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39卷  第3期

目次
目次
2020, 39(3).
摘要: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专栏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西次凹天然气资源分级评价
叶加仁, 刘金水, 徐陈杰, 曹强, 盛溢勇, 余汉文
2020, 39(3): 1-9.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01
摘要:
东海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呈现出常规、低渗和致密气并存的特点,但以往的资源评价仅预测总资源量,未区分常规、低渗和致密气资源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的需要。以西湖凹陷内油气勘探与发现程度相对较高的次级构造单元西次凹为研究对象,在合理求取各项参数的基础上,选用容积法对西次凹已发现气藏的常规、低渗及致密气资源分别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探究了资源分级分布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西湖凹陷西次凹天然气资源丰富,总体呈现出"致密为主,少量低渗"及"中浅层低渗,中深层致密"的分级分布规律;资源分级分布受多种因素的联合控制,其中储层是基础,烃源是关键。研究成果有助于探索建立适用于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分级评价的方法技术,并可为研究区天然气勘探开发部署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深部储层“相-岩-温”三元分级评价原则与效果
杜学斌, 陆永潮, 曹强, 叶加仁, 贾冀新, 赵珂, 段丹
2020, 39(3): 10-19.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02
摘要:
西湖凹陷是东海盆地最有油气潜力、最有勘探难度的沉积盆地,储层类型多样且致密化严重是目前制约资源评价的重点难题之一。现有的储层评价标准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多样性储层并存的特征,对于储层的评价依然依托的是常规储层评价标准,并没有系统开展过多类型储层的分类、分级评价。在充分讨论西湖凹陷储层控制因素的基础上,遴选出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要素,建立了"微相-成岩-温度"三要素联控下的储层三元分级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目的段储层开展了分级评价,认为花港组储层以低渗特低渗储层为主,占总储层的35%以上,是未来主要的勘探类型。平湖组以常规和低渗储层为主。研究成果为后期资源量分级评价奠定了基础,也为国内外同类型盆地储层评价提供了借鉴。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古近系花港组砂岩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关系
徐国盛, 崔恒远, 刘勇, 王亦然, 黄思钦, 张武, 李朋武, 周平
2020, 39(3): 20-29.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03
摘要: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近年来古近系花港组成为勘探热点层位,但储层的致密化及与油气充注关系不明制约着花港组致密砂岩气的有效勘探和经济开发。在花港组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划分及厘定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与演化序列,恢复并揭示储层致密化过程及与油气充注的匹配关系。研究表明,西湖凹陷花港组储层砂岩主要经历压实、胶结和溶蚀3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是导致花港组储层孔隙损失和致密化的根本原因;并经历同生阶段、早成岩阶段(A、B期)和中成岩阶段(A、B期)共3阶段5期次的成岩演化过程;在中成岩阶段A2期时成岩环境开始由酸性向碱性发生转变,并伴随着晚期碳酸盐、硅质等胶结作用发育以及机械压实作用持续增强,储层逐渐趋于致密化;结合与油气主成藏期(7~0 Ma)的耦合关系将研究区花港组储层划分为3种类型:成藏未致密型储层、成藏同步致密型储层、成藏已致密型储层。研究梳理了西湖凹陷花港组储层特征、成岩演化序列、储层致密化及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为下一步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的勘探提供理论支持。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煤系烃源岩条件及成烃模式
蒋一鸣, 刁慧, 曾文倩
2020, 39(3): 30-39.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04
摘要:
西湖凹陷是中国近海最重要的煤成油气凹陷。近年来,油气勘探证实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为西湖凹陷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与陆上其他中生代煤成油气盆地不同,近海新生代海陆过渡相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在母质来源、生烃条件和演化特征上都有其独特性。研究表明,平湖组煤和炭质泥岩具有富含树脂体、高IH指数、Ⅱ1-Ⅱ2型干酪根、广覆式分布特点;煤系烃源岩富含三环二萜异海松烷、四环二萜β-扁植烷和五环三萜奥利烷,指示了针叶类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多植被母质来源;有机质组成差异、"内热外冷"地温和差异的沉积沉降速率造成了煤和泥岩在不同构造带成烃演化具有明显不同。这种差异决定了煤成油气资源具有"油气并举、东气西油"的分布格局,烃源岩成烃演化表现为"早期有利生油,晚期持续生气"模式。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中北部天然气高效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
高伟中
2020, 39(3): 40-48.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05
摘要: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中北部大型气田成藏因素及动态匹配关系至今不明。通过针对烃源岩、储层、输导体系及成藏期等成藏关键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源-储-圈-输"的动态成藏过程分析中央反转带中北部大气田的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始新统宝石组与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不仅生气强度大,而且中新世晚期以来的快速生、排气为中央反转带中北部的大中型天然气藏提供了充足油气源;花港组小于4 000 m地层的酸性地层水是形成有利储层的关键;中新世晚期发生的龙井运动强烈挤压作用使中央反转带发生了构造变形和断层开启活动,为圈闭和油气输导通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综合"源-储-圈-输"分析认为成藏主控因素在生烃期的有机耦合造就了始新统煤系烃源岩高效生气及天然气的有效运移聚集成藏的全过程。本次研究为研究区大气田的勘探提供了借鉴。
西湖凹陷古近系地层水中烃类的地球化学特征
杨丽杰, 侯读杰, 程熊, 陈晓东, 刁慧
2020, 39(3): 49-57.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06
摘要:
作为油气中有机组分残留在地层水中的直接显示,研究地层水中烃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分析油气的沉积环境、生源母质、成熟度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通过对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和花港组地层水萃取烃类分析后发现:烃类来源于氧化环境下的陆源有机质输入,现均已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其中黄岩构造带、天台构造带和西次凹的烃类以来自黏土矿物含量颇为丰富的泥岩为主,而平湖斜坡带的源岩缺乏黏土矿物,更可能以煤为主。天台构造带的地层水中烃类很特殊,其姥植比异常高,二萜类具有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双重贡献的特征,不同于其他构造带的二萜类以裸子植物来源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发现天台构造带原油的姥植比和二萜类特征与其地层水一致,同样具有特殊性,且多种芳烃地球化学参数也均不同于其他构造带,因此推断天台构造带的原油是不同于其他构造带的特殊类型。天台构造带地层水中烃类的特殊性是推断其原油为特殊类型的有力入口,对进一步研究天台构造带的特殊原油提供了指示意义。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西北缘中始新世构造变革厘定及成因探讨
赵军, 唐贤君, 蒋一鸣, 邹玮, 刘亚茹
2020, 39(3): 58-67.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07
摘要:
通过西湖凹陷西北缘断裂体系、构造格局、火成岩演变等构造条件综合分析,首次明确了区内中始新世存在构造变革。研究结果表明,构造变革在平湖组底界形成了显著的不整合,主要表现为削平、削超,愈向西邻近长江坳陷不整合愈发显著;构造变革前后西湖凹陷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杭州斜坡带主要表现为大断裂走向由早期差异到后期逐步趋同,最终导致早期分隔、多沉积中心在后期连片统一。认为中始新世这期构造变革作用的发生与周缘板块俯冲调整有关,构造变革期在时间上与西部印度板块俯冲引发高原隆升和东部太平洋板块俯冲转向、后撤作用相同步,是在西部挤压作用逐步增强背景下,盆地由整体拉张背景到西压、东张的差异化发育转变作用的主要响应。在西湖凹陷内这种构造变革作用具有广泛性,在平湖组与下伏宝石组地层的烃源岩特征上形成差异,对油气资源差异富集的贡献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的物源分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重矿物的证据
赵珂, 杜学斌, 贾冀新, 杨盼, 张成, 彭伟
2020, 39(3): 68-76.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08
摘要: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凹陷,其中平湖组是该凹陷内重要的勘探目的层段。目前平湖组油气发现多集中于凹陷西部斜坡带,由于其他地区钻井资料较少,对于西湖凹陷平湖组砂体展布以及物源区一直存在争议,严重制约了西湖凹陷平湖组的油气勘探。主要通过碎屑锆石U-Pb定年,同时结合重矿物组合特征、重矿物ZTR指数分析和碎屑矿物成分成熟度特征,对平湖组沉积物源区进行追踪,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锆石年龄分布相对分散且跨度大,包括中生代、古生代和前寒武纪3个年龄段,且以前寒武纪为主。平湖组主要发育3个物源区,其中北部虎皮礁隆起为主要物源区,西部海礁隆起与东部钓鱼岛隆褶带为次要物源区。对平湖组物源体系的研究为西湖凹陷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有效烃源岩判定及分布预测
申雯龙, 漆滨汶
2020, 39(3): 77-88.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09
摘要:
丽水凹陷作为东海陆架盆地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凹陷,其勘探程度较低,近年来钻探成果较小,因此亟需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烃源岩岩石热解实验,饱和烃气相色谱及饱和烃色质分析,对丽水凹陷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丽水凹陷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存在少量的Ⅱ1及Ⅱ2型。月桂峰组烃源岩处于成熟到过成熟阶段,灵峰组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多数明月峰组烃源岩成熟度较低。根据烃源岩热解参数S1及有机碳含量(TOC)的关系确定月桂峰组有效烃源岩w(TOC)下限为0.7%,灵峰组有效烃源岩w(TOC)下限为1.0%,明月峰组有效烃源岩w(TOC)下限为0.9%。生标参数显示丽水凹陷烃源岩有机质具有混合来源特征,沉积于海陆过渡环境中。有效烃源岩平面分布预测显示,丽水凹陷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较为局限,丽水凹陷西次凹的东北部为有效烃源岩的集中分布区。月桂峰组及灵峰组烃源岩具有较大的产气潜力,应加大丽水凹陷西次凹东北部的气藏勘探力度。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不同构造带原油陆源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姜玉涵, 侯读杰, 刁慧, 程熊
2020, 39(3): 89-98.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10
摘要:
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西湖凹陷黄岩构造带、平北地区以及宁波构造带的16个轻质油样品进行了分析。原油中富含反映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尤其是源于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及蕨类植物的三环、四环二萜类及其芳构化产物,而反映水生低等植物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较低。不同构造带间原油中这些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如异海松烷/nC20、异海松烷/(异海松烷+16β(H)扁枝烷)、1,2,5-三甲基萘/1,3,6-三甲基萘、1,7-二甲基菲/(惹烯+1,7-二甲基菲)等。这些差异指示了宁波构造带与平北地区原油裸子植物输入较多,蕨类植物及被子植物输入较少,而黄岩构造带原油蕨类植物输入较多,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较少的特点。研究中利用全油色谱-质谱将原油饱和烃与芳烃组分建立联系,提出(异海松烷+1,7-二甲基菲)/(惹烯+16β(H)扁枝烷)作为反映西湖凹陷轻质原油生源构成的指标,而该参数与全油碳同位素值的正相关关系证明了裸子植物树脂对西湖凹陷轻质油的重要成烃贡献。
层序格架约束下的地质统计学反演在薄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刘晓晨, 陆永潮, 杜学斌, 李祥权, 林卫兵, 张靖宇, 冯琳
2020, 39(3): 99-109.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11
摘要:
西湖凹陷砂岩储层具有砂体厚度薄、砂泥互层发育以及横向变化快的特点,传统的地球物理方法很难精细地刻画砂体空间分布。将层序地层学与地质统计学反演相结合,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地球物理模型,在正确的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对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平湖组砂岩储层开展砂体的时空分布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平湖组可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下部砂体单层厚度较大,横向连续性好,平面连片发育;中部以泥岩为主,砂体孤立发育,连续性差;上部砂体增多,单层厚度较薄,横向连续性好。结合钻井实际资料分析表明,砂体预测结果垂向分辨率可以达到1~2 m。地质统计学反演有效解决了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薄层砂体识别的难题,可为研究区有利储层预测提供重要支撑。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武云亭构造油气来源与成藏模式
刁慧, 邹玮, 李宁, 覃军
2020, 39(3): 110-119.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12
摘要:
近年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武云亭构造油气勘探获得了较好的商业发现,但已钻探的A井与B井流体性质差异较大,A井为气井、B井为油井。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碳同位素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分析,对武云亭构造油气来源、充注期次及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云亭构造油为正常成熟原油,主要来源于本地宁波19洼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天然气有两种,一种为高成熟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东侧主洼宁波27洼平湖组烃源岩,另一种为正常成熟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本地次洼宁波19洼烃源岩。包裹体荧光呈现为淡黄色油气包裹体和无色气包裹体,均一温度表明武云亭构造主要经历两期油气充注,时间为2 Ma和现今。武云亭构造油气来源丰富,成藏过程复杂,基于油气来源及成藏特征划分为"双源侧向晚期次生型"和"单源垂向晚期原生型"两种成藏模式。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沉积记录的天文旋回响应
刘洋
2020, 39(3): 120-128.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13
摘要:
基于东海陆架盆地古新世-始新世前人解释的三级层序成果,认为东海陆架盆地现有的三级层序划分不足以满足当下研究的需要,由此开展了旋回地层与层序地层研究,重新将三级层序界面的与基于对岩性及地震相特征变化的解释相结合,加入了天文旋回驱动的机制,阐明海平面变化驱动三级层序的特征。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BSH-1井及其相邻的NB-25-2-1井为研究对象,结合地层学研究基础,选取GR测井曲线为古气候替代指标,应用旋回地层学的理论及其时间序列分析、频谱分析技术的方法,对两口典型钻井进行了天文旋回分析,借助邻井时间锚点建立了有效的天文年代标尺,探讨了斜率周期信号变化的振幅调制的约1.2 Ma长周期与海平面变化以及三级层序发育的关系,认为东海陆架盆地三级层序受控于稳定的约1.2 Ma的斜率振幅调制周期。最终形成一套绝对天文年代标尺与一套三级层序划分方案。
低勘探程度区域压力分布预测及超压形成机制: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为例
段谟东, 叶加仁, 吴景富, 田杨, 崔岩
2020, 39(3): 129-139.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14
摘要:
基于地震速度谱资料,结合实测钻井压力、测井数据分析结果,从单井-剖面-平面系统预测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压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储层呈现两套压力系统,分别为正常压力系统和超压系统,超压系统主要发育于花港组和平湖组内,层位上由西至东逐渐变新。泥岩亦表现为浅部常压、深部超压,不同的区带有所差异。西湖凹陷超压顶界面分布受深度控制不显著,主要受层位控制,超压顶界面通常位于花港组下段以及平湖组上段。西湖凹陷关键界面超压带覆盖范围、连续性总体较好,且具一定的区域展布方向,在规模较大断层具较明显的差异性。断层对压力的积累起着一定输导、分割和破坏作用。不均衡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是西湖凹陷超压形成的主要机制,但在不同的区带存在较大差异。
资源地质工程
泌阳凹陷北部缓坡带核桃园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张鑫, 陈红汉, 龙昭, 刘强
2020, 39(3): 140-149.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15
摘要:
为了深入了解油气分布规律,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光谱和显微测温以及一维盆地模拟的埋藏热历史,结合地震构造属性和沉积相分析,对泌阳凹陷北部缓坡带核桃园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部缓坡带核桃园组第三段储层检测到橙黄色、黄绿色和蓝绿色3种颜色荧光油包裹体,反映了3幕不同成熟度的原油捕获。油包裹体的丰度和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埋藏史曲线表明,北部储层共存在两期三幕充注事件:第一期规模小,发生于断陷末期的相对低成熟度发橙黄色荧光油,第二期发生在中新世构造抬升期的相对高成熟度的黄绿色和蓝绿色荧光油。流体包裹体古压力模拟显示第二期油气充注时储层是超压状态,推测与当时的构造挤压有关。超压持续作用以及北部地层抬升造成与深凹带源岩增加的流体势差为第二期油气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频繁的断层活动,特别是走滑断裂使得单一的砂体顺层输导转变为砂体顺层输导+断裂垂直输导的复合立体运移输导体系,使得原油以高效率运移到凹陷北部缓坡带。这对精细理解构造抬升控制油气大规模运聚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海省石灰沟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黄文斌, 罗先熔, 刘攀峰, 郑超杰, 何旺, 杨笑笑, 肖小强, 王生龙
2020, 39(3): 150-159.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16
摘要:
通过在青海省都兰县石灰沟地区开展的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运用元素的变化系数、元素富集离散特征、叠加系数对石灰沟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的10种微量元素进行地球化学统计分析,论述了10种微量元素的成矿潜力,得出Au、Cu、Pb、Zn这4种微量元素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并通过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确立了测区内元素组合特征,共划分了3组成矿元素组合(Ag-Cu-Pb-Zn,Au-As-Sb,W-Bi-Hg)。通过衬值异常法圈定组合异常显示:研究区组合异常明显,异常套合较好。最后,根据组合衬值异常套合结果,在研究区优选了3处金铜铅锌多金属找矿靶区(A,B,C)。
渝东石柱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纤维状脉体成因
黄伟林, 冯明友, 刘小洪, 陈波, 郑江, 刘田
2020, 39(3): 160-169.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17
摘要:
渝东石柱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层发育特殊的纤维状方解石脉体。为揭示其流体来源及形成机理,结合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纤维状方解石脉(FCV)以顺层或近平行层面充填于黑色粉砂质页岩和泥质粉砂岩微裂缝中,脉体宽0.1~4.0 cm、横向延伸一般为0.5~8.0 m。纤维状方解石晶体以柱状、纤维状垂直裂缝壁生长为主,多与石英共生产出。晶体表面洁净,局部见方解石压力影、机械双晶及晶体间锯齿状晶界。阴极发光下纤维状方解石呈暗红色-橘红色;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δ13CPDB略偏负、δ18OPDB负异常明显(δ13CPDBδ18OPDB平均值分别为-1.549‰及-12.654‰),指示其形成过程中受温度升高影响明显;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值为159.5℃。结合区域构造-热演化史分析,结果表明石柱地区龙马溪组FCV形成流体具造山带同构造期超高压有机流体性质特征,为中-晚三叠世印支期同构造作用驱动深部流体叠加生烃超高压释放导致水力压裂所致,裂缝的开启导致孔隙流体的过饱和及纤维状方解石的快速沉淀。
印度尼西亚戴里Sedex型铅锌矿集区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张海坤, 胡鹏, 曹亮, 程湘, 战明国, 潘罗忠, 戴昱, 潘贝红
2020, 39(3): 170-178.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18
摘要:
戴里铅锌矿集区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是一个主要产于页岩、具有巨型规模的Sedex型铅锌矿。通过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测试及H、O、S、Pb等同位素分析,以对其成因进行约束。分析结果表明:①戴里铅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9~315℃,峰值为220~240℃;②δDV-SMOW值范围为-68.7‰~-76.4‰,平均为-72.9‰,δ18OV-SMOW值范围为+5.9‰~+19.5‰,平均为+16.6‰;③黄铁矿δ34SCDT值为正值,集中分布在+25.49‰~+26.36‰之间;④铅同位素显示较高的μ值(9.92~10.17,平均值为10.04)和ω值(38.06~40.51,平均值为39.26)。该矿床成矿流体温度为中温(220~240℃),成矿流体可能以岩浆水为主,有少量浅源水的加入,硫、铅均为单一来源,其中硫主要来自海水,铅来源于上地壳。
环境地质工程
采用多模型融合方法评价滑坡灾害易发性:以湖北省五峰县为例
连志鹏, 徐勇, 付圣, 陈丽霞, 刘磊
2020, 39(3): 178-186.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19
摘要:
不同的易发性评价模型可以得到有差异的滑坡空间预测结果,选取最优模型甚至综合各模型的优势是提高易发性评价精度的有效方法。为检验模型融合思路的有效性,以鄂西地区五峰县渔洋关镇为研究区,提取坡度、地层、断层、河流、公路等7个滑坡成因条件,分别采用信息量模型、证据权模型和频率比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并将3种模型分别进行归一化、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优势融合,得到了6幅易发性分区图。结果表明:优势耦合模型精度最高(90.3%),频率比模型次之(89.7%),归一化融合模型和PCA融合模型分别为89.3%和89.1%,以上4种结果的精度均高于证据权模型(87.7%)和信息量模型(87.6%);6幅预测图对应的评价结论与历史滑坡空间分布的实际情况相符。空间一致性对比结论表明,主成分融合模型与优势耦合模型的同格率高达68%,其预测结果避免了单个模型预测结论带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说明多模型融合方法与优势耦合模型在提高滑坡易发性预测精度上是可行性的,该思路对其他地区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基于证据权法的巴东县城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
胡燕, 李德营, 孟颂颂, 孙一清
2020, 39(3): 187-194.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20
摘要:
巴东县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地质条件,使之成为滑坡灾害多发地带,严重威胁着巴东县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巴东县城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首先,基于GIS平台分别提取影响滑坡发生发育的各指标因子(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并划分证据层;其次,采用证据权法分别计算各证据层的权重及后验概率;然后将单元各证据层后验概率进行叠加,生成滑坡易发性分区图;最后,使用自然断点法将研究区按滑坡易发程度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与极低易发区5类,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面积之和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3%,其中86%的已有滑坡发生在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利用成功率曲线检验表明区划效果较好。
新技术新方法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风化层厚度制图方法
秦绪文, 唐壮, 陈伟涛
2020, 39(3): 195-201.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21
摘要:
区域尺度风化层厚度是制约民用和军事地质工程施工、陆域军事交通能力重要因素之一。传统方法通常都需要大量的野外踏勘和实地采样,效率较低,在人迹罕至、人不能至的地区无法完成。因此,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开展区域尺度风化层厚度制图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国产高分二号卫星数据,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获取研究区岩性、土地覆盖类型分布图,并基于ASTER GDEM数据获取地形地貌图像;然后,以坡度、岩性、土地覆盖类型为影响因子,基于云模型理论和方法综合评估获取研究区的风化层厚度图,制图结果与野外验证数据吻合度较好,精度可达81.69%。
矾山铜钼矿区重金属与覆盖植被胁迫相关性光谱特征
史超, 黄超, 李书, 聂峰, 王学平
2020, 39(3): 202-210.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22
摘要:
高光谱遥感在地物精细探测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实现弱缓信息的提取。应用高光谱遥感技术研究福建矾山高植被覆盖铜钼矿区重金属铜铅等元素与覆盖植被光谱胁迫相关性。通过对比分析矿区与非矿区典型植被光谱特征,在光谱特征分析结果基础上得出矿区典型植被均不同程度受到了重金属元素胁迫,并造成光谱曲线发生变异。在分析结果基础上,结合植被地球化学数据建立重金属与植被光谱胁迫相关性数学模型,提出矿区重金属与覆盖植被胁迫相关性。依据该模型可获得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最终实现高光谱遥感技术在高植被覆盖区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中国南海珊瑚岛礁第四系覆盖层钻探取心技术
宋继伟, 蒋国盛, 李勇, 班金彭, 郝海洋
2020, 39(3): 211-215.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23
摘要:
中国南海珊瑚岛礁拥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科研价值。珊瑚岛礁第四系覆盖层结构为珊瑚砂和珊瑚骨架的松散堆积物,无胶结,钻探取心、成井极端困难。通过南海诸岛礁数百口钻井的施工实践,总结出"套管连续跟进干钻取心技术",工艺要点为4个步骤循环操作,称为"四步法"。使用该技术:①能确保珊瑚岛礁第四系覆盖层岩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并基本保持岩心原状性;②能实现在珊瑚岛礁第四系覆盖层中不使用泥浆护壁情况下安全钻进成井,达到避免地层过水通道堵塞、满足抽水试验要求的效果。研究成果对于珊瑚岛礁钻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基于Stewart的工程机械虚拟实训座椅平台设计
赵权, 文国军, 刘浩杰, 王玉丹, 刘庆涛
2020, 39(3): 216-221.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24
摘要:
为增强工程机械虚拟实训沉浸效果,设计一套六自由度座椅平台。该平台以Stewart六自由度机构为基础,包括并联运动机构、液压泵站和PLC控制系统。由工程机械驾驶特点确定运动平台位姿参数,与MATLAB建立的上位机软件进行数据交互;经过运动学反解计算各根液压缸杆长变化值,PLC控制器对指令处理并发送命令来控制电液比例阀流量,驱动6根并联的液压缸伸缩,从而使运动平台呈现不同的位置姿态。基于上述原理,搭建实物平台并依据驾驶特点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可以模拟工程机械的在不同工况下的姿态,提高虚拟实训人员的沉浸感。
基于Unity3D的岩心钻机虚拟实训系统设计
胡自飞, 文国军, 王玉丹, 赵权, 夏雨
2020, 39(3): 222-226. doi: 10.19509/j.cnki.dzkq.2020.0325
摘要:
大型岩心钻机价格昂贵、操作工序复杂且十分危险,导致传统的培训技术难以高产出操作纯熟的技术人员,同时传统的培训技术以理论学习与直接上机相结合,如此跨越式培训增加了岩心钻机损坏与报废的风险,也提高了培训者自身门槛。基于此,提出了基于Unity3D的岩心钻机虚拟实训系统设计方案,并以XY-4型岩心钻机为例,采用SolidWorks与Maya联合建模、Unity3D进行软件系统开发。Unity3D可模拟出真实工作场景,让系统使用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实训系统设置4个学习场景:认知视频学习、操作要领学习、单步训练以及整体训练,操作知识环环相扣,人与场景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