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37卷  第2期

基础地质
琼东南盆地古地形对北礁凹陷中中新统丘控制作用
李俞锋, 蒲仁海, 屈红军, 张功成, 袁 超, 李 斌
2018, 37(2): 1-8.
摘要:
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中中新统丘形反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成因却争议较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覆盖整个盆地高测网密度的二维地震、深浅水钻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中新世北礁凹陷在盆地中的沉积背景和古地形以及古地形对底流的影响。研究表明,中新世北礁凹陷处于半深海的沉积环境,其古地形为近互相对称的漏斗 状(中间窄,两端宽),这样的古地形对底流的流速有加速作用,使晚中新世早期(11.6Ma)底流流速增大,从而底蚀北礁凹陷中中新统梅山组地层形成底流水道和丘(残丘),且古地形(对称漏斗)越窄处底流水道和丘的规模越大。首次在北礁凹陷发现中中新世漏斗状古地形对丘和水道的分布有控制作用,且对具有漏斗状古地形的其他凹陷丘形(状)反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邑地区延长组长7段深水牵引流的发现及其意义
王 振, 张元福, 张 娜, 高 勇, 焦朝维, 白一鸣, 张博文, 魏康强
2018, 37(2): 9-16.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长7段主要发育以浊流及砂质碎屑流为主的深水重力流沉积。通过对盆地南部旬邑地区延长组长7段野外剖面露头进行详细考察时发现,该组砂岩中发育大量类似浅水环境的沉积构造,如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平行层理、透镜状层理及波痕等。在综合研究区古构造、沉积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野外露头进行详细的描述与刻画,认为盆地南部旬邑地区延长组长7段发育以等深流、内波、内潮汐为主要类型的深水牵引流沉积,上述类似浅水环境中的沉积构造为深水牵引流对先期形成的重力流沉积再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研究区主要发育5种类型的深水牵 引 流 岩 相:①具双向交错层理粉细砂岩;②具单向交错层理粉砂岩;③具波状层理泥质粉砂岩、粉砂岩;④具平行层理细砂岩;⑤具大型交错层理中细砂岩。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深水牵引流沉积模式。
鄂西恩施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附近沉积地球化学与沉积环境
李 朋, 何仁亮, 宗 维, 周 峰, 吴 龙, 杜小锋, 孟 峥, 祝安安
2018, 37(2): 17-23.
摘要:
鄂西恩施地区龙马溪组下部发现一套厚度在30~50cm 之间的生物屑灰岩,时限上相当于赫南特期,灰岩层下部为深水沉积的富含笔石化石的生物屑硅质岩,其上为薄层状富含笔石化石的含炭质生物屑泥质粉砂岩夹炭质页岩。灰岩顶底界面均为岩相突变面,代表海平面的突然变浅与加深。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基础上,结合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研究,证明灰岩为浅水沉积的产物,将其与华南其他区域赫南特期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研究区的沉积古地理变迁特征。
塔中隆起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
何君毅, 蔡忠贤, 张 恒, 曹自成, 沙旭光
2018, 37(2): 24-34.
摘要:
良里塔格组作为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引起广泛关注,沉积微相揭示了水动力特征及 其 沉 积 环 境,高 能相带是后期储层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沉积微相的展布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沉积微相的研究依然薄弱。基于大量的岩心、薄片以及钻井、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以及古地貌恢复技 术,总结了研究区发育的主要岩相类型和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建立了良里塔格组沉积相模式,对良里塔格组沉积相展布作出了全面的总结。研 究 结 果 表 明:①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识别出10种岩相:亮晶砂屑灰岩、亮晶鲕粒灰岩、亮晶鲕粒球粒 灰 岩、亮晶生屑砂屑灰岩、生 物 格 架 灰 岩、含 生屑藻粘结灰岩、泥质藻粘结灰岩、生屑泥晶灰岩、砂屑泥晶灰岩和泥晶灰岩;②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划分出台内颗粒滩、台 内 生 物丘、灰泥丘、滩间海和台内洼地5种沉积亚相;③基于古地貌的恢复和地层厚度的研究,证实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属于碳酸盐岩缓坡沉积类型,并将其缓坡类型划分为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的沉积相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板桥-合水与姬塬地区长6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张 帆, 孙 卫, 屈 涛, 张 杰, 王 斌, 马 淼
2018, 37(2): 35-40.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板桥-合水地区与西部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虽然处于同一层位但物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铸体薄片、SEM、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并结合测井资料,主要围绕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应用类比法分析了2个地区储层物性产生差异的原因,明确了储层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沉积作用对储层的控制是先天性的,是控制储层物性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在沉积作用控制储层物性3个因素———岩石碎屑组分的含量、结构成熟度、沉积微相中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最大;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层内孔喉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物性破坏最大,使2个地区的孔隙度分别丧失了27.58%和22.31%。总而言之,储层的物性受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共同影响,其中导致2个地区储层物性产生较大差异的主控因素是沉积作用中的碎屑组分含量、沉积微相以及成岩作用中的压实作用。
饶阳凹陷留西留北构造带新近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国景星, 巩逸文
2018, 37(2): 41-49.
摘要:
为探明饶阳凹陷留西留北构造带新近系物源和古气候特征,采用ICP-MS详细研究了饶阳凹陷留西留北构造带新近系各体系域泥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除 Zr、Hf、Nb、Sr、Mo5种元素平均含量低于上地壳均值以外,其 余微量元素含量均略高于上地壳均值,其中Zn、V、Cr、Ni、U、Pb等元素更为富集。大部分样品微量元素蛛网图模式大体一致,但仍个别样品与主流模式特征不同,各体系域微量元素含量普遍低于上地壳均值,显示物源可能为混合物源。各体系域稀土元素总量w(ΣREE)相对较高,介于146.20×10-6~342.06×10-6之间,平均228.20×10-6。ΣLREE/ΣHREE比值为9.01~5.47,平均11.35,轻稀土元素富集。δEu为0.61~0.71,平均0.66,具明显的 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结合研究区一些敏感的微量元 素及其比值和稀土元素的各特征参数研究认为:留西留北构造带新近系物源除少量沉积岩物源外,大部分为来自沧县隆起地区燕 山期发育的花岗岩侵入体和中酸性火山岩;也可能来自岩浆岩和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转化形成的片麻岩类或混合岩化的岩 石,但不是主流来源。研究区新近系时期古水介质条件为弱氧化环境,为盐度较低的淡水环境。古气候经历了由低位体系域(LST)相 对 干热到水进体系域(TST)较为温湿再过渡到高位体系域(HST)相对干热的一个完整旋回。
秭归盆地峡口剖面中侏罗统千佛崖组古气候演化的地球化学记录
戴贤铎, 杜远生, 马千里, 郭 华
2018, 37(2): 50-58.
摘要:
通过对秭归盆地峡口剖面千佛崖组细碎屑岩样品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恢复了区域内中侏罗世早期古气候的演化历程。结果显示:样品的化学风化指数 (CIA)校正值的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在千佛崖组底部和中上部其平均值分别为82和64,微量元素风化指标 Rb/Sr和古气候指Sr/Cu(2.3,7.9)和 C值(1.13,0.52)也有相同的反映,,这指示了沉积物源区发生过由古气候转变导致的化学风化强度的减弱。利用 P元素含量与 Fe/Mn的变化特征,重建了区域古温度和古湿度的演化趋势。多元地球化学指标综合指示了研究区在中侏罗世早期为温暖、潮湿气候类型,而在中侏罗世中晚期区域内的干热化事件,使得气候转变为温暖、干旱的半潮湿气候类型,随着干热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最终气候过渡为干旱、炎热的半干旱气候类型,这与前人基于古植物研究得出的古气候变化过程相吻合,为盆地内中侏罗世早期古气候演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地球化学方面的证据和参考。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奥陶系高丰度海相烃源岩成因探讨
廖 晓, 王震亮, 余朱宇, 于常青
2018, 37(2): 59-64.
摘要:
柯坪地区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与上奥陶统印干组海相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烃源岩组成部分,对其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在通过岩石热解分析对比研究萨尔干组与印干组海相烃源岩现今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微量和稀土元素从地球生物学的角度对其特征差异性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萨尔干组和印干组黑色页岩现今均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萨尔干组的有机质丰度和古生产力水平都比印干组高,而古氧相和埋藏效率均较 差。与印干组相比,Caradoc早期大洋缺氧事件使得柯坪地区同时期沉积的萨尔干组页岩古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 高,在埋藏效率低、氧化还原条件差的情况下仍为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
广西灵山断裂北段晚更新世以来地质地貌特征
李 帅, 潘黎黎, 李冰溯, 吴教兵, 陆俊宏, 黎峻良, 聂冠军, 李细光
2018, 37(2): 65-70.
摘要:
灵山断裂北段位于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其活动性较强,但关于断裂沿线晚更新世以来的地质地貌特征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报道。为了查明灵山断裂北段晚更新世以来的地质地貌特征,采用地质地貌详细调查、槽 探、微 地 貌 测 量、OSL 测 年 等 方法,获得约17ka以及全新世以来的位移速率。结果表明:灵山断裂北段自晚更新世以来运动性质为右旋走滑兼正断,断裂沿线地质地貌主要表现为断错冲沟水系、冲洪积扇体变形、断错河流阶地、陡坎等;灵山断裂北段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明显,约17ka以来水平位移速率为1.27~1.54mm/a,垂直位移速率为0.53~0.65mm/a;全新世仍 有 活 动,约2360a以来水平位移速率为1.21~1.63mm/a,垂直位移速率为0.53mm/a。
青海省达卡地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岩石学特征及物源分析
刘大明, 孙占营, 杨鹏涛, 敬 乐, 余 亮, 赵学森
2018, 37(2): 71-78.
摘要:
通过对青海省达卡地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碎屑岩的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初步分析了该地区的物源。研究表明,达卡地区的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岩石类型复杂,其复成分的砾岩、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均表现出近源 沉积的特征,该区的构造背景以活动大陆为主,次为大陆岛弧区,物源性质主要为再旋回物 源 区 造 山 带,少量为岩浆岛弧带,表 现 出物源的多样性,主体应为一套以变质酸性火山岩为主的区域。化学蚀变指数(CIA)及成分 成 熟 度(ICV)均 较 低,反映出物源区可能处于半干旱-干旱气候条件的构造较活动区域。
矿产地质
西秦岭地区大桥金矿床硅化角砾岩的特征及成因
张忠平, 吴亚飞, 李建威
2018, 37(2): 79-88.
摘要:
大桥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金矿床类型。矿体赋存在三叠系与石炭系不整合面附近和三叠系内层间滑脱构造中,与硅化角砾岩的关系非常密切,矿化及角砾岩化自不整合面或层间滑脱构造向两侧围岩逐渐减弱。硅化角砾岩体由不同的角砾岩层构成,其产状总体轻微切层,沿走向延伸稳定;角砾主要为遭受不同程度硅化的板岩、灰岩和方解石等,杂 基 为原地的粉砂屑和断层泥,胶结物为细脉浸染状含金硫化物、微晶石英、玉髓和方解石等。野外观察和岩相学研究表明,大桥金矿区的硅化角砾岩是在早期构造角砾岩遭受强烈硅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经过多期液压致裂作用形成的,多期次的硅化、液压致裂及自愈合作用导致角砾岩中大量含金硫化物的卸载沉淀。对西秦岭造山带的区域构造分析表明,在与碰撞造山逆冲推覆及随后的板内演化相关的区域变质变形过程中,大规模深部变质热液在压力和热梯度的驱使下沿区域深大断裂上升,多次脉冲式进入地层不整合面及层间滑脱构造中导致岩石发生强烈硅化,进而发生液压致裂作用而形成复杂的含金角砾岩。
海南岛西南浅海域有用重砂资源潜力分析
周 娇, 杨楚鹏, 孙桂华, 罗伟东, 赵 利
2018, 37(2): 89-96.
摘要:
利用在海南岛西南部海域调查的最新资料,对2014年该区域采集的445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重砂矿物研究,计算了钛铁矿、锆石、金红石、磁铁矿4种有用重砂矿物的品位,分析了海南岛西南部海底有用重砂矿物品位异常值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钛铁矿、锆石、金红石、磁铁矿品位状况及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钛铁矿品位异常值主要富集在沿岸带及研究区中南部,分布范围较广,有良好的成矿远景;其他3种有用重砂矿物主要富集在研究区中东部;认为重砂矿物的分布与海南岛 母岩、水动力、沉积物底质类型密切相关,最终在海南岛西南部海域划分了3个潜在的有用重砂矿资源成矿远景区,都在可采水深范围之内,具有找矿意义,为将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乌兹别克斯坦铀成矿地质特征
刘明义, 何子鑫, 胡 立, 孟广路, 范堡程
2018, 37(2): 97-102.
摘要: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腹地,铀矿资源丰富。在总结乌兹别克斯坦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基础上,将其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6个二级构造单元及部分三级构造单元,综合分析认为,其中9个构造单元具有铀成矿物质基础。砂岩型铀矿床和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主要在新构造期成矿,集中分布在中克孜勒库姆地块志留系-石炭系被动大陆边缘。火山岩型铀矿床在早二叠世成矿,集中分布在库拉明石炭纪-二叠纪火山盆地。在中克孜勒库姆地块志留系-石炭系被动大陆边缘、库拉眀石炭纪-二叠纪火山盆地、前咸海地块、吉萨尔地块、阿姆河古近系陆表海盆地构造单元还发现了8种非常规铀矿化。研 究 乌 兹 别 克斯坦南天山砂岩型铀成矿特征对中国境内天山小型山间盆地寻找铀矿具有指导作用,火山岩型铀矿床对广泛发育火山岩的中国西北地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积极参与乌兹别克斯坦的非常规铀矿研究,对拓宽常规铀矿认识及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冀北地区火山岩型隐伏铀矿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试验研究
师淑娟, 代永刚, 陈军威, 李 冉
2018, 37(2): 103-108.
摘要:
冀北地区是火山岩型铀矿产出有利区,该区发现的460铀钼矿是北方地区典型的火山岩型铀矿床。在460铀钼矿体上方开展了土壤细粒级测量和金属活动态测量2种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试验工作,目的是为该地区铀矿找矿工作提供地球化学方法指导。剖面测量结果显示,在铀钼矿体上方,土壤细粒级和金属活动态测量都存在明显的 U、Mo异常,其中,土壤细粒级 U、Mo异常强度和规模较活动态 U、Mo突出。U 活动态含量以黏土吸附态最强,表明活动态铀以细粒级黏土吸附为主,Mo活动态含量以水溶态最强,表明钼主要以可溶解的钼酸盐形式存在。土壤细粒级和金属活动态面积性测量圈定的异常分布范围与矿区的分布较为一致,说明这2种方法对圈定隐伏火山岩型铀矿都是有效的。
云南会泽县麒麟厂铅锌矿床构造叠加晕特征及找矿意义
李志平, 余泽章, 罗大锋, 李永才, 魏 江, 李 惠
2018, 37(2): 109-117.
摘要:
麒麟厂铅锌矿床是云南省会泽矿区内的一个独立的特大型矿床,对该矿床10# 矿体的构造叠加晕特征进行了研究,以实现矿床的深部找矿突破。研究表明:麒麟厂铅锌矿床10# 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到下 为 As、Sb、Hg、Ba、F→Pb、Zn、Ag、
Cu、Cd、Ge→La、Li、Be、Sr、Bi、Mn、Co、Ni、V;在识别10# 矿体群空间叠加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构造叠加晕模式及其成矿指示,并以此对10# 矿体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提出了1个找矿靶位和2个成矿有利部位,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可应用于会泽矿区内矿山厂等其他矿床(段)的深部成矿预测,进一步表明构造叠加晕对沉积-热液强改造型矿床的适用性。
北非撒哈拉地台三叠系 TAGI组基准面旋回充填样式及有利储层预测
刘 琼, 于 水, 陈全红, 袁 野
2018, 37(2): 118-122.
摘要:
针对北非撒哈拉地台三叠系 TAGI组储层预测难题,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依据基准面旋回和可容纳空间变化原理,指出三叠系 TAGI组主要发育2大类4亚类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充填样式。通过分析不同基准面旋回充填样式的储层发育规律,得出仅保存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 A 类基准面旋回是优质储层发育的部位。综合区块目的层及上下围岩基准面旋回结构及地层厚度变化特征,构建出4种基准面旋回变化地质模型,通过对模型开展地震正演模拟识别出不同的地震响应特征,根 据 对 地震相刻画指出单轴强振幅地震相分布区为有利储层发育地区。
苏里格西区苏48区块盒8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对渗流能力的影响
任淑悦, 孙 卫, 刘登科, 郭云峰
2018, 37(2): 123-127.
摘要:
为了清晰地认识苏里格气田苏48区块盒8段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其对渗流能力 的 影 响,在 铸 体 薄 片、扫 描电镜观察分析基础上选取相应样品进行了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及相渗实验的测试分析。结 果 表 明:盒8段 储 层 包 括4类 孔 隙 结构,每类储层对应的储集空间都有一定的差异,且储渗性能逐一变差;此外,孔喉特征参数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及束缚水饱和度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说明微观孔隙结构对储层的渗流能力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岩心样品b和c均属于Ⅲ类,岩心样品c孔喉比(318.4)小于岩心样品b(332),岩心样品b喉道半径(0.5μm)小于c(0.79μm),岩心样品b孔喉体积比(0.25)小于c(0.6),岩心样品b可动流体饱和度(15.6%)小于c(23.69%),说明当孔隙半径及孔喉分选相近时,喉道是影响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关键要素。
烃源岩上、下砂岩储层孔隙演化差异:以合水地区长7和长8储层为例
高永利, 牛慧赟, 关 新, 孔 旭
2018, 37(2): 129-136.
摘要:
合水地区长73 发育一套15~35m 厚的油页岩,是上覆长71、长72 致密油及下伏长8特低渗岩性油藏的主力烃源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分析表明,长7致密油储层富含伊利石,而长8储层富含绿泥石,在相同孔隙度条件下,长8储层渗透率远大于长7储层。为了分析造成长7、长8储层物性差异的原因,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新的计算方法研究孔隙演化过程,表明沉积时期的杂基充填导致长7孔渗损失严重,后续的压实作用进一步加强了长7、长8储层的物性差异;在有机酸进入储层时,长7、长8储层的渗透率分别为1×10-3,8.9×10-3μm2,有机酸难以进入物性差的长7砂岩储层;长7砂岩中的长石溶蚀孔和长8具有本质区别,它是蒙脱石伊利石化的结果,而不像长8那样属于有机酸 作 用 的 产 物,表明早期孔隙演化过程对后期有机酸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盖层泥岩的渗透率-变形关系
徐辰宇, 白 冰, 刘明泽
2018, 37(2): 137-140.
摘要:
许多能源与废弃物地下处置工程都需要良好的盖层。泥岩的渗透率极低,是最常见的地质盖层。渗透率及其变化是动态评价盖层密封性的重要指标,但对泥岩渗透率及其变化的测 量、估计比较困难且成本 较 高。建立了泥岩的孔隙度-变 形 关 系,结合前人关于泥岩的渗透率估计模型得到了渗透率 - 变 形 关 系,用以估计渗透率的演化,这些关系可以对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岩相表征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王宏语, 杨润泽, 张 峰, 张 斌
2018, 37(2): 141-148.
摘要:
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往往具有丰富、多变的岩相特征;岩相提供了泥页岩储层形成的基础地质条件,岩相表征的方式与精细程度直接影响着页岩油、页岩气的储层质量评价及开发方案研究。通过对比大量国内外泥页岩岩相研究实例,综述分析了近年来泥页岩的岩相分类方法、测试表征技术与研究思路,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岩相表征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表明,泥页岩岩相的分类方案逐渐向适合于地质规律研究的双层次、多参数精细分类方向发展,向方便于工程应用的实用性方向发展;岩相参数测试呈现出测试新技术普及应用、多技术组合应用的趋势;岩相表征方式具有向多参 数 定 量 表 征、岩相建模方向发展的趋势。针对泥页岩海(湖)相沉积背景,构建研究区的岩相模型分布体系。在岩相表征基础 上,泥页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储 层 建 模研究,以及典型岩相的储层形成机理研究逐渐得到重视,以服务于储层质量评价与储层预测模型研究。
低地温断陷构造-热演化过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为例
刘 培, 张向涛, 杜家元, 陈维涛, 陶文芳, 陶 禹
2018, 37(2): 149-156.
摘要:
断陷盆地热演化史与盆地形成演变过程紧密相关,对成烃、成储、成藏等都有重要影响。通过构造演化分析及古地温恢复,结合研究区地质、地震资料,系统研究了该区构造-热演化过程,并明确了其石油 地 质 意 义。研 究 结 果 表 明:地温梯度相对较低的西江主洼,经历了多期的增温和降温过程,具体为缓慢增温、快速增温、地温反转、加速降温与持续降温5个阶段,且分别与盆地的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坳陷沉降期及断块升降期各构造演化阶段相对应,古地温变化受控于构造演化。受构造-热演化过程影响,前期增温阶段有助于烃源岩快速演化,并奠定了晚期成熟的基础;后期降温过程使得低地温断陷生、排烃期相对变晚,生油窗持续时间更长;长期的低地温梯度背景,促使成岩演化趋缓,优质储层发育范围更深、更广;低地温断陷中温度增压作用不明显,导致成藏动力相对较弱,油气大多优先在近源圈闭内聚集成藏。
页岩气储层关键参数评价及进展
乔 辉, 贾爱林, 贾成业, 位云生
2018, 37(2): 157-164.
摘要:
目前,中国页岩气开发及储层评价工作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为有效利用地质及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进行页岩储层评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优选确定了页岩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TOC含量、矿物成分及矿物的脆性指数、储层物性及含气量。概括了页岩地层使用的测井系列、页岩气层的定性测井响应 特 征,详细论述了表征页岩储层特征的关键参数定量评价方法,从有机地球化学参数、页岩的矿物组分及脆性指数、页岩储层物性参数、储层含气性评价4个方面展开了深入论述。最后,探讨了页岩储层综合评价研究进展及中国页岩气储层评价存在的问题,为建立适合我国页岩气储层的综合评价方法,优选优质页岩富集区段提供依据。
渤海海域西南部太古宙变质岩岩性对裂缝的控制作用
陈心路, 韦阿娟, 王粤川, 高坤顺, 叶 涛, 李晓辉
2018, 37(2): 165-173.
摘要:
近年来渤海海域太古宇变质岩油气藏为潜山新增探明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形成了亿吨级储量规模。通过详细分析大量钻井取心、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信息,对渤海西南部太古宇变质岩的岩性特征、岩性与裂缝关系及其控缝机制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以自然伽马为主、岩石密度和补偿中子曲线为辅助的岩矿和测井联合识别方法能够经济有效地划分出变质岩的岩石类型。引入加权裂缝面密度和岩石脆度等量化参数,可以准确反映构造裂缝的整体发育情况,并进一步总结出了成缝优势岩性序列(由好到差):浅粒质混合岩>混合岩化浅粒岩>浅粒岩>混合花岗岩>混合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综合分析表明,构造裂缝的形成和发育主要受矿物成分、晶粒大小、(成分/结构)非均质程度以及混合岩化作用4个方面的共同影响,其中岩石类型从根本上决定了裂缝的密度和规模。
鄂尔多斯盆地苏77区块盒8下亚段致密砂岩储层低渗成因与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王晓晨, 罗静兰, 李文厚, 王若谷
2018, 37(2): 174-182.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苏77区块盒8下亚段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勘探潜力巨大,但因储层非均 质 性 强、优质储层成因机理和展布规律不清,使得该区的勘探开发部署备受制约。利用岩石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常规压汞及物性测试等资料对储层低渗成因及优质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较低。孔隙类型以溶孔为主,晶间孔次之。储层低孔低渗且微观孔喉结构相对较差。压实作用是储层低渗的根本原因。硅质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黏土矿物胶结物以及大量塑性岩屑的存在是储层低渗的主要原因。优质储层的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有利沉积微相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强烈的溶蚀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必不 可 少 的 条 件;适量的绿泥石薄膜和硅质胶结物能增强岩石的抗压实强度,保护原生孔隙;适量的结晶完好的高岭石晶间孔和裂缝的发育有助于改善局部储层的物性。辫状河心滩微相砂体厚度大,杂基含量低,溶蚀强烈,物性较好,是研究区的优质储层。
海相页岩有机质石墨化特征研究:以渝东南地区牛蹄塘组为例
赵文韬, 荆铁亚, 熊 鑫, 吴 斌, 周 游
2018, 37(2): 183-191.
摘要:
我国南方上扬子地区广泛发育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2套烃源岩,为近年来的页岩气勘探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四川盆地及周缘牛蹄塘组具有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TOC丰度高、岩石脆性较好等特点,整体具备页岩气发育的有利条件,但其含气性明显不及上部的五峰组-龙马溪组。从渝东南地区 YY1井牛蹄塘组的极低电阻率测井响应入手,基于干岩样岩电实验、全岩 X 射线衍射定量分析等测试成果的分析初步认为:在测井曲线和岩电数据中出现的极低电阻率值是由高演化有机质中的高导矿物———石墨引起;石墨为生烃进入高温生气阶段的标志性产物之一,预示着有机质炭化程度达到区域高值。另外,通过对比牛蹄塘组和五峰组-龙马溪组的电性参数、地球化学数据与测井曲线可知,YY1井牛蹄塘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层已发生石墨化,其生气能力、基质孔隙发育等方面均不及上部五峰组-龙马 溪 组,属于研究区页岩气勘探相对不利层位;此外,电阻率测井可作为页岩气勘探前期预判的重要指标之一,极低电阻率可指示对应层位有机质演化成熟度过高,含气性和生烃能力欠佳,不利于后期页岩气的勘探开发。
断陷湖盆致密砂砾岩储层特征与成因
袁义东, 张金功, 刘林玉, 杨 燕, 张 鹏, 刘燕妮, 崔 强
2018, 37(2): 192-198.
摘要:
徐家围子断陷是我国断陷湖盆致密砂砾岩气勘探区块之一,其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是勘探的主力目的 层,储 层 致 密 是 该区致密气勘探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观测、压汞测试和物性统 计,分析了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的特征,从沉积、成岩角度讨论了储层致密的成因。研究表明,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主要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物性差,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储集空间具有孔隙-裂缝双介质特征,孔隙类型多为长石溶孔、岩屑溶蚀,孔隙结构复杂,缩颈型喉道和管束状喉道占主导地位,裂缝类型为压裂缝。储层特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近源搬运背景下砂砾岩的成熟 度低,高含量的塑性岩屑和泥质杂基不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沉积物粒度和埋深决定了微裂缝的发育程度。成岩作用通过储层埋藏史影响储集物性,储层原生孔隙在早期快速深埋过程中大量减少,导致后期生烃流体运移不畅,限制了溶蚀作用的发育规模;同时,溶蚀期以后砂砾岩储层再次埋深并经历强烈的胶结作用,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孔再次遭受破坏,最终形成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
烃源岩生烃增压研究进展
张焕旭, 陈世加, 张 亚, 刘超威, 路俊刚, 史 哲
2018, 37(2): 199-207.
摘要:
烃源岩生烃增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不仅体现在规避钻井风险、设计采油方案等工程应用层面,同时也是油气成藏尤其是运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在生烃增压识 别、生烃增压理论计算、生烃增压物理模拟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生烃增压对于油气初次运移及致密油成藏研究的意义。综合分析表明:生烃增压所造成的烃源岩间歇性破裂,并由此引发的烃源岩幕式排烃,是油气初次运 移 较 为 普 遍,也是较为基础的存在模式;由生烃产生的流体超压是油气能够进入某些致密储层富集成藏的动力基础。根据目前的研 究 现 状,提出了关于生烃增压研究的一些设想。
技术方法
基于遥感分类的深度信念网络模型研究
李 玮, 吴 亮, 陈冠宇
2018, 37(2): 208-214.
摘要:
使用 Python和 TensorFlow作为工具实现基本的深度信念网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 Dropout策 略,该策略每次只选择部分局部区域数据进行权重的清零,既保持了图像本身的局部信 息,又增强了该模型的泛化 能 力,并使用差分进化进行神经网络的权值和偏移值的优化。通过实验对比表明,改进后的 Dropout策略对于防止过拟合有明显的效果,使用差分进化算法对深度信念网络进行参数调整比传统的浅层分类器效果更好。
基于空间结构性的距离幂次反比法品位估值研究
荆永滨, 孙光中, 毕 林
2018, 37(2): 215-220.
摘要:
为使距离反比加权法(IDW)的估值结果反映出矿石品位的空间结构性,提出了基于数据空间结构性的距离反比加权估值方法(SIDW)。对钻孔样品按长度进行品位组合,通过计算矿体走向、倾向和厚度方向的变异函数分析组合样品中矿石品位的空间结构性。根据变异函数的方向和变程建立表示结构性的各项异性椭球体模型,利用线性变换矩阵将样品的品位数据的各向异性转换为各向同性,从而将样品搜索范围从与矿体产状一致的椭球体转换为球体,进而将计算权重的距离转换为各项同性变换后的距离。以某铜矿为例,分别将IDW 和SIDW 的估值结果与普通克里格法的估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3种方法的品位估值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基本一致,但 SIDW 与普通克里格法估值结果的相关系数、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等指标均优于IDW,说明基于数据空间结构性的距离反比加权法与普通克里格法的品位估值结果更接近,能够以简单的方法较大程度地反映矿石品位的空间变化,得到较好的矿石品位估值结果。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聚合物水基钻井液微观结构分形研究
韩 博, 鲁光银, 曹 函, 张 凌
2018, 37(2): 221-228.
摘要:
为了探索聚合物水基钻井液微观结构中的传质传热机理,需要对聚合物水基钻井液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通过液氮快速冷冻干燥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获得了聚合物水基钻井液微观结构的 SEM 图像,发现钻井液微观孔隙结构具有一定的分形特征,利用Image-ProPlus(IPP)图像处理软件对SEM 图像进行了二值化处理,提取了钻井液微观结构孔隙参数信息,探讨了阈值选择方法。基于多孔介质分形理论,分析了聚合物水基钻井液微观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IPP软件可作为处理聚合物钻井液微观结构图像定量分析的手段,在保证完整反映微观结构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合适的阈值,一般在50~120之间;聚合物水基钻井液微观结构孔隙形态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可利用等效周长与等效面积的双对数关系确定钻井液微观结构的分形维数,分维数在1~2之间;钻井液微观结构孔隙形态分布分形维数与孔隙发育复杂程度有关,孔隙 发 育 越 复 杂,孔隙轮廓越不规则,分 形 维数越大,反之越小。这为钻井液中传质传热的分形研究奠定了理论与试验基础。
3D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表征方法
石 林, 葛云峰, 吴崎伟, 王方艳, 徐 楚
2018, 37(2): 229-232.
摘要: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岩体往往是沿着软弱结构面发生破坏的,而岩体结构面粗糙度是决定岩体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目前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的研究多集中于2D角度,但仅由一条剖面轮廓线来表示结构面的结构特征显然是不全面的。因此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表征方法应拓展到3D角度,全面地从三维曲面特征来进行评价。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二维角 度 的几个几何参量延伸至三维角度,提出面积扩展率S、结构面起伏度Rs,并通过平均粗糙度系数JRCS 来表征三维角度的结构面粗糙度。以秭归马家沟滑坡为例,采集结构面并获取表面信息,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 的 方 法,得出三者之间的回归方程。在 已 知面积扩展率S、结构面起伏度Rs的基础上,可计算出平均粗糙度系数JRCs,用以判断岩体结构面在3D角度下的粗糙度大小。
基于国产 GF-2卫星影像的遥感地质解译:以阿吾拉勒地区为例
张 亮, 那晓东, 刘 知, 臧淑英
2018, 37(2): 233-240.
摘要:
“高分二号”(GF-2)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民用卫星进入亚米级的“高分时代”,多光谱数据与全色数据的融合不仅保留了多光谱的色彩优势,也提高了多光谱影像的空间分辨率,GF-2卫星提供的海量遥感影像在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地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简述 GF-21A 级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详细判读了断裂、褶皱、环形构造等构造特征和地层岩性信息,以及岩脉等细微构造。结果表明 GF-2数据可以有效应用于地质调查,对于地质构造识别及地质体空间属性确定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储层流体识别方法
王 丽, 袁 伟, 丁 磊, 骆玉虎
2018, 37(2): 241-245.
摘要:
相对于纯油气层而言,储层孔隙中部分油被可动水替代后,在常规测井资料上直观地表现为电阻 率 下 降。从 岩 石 导 电机理出发,研究了电阻率变化的影响因素,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数学方法,以不同类型储层有效孔隙度φe、泥 质 含 量Vsh、油 柱 高 度H 作为基础资料,建立了纯油层状态下的地层电阻率反演模型,根据反演地层电阻率与实际测量电阻率之间的差异即可判断储层的流体性质。该方法在研究区的低阻油层及水淹层识别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油田开发控水稳油奠定了基础。
探地雷达管道参数自动提取方法
徐东升, 朱培民, 吴锋涛
2018, 37(2): 246-254.
摘要:
在利用探地雷达进行隐埋管道探测时,管道对应的反射波在剖面上表现为类似双曲线的形态,利用该管道反射波可以确定管道位置和管道半径等参数。为了能自动提取出管道参数,提出了一种结合广义二次相关求管道反射波时差、Hough变换求到时和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管道参数自动提取方法。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在没有任何先验信息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自动、准确地从探地雷达剖面上提取出隐埋管道的位置和半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