酸盐岩中与古暴露面相关的成岩作用
郭来源, 解习农, 陈 慧
2014, 33(3).
摘要:
碳酸盐岩沉积物记录了环境演变、古气候变迁以及后期成岩环境等重要的指示信息,同时碳酸盐岩也是重要的油气地
质储集体,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碳酸盐岩不整合暴露面通常发育3层结构:风化土壤层带、半风化岩石带、原岩带。相比而
言,半风化岩石带碳酸盐岩成岩作用比碎屑岩更为复杂,尤其是沉积物埋藏后的抬升,使之再次暴露,导致碳酸盐岩形成复杂的成
岩响应。系统总结了碳酸盐岩埋藏后的抬升暴露所形成的与古暴露面相关的成岩现象,分别从风化带古土壤、半风化带与暴露面
相关的成岩结核、古岩溶以及角砾岩化等方面阐述了与古暴露面相关的标志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从而为碳酸盐岩中古暴露面的识
别提供充足的地质依据。
矿产地质
致密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技术及发展趋势
蒋裕强, 陈 林, 蒋 婵, 覃明友, 文 秀, 甘 辉, 王 猛, 胡朝阳
2014, 33(3).
摘要: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兴起,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研究备受重视,如何细致精确地研究致密储层的孔隙结构已经成为非
常规油气勘探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其对非常规油气勘探层位选取、资源潜力评价和油气渗流能力计算具有重要作用。重点介绍
了几种致密储层微纳米孔隙结构表征技术方法及其应用,包括恒速压汞技术、氮气吸附技术、扫描电镜技术、激光共聚焦技术、微
纳米CT扫描技术及核磁共振技术,并结合现有研究技术进行了展望。认为致密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技术具有如下发展趋势:按不
同层次对致密储层进行不同级别的孔隙结构分析,以对取样点的测试模拟为基础,通过数字岩心技术对整个致密储层结构进行空
间构建,可以接近客观、全方位、精确地描述整个储层孔隙特征。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及储层特征
李兰斌, 朱 卡, 李华明, 陈 旋
2014, 33(3).
摘要:
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测井多种资料,系统研究了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岩性特征、储集
空间特征和储层特征。研究表明,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储集空间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裂缝三大类;储层
孔隙组合有孔隙型、裂缝型、孔-缝复合型,其中孔-缝复合型最为有利;储层具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和强非均质性的特
征,埋藏压实作用对火山熔岩的影响有限,不整合面和喷发间歇面、断裂发育带对有利储层的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扬子北缘中二叠统孤峰组不同岩性孔隙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梁西文, 吴 勘, 马强分, 冯庆来, 喻建新
2014, 33(3).
摘要:
孔隙是页岩层系是否具有生烃能力、储气能力和开采价值的主要标志。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鄂西建始扬子北缘中二
叠统孤峰组硅质页岩、泥质灰岩和碳质页岩3类岩石采取二次电子模式扫描,发现并分析了5大类9小类孔隙,即①絮凝作用孔
隙;②有机质化石孔;③有机质碎片沥青孔;④黄铁矿粒间孔;⑤矿物颗粒晶间孔;⑥微型通道;⑦微裂缝;⑧钙质化石孔;⑨碎屑与
围岩之间孔。研究表明,硅质页岩中发育较多的黄铁矿微球粒以及絮凝结构,有机质孔隙从纳米级至微米级;泥质灰岩中以矿物
质孔隙为主,微裂缝比较发育,脆性矿物多;碳质页岩中存在大量蜂窝状孔洞和广泛分布的微裂缝,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纳米
孔。碳质页岩与传统储层孔隙特征具有很大差异,是页岩气勘探最为有利的岩层。
深层砂岩储层中微晶石英包膜的形成及其对原生粒间孔隙的保存意义
李 云, 胡作维
2014, 33(3).
摘要:
微晶石英包膜是抑制储层砂岩(尤其是深层和超深层优质储层砂岩)石英次生加大和保护原生粒间孔隙的重要胶结物
类型之一,但在国内长期以来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调研,详细地介绍了微晶石英包膜的产状和成因、对原
生粒间孔隙的保护作用、对石英次生加大的抑制机理及其控制因素。对深层及超深层储层砂岩中微晶石英包膜形成机制及其储
层意义的深入了解将为我国深层和超深层优质砂岩储层的形成机制的进一步认识提供新的思路,并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深层和超
深层复杂砂岩储层钻前储层质量预测的准确性进而降低油气的勘探风险。
贵州丹寨南皋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罗 超, 刘树根, 罗志立, 孙 玮, 冉 波, 王世玉, 杨 迪, 白志强, 叶玥豪, 张 旋, 邓 宾
2014, 33(3).
摘要:
页岩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扬子东南缘南皋剖面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储层为例,
应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页岩纳米级孔隙微观形态,通过低温氮气吸附法测定了页岩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并结合X-
衍射矿物定量分析和有机碳含量测定,探讨了纳米级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矿物成分主要为黏土矿物(伊利石和
少量绿泥石)、石英、长石、重晶石和石膏等。石英含量相对较高且沿剖面向上降低,wB 平均为53%;相反,黏土矿物含量较低且沿
剖面向上增加,wB 平均为34%;碳酸盐矿物较少,仅在顶部可见。页岩主要发育粒内孔、粒间孔、裂缝和有机质孔4种孔隙类型,
其中前两者较为常见。根据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孔径分布特征、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可将样品划分为4类黑色页岩,孔隙以似片
状颗粒组成的非刚性聚合物的槽状孔为主,前3类黑色页岩的孔径分布呈双峰形态,第4类黑色页岩的孔径分布呈单峰形态,最
可几孔径分别为d≈0.9nm和d≈3.5nm。孔体积在0.0028~0.0243cm3/g之间,平均为0.0147cm3/g,比表面积在1.0568
~28.8250m2/g之间,平均为17.5418m2/g,4类黑色页岩微孔频率分布依次减小,而介孔和宏孔频率分布逐渐增加,即微孔性
逐渐变差,至第4类黑色页岩几乎只有宏孔孔隙。有机质丰度和矿物组分控制丹寨南皋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的孔隙发育,其中有机
质有利于孔隙发育且有机质微孔是孔体积和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石英有利于孔隙发育,而黏土矿物则降低黑色页岩的孔隙
性;它们均主要通过控制微孔和介孔的发育来控制黑色页岩的孔隙发育。
上扬子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沉积模式与油气勘探方向
冯伟明, 谢 渊, 刘建清, 汪正江, 林家善, 黄学平
2014, 33(3).
摘要:
在黔东湘西一带,龙王庙组中上部发育大规模、连续分布的浅滩和藻礁以及多种浅水成因的重力流沉积,表明龙王庙组
沉积中、晚期上扬子碳酸盐岩台地初具镶边台地沉积模式特征。受古地理和古气候控制,潮坪—泻湖—局限台地相带宽广;龙王
庙组沉积中、晚期上扬子海域发生区域性海退,泻湖以及咸化泻湖规模扩大,台地边缘礁滩快速向上增长并向东迁移,斜坡带上发
育多种重力流沉积。叠合于加里东期古隆起之上的龙王庙组台内滩,以及巨厚膏盐岩成因的盐构造上下的圈闭都具有良好的油
气勘探潜力。
川西北厚坝地区上沙溪庙组沉积特征及油砂预测
杨雪飞, 王兴志, 张哨楠, 张博文, 李 浩, 胡顺庆, 钟 赟
2014, 33(3).
摘要:
川西北厚坝油砂岩为我国典型的一类非常规石油资源,油砂主要发育在上沙溪庙组中下部的中-粗砂岩中。以层序地
层学及沉积学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观察、岩心描述、测井相分析、地震解释等手段对厚坝地区上沙溪庙组的沉积特征及油砂
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沙溪庙组发育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该套地层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包括河流
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沙溪庙沉积期研究区西北部的龙门山古陆为物源区,碎屑向东南注入湖盆,在平面上,沉积相带从
西北到东南依次为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通过对野外露头以及单井沉积相研究发现油砂层主要发育在上沙溪庙组河道砂体
中,孔渗性能较好,含油率较高,由此可知河道以及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支河道为有利沉积相。最后通过多口井的合成记录与地震
剖面进行对比,从而标定并计算出油砂层的位置及厚度,绘制出油砂岩的厚度平面分布图,预测出上沙溪庙组油砂层的有利勘探
区带。
“改造型”致密砂岩气藏特征:以吐哈盆地巴喀气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例
王国亭, 李易隆, 何东博, 蒋 平, 程立华
2014, 33(3).
摘要:
受后期多阶段构造活动的影响,原生致密砂岩气藏或后期储层致密化的常规天然气藏经多期改造调整可形成“改造型”
致密砂岩气藏。根据烃源岩排烃天然气充注期同砂岩致密化期的先后顺序和后期构造活动影响两个因素,“改造型”致密砂岩气
藏可划分为A、B两种类型;A类的储层先致密,后成藏,再改造,B类则是先成藏、后致密、再改造。受北部博格达山多阶段造山运
动的影响,吐哈盆地巴喀气田发育A类“改造型”致密砂岩气藏;甜点分布受局部构造高部位的控制明显,物性甜点和裂缝型甜点
是主要的甜点类型。“改造型”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可划分为物性圈闭的形成和初期充注阶段、差异聚集阶段、初始改造阶段、强
烈改造及残存阶段共4个阶段。由于经受多期构造活动的改造,最终形成复杂多期叠合的“改造型”致密砂岩气藏,总体表现出受
构造高部位主导的甜点型富集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有利储层分布及控制因素
方朝刚, 李凤杰, 陈俊宇, 周效华, 孟立娜, 李 磊, 林 洪
2014, 33(3).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对铸体薄片、砂岩物性及扫描电镜等资料的研究,分析了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的特点及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姬塬油田长6油层组主要是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通过对长6油层组各个小段的物性统计分析发现,长621油层亚段的储集物性最好,显示出强的非均质性,主要的孔隙类型为残余原生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沉积作用中的沉积相分布是控制储层物性的基础,好储层一般分布在主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中,长6油层组既经受了建设性成岩作用的改造(绿泥石薄膜的形成、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等),也经历了破坏性成岩作用的改造(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在了解研究区各个时期成岩作用改造程度的基础上确定了姬塬油田有利储层的分布,优选出7个Ⅰ类和7个Ⅱ类有利目标区。
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油气运移特征
雷 闯, 叶加仁, 彭明超, 殷世艳
2014, 33(3).
摘要:
以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油气运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含氮化合物测试资料及
盆地数值模拟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其油气运移特征。研究表明:①潜北地区的油气运移特征与烃源岩、压力场、膏盐岩、输导体系及
构造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烃源岩发育特征决定了油气运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浮力和异常高压是油气从洼陷中心向边缘运
移的动力,而构造运动促进了油气运移作用的发生;膏盐岩的发育决定了油气以分层侧向运移为主;骨架砂体为油气侧向运移的
通道,断层为油气纵向运移的路径;②潜江组总体经历了3期油气运移,其中荆河镇组-广华寺组沉积中期为油气运移主要时期;
③油气由各洼陷中心向边缘运移存在多个优势运移方向,位于优势运移路径上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均具有勘探潜力。
低渗透致密气藏水锁空间及伤害程度影响因素探析:以苏里格气田苏48区块盒8段储层为例
庞振宇, 孙 卫, 雒婉莹, 马二平, 高 航
2014, 33(3).
摘要:
低渗透致密气藏具有压实作用强烈、黏土矿物含量高、孔喉半径小、孔喉配置关系差、毛细管压力高、压敏效应强、非均
质性严重、油气流动阻力大等特点,导致其具有特殊的气水分布形式。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核磁共振、气水相渗等
实验分析资料,分析了苏里格气田苏48区块盒8段低渗透储层的水锁空间及伤害程度。研究表明,研究区的水锁空间为0.003~
0.04μm的孔喉空间,水锁伤害率为61.5%,水锁伤害程度受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可动流体饱和度、填隙物含量、黏土矿物含
量以及微裂缝发育程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表现形式多样。
新疆伊犁阿希金矿床成矿深度和剥蚀程度分析
徐伯骏, 费小丽, 曹新志, 魏佳林, 张旺生, 黄良伟
2014, 33(3).
摘要:
矿床的成矿深度和剥蚀程度是矿体定位预测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矿区深部探矿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如何准确地估测矿
床成矿深度和剥蚀程度是矿体定位预测中的难点。在阿希金矿床空间定位规律研究中,根据对控矿断裂构造性质、矿体的产出形
态及空间分布特征、矿化类型变化以及黄铁矿热电性和石英流体包裹体实验参数等微观信息的综合分析,确定了阿希金矿床的成
矿深度和矿体的底部标高;认为矿体形成后经历了平衡剥蚀和差异剥蚀两次改造过程,并计算了矿体南北两段的剥蚀率,建立了
阿希金矿床剥蚀改造过程模式。这些认识和结果对阿希矿区深部探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文地质
应用2H、18O同位素示踪华北平原石家庄包气带土壤水入渗补给及年补给量确定
马 斌, 梁 杏, 林 丹, 刘绍华, 徐 敏
2014, 33(3).
摘要:
采集2个不同深度包气带土壤水2H、18O同位素剖面ZK1,ZK2,应用天然稳定同位素2H、18O示踪的方法,研究了华北
山前冲积平原石家庄地区包气带土壤水入渗补给的历史演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内,以0.05m 为取样间隔,δ2H、δ18O值可
以明显指示出大气降水及灌溉水入渗补给时间—剖面深度位置的年际对应关系。ZK2的δ2H、δ18O值随着埋深的增大出现周期
性的波动,具有分层现象的岩性差异并不明显,说明ZK2剖面以活塞流的入渗方式补给地下水。在0~3.90m深度,δ2H、δ18O值
显示降水和灌溉水的入渗补给时间为2011年10月至2001年11月。18O峰值位移法计算补给量的结果显示,降水、灌溉水通过包
气带补给地下水的垂向运移速度为38.5~65.0cm/a,年均入渗补给量为131.3~185.3mm。同时,对比2003年及2005-2007
年降水量数据,说明少雨年份农业灌溉用水量的大小对当地地下水的入渗补给量起着关键性作用。
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对潜水位进行气压和潮汐改正
朱常坤, 梁 杏, 刘绍华, 刘亚磊, 高业新
2014, 33(3).
摘要:
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衡水市旱作节水农业实验站(旱作所)H5 观测资料为例,利用连续小波变换(CWT)对气压、理论
固体潮和浅层地下水位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结合小波方差分析确定了气压、固体潮和地下水位等水文时间序列的主要周期
(或频率)成分和能量分布;再运用连续小波逆变换在主要周期尺度上重构了气压、固体潮和地下水位时间序列,用最小二乘法求
出了水位对不同频率气压和固体潮的敏感程度(即响应系数),依此消除气压和固体潮对观测水位的影响;最后通过极差和标准差
评判改正效果。结果表明:旱作所H5 观测孔水位受气压影响较大,气压系数为0.799~0.881cm/HPa;对固体潮的响应较小,固
体潮系数均接近于0cm/μGal;响应系数的频率效应不明显;与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方法和快速Mallat离散小波变换算法相比,
CWT方法所得气压系数和固体潮系数的地球物理意义更明确;3种计算方法得到的水位改正结果显示,CWT方法与Mallat算法
接近,优于一般线性回归方法。
技术方法
镇泾油田致密砂岩钻井泥浆侵入正、反演计算
2014, 33(3).
摘要:
钻井泥浆侵入到地层中会影响储层的饱和度和地层电阻率,通过油、水两相渗流模型和混合流体模型正演出泥浆侵入
后的地层饱和度和电阻率分布,反演过程对阵列感应采用最优化方法来完成,并对混合流体正演模型和反演模型进行了修正,修
正后的模型计算结果更准确。镇泾油田致密砂岩泥浆侵入深度和电阻率的正、反演计算结果表明,泥浆的侵入深度与钻井泥浆滤
失量、地层孔隙度和持水率有关,泥浆侵入深度的复杂性与地层孔隙结构的复杂性是一致的。
石墨粒度对自润滑孕镶金刚石钻头性能的影响
谢兰兰, 潘秉锁, 段隆臣
2014, 33(3).
摘要:
为了降低干钻过程中金刚石钻头的热损伤,提出了“自润滑孕镶金刚石钻头”的概念,即在钻头胎体中添加固体润滑
剂———石墨。研究了石墨粒度对钻头胎体的抗弯强度、洛氏硬度以及在无冷却液的条件下与花岗岩对磨时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
的影响,以及对钻头工作层的干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体中添加的石墨粒度越细,胎体的抗弯强度越低,硬度越大,与花
岗岩干摩擦的摩擦系数越低,但磨损量越大;工作层中添加的石墨粒度越细,金刚石的寿命越长。
洪湖及周缘地区重磁场特征与地质构造研究
周芝旭, 龙国富, 龚 晨, 姚本全
2014, 33(3).
摘要:
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于1986—1994年完成了1∶5万的重磁力勘探工作。资料处理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进行了
简单的分块常规处理,没有和地震、地质资料有效结合,也缺乏针对性,取得的地质效果不明显。通过对以往重磁力资料进行拼
接、连片,采用了一套快速、高效的重磁与地震结合的处理解释流程。经过对平面、剖面重磁力资料的处理,再结合最新的地震勘
探成果进行综合解释,重新对洪湖及周缘地区划分了构造单元,对断层进行了综合解释,反演了主要密度界面。指出了洪湖区凹
陷比其西面的柳关凹陷埋藏深,洪湖湖区应为下一步勘探重点,为进一步地震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
多功能定向钻探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
吴 翔, 陆洪智, 朱恒银, 陈卫明, 贺冰新
2014, 33(3).
摘要:
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钻孔轨迹及其跟踪定位与监控是现代定向钻探工程和深部资源勘探发展的需要,针对地质勘探钻
探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多功能定向钻探软件开发以钻孔轨迹设计与分析监控为主,兼顾地质钻探工程技术成果生成,软件系统
功能包括钻孔弯曲规律分析、钻孔轨迹坐标定位计算、初级定向钻孔设计、受控定向钻孔轨迹设计、三维空间钻孔轨迹动态演示和
钻孔地质设计书生成、钻孔地质柱状图生成、钻探工程技术综合图生成,软件系统经实例验证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一种基于MapGIS二次开发的钻孔柱状图自动绘制方法
郑贵洲, 董文观, 张 良, 孟晓宇
2014, 33(3).
摘要:
钻孔柱状图是地质勘察工作中的一类基础图件,手工绘制方法难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MapGIS钻
孔柱状图的绘制方法,分析了钻孔柱状图模板结构,并将图面要素分解为MapGIS点、线、面3种图元,详细设计了钻孔柱状图绘
制流程,简要介绍了钻孔数据库与岩性图案系统库的创建方法,通过ADO访问方式实现了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连接,重点阐述了
利用MapGIS的API函数实现柱状图表头、岩性柱图道、缓冲线绘制的关键技术。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边坡敏感性分析
牛 岩, 鲍小成, 熊宗海, 王永卫
2014, 33(3).
摘要:
综合考虑边坡坡高、角度、岩土体黏聚力、摩擦角和容重等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有限单元应力法建立数值模
型,进行应力分析,最后计算得到边坡安全系数,这一方法将数值分析和极限平衡方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然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有限单元应力法得到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各影响因素与安全系数进行关联分析,最后得到各影响
因素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敏感性依次为黏聚力、容重、摩擦角、边坡角度和坡高。利用
敏感性分析结果,可对边坡加固位置提出设计改进,将有限的加固措施加于敏感性较高的位置,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边坡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