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第34卷  第3期

目次
目次
2015, 34(3).
摘要:
基础地质
利用平衡剖面探讨贵州省务川县老屋基-簸箕岩汞矿床构造变形特征
2015, 34(3).
摘要:
对务川县老屋基-簸箕岩汞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构造基本特征的总结分析表明,岩层受燕山运动影响强烈变形,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利用平衡地质剖面方法,对矿区中部太坝-双木垭剖面进行平衡后计算出该区地层在燕山期造山运动中褶皱的收缩率为45.65%,基于构造演化变形特征及其与汞矿成矿关系的分析表明其成矿时代为燕山期。利用相同方法,对相邻3条剖面复原了本区地层在燕山期末受断裂变形的原始褶曲形态为一复式背斜,包括5个次级向斜和6个次级背斜。平衡地质剖面方法对今后在务川汞矿带外围寻找隐伏矿床有指导意义。
莺歌海盆地DX区黄流组超压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马勇新, 黄银涛, 姚光庆, 成涛, 潘石坚
2015, 34(3).
摘要:
碎屑岩的成岩作用主要受到碎屑矿物成分、地层水介质条件以及温压等因素的控制,超压流体环境对碎屑岩成岩作用和储层质量有重要影响。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实测压力资料研究了超压对黏土矿物转化、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DX区约在2 500 m开始出现超压,目的层黄流组一段Ⅰ、Ⅱ气组均处于超压环境中,平均压力系数1.80;超压不仅可以抑制黏土矿物的转化,而且可以抑制上覆岩层的压实效应,有利于保存原生孔隙度,现今超压环境下3 000 m埋深仅相当于正常情况下1 500 m埋深,总体上表现中等压实特征,实测孔隙度在18%~20%之间,且超压不利于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超压可以间接增加CO2酸性流体与硅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接触时间和强度,使次生孔隙增加。
宁南地区石炭系沉积演化及烃源岩评价
郭佩, 刘池洋, 王建强, 杜芳鹏
2015, 34(3).
摘要:
石炭系是宁南地区油气勘探的新层系。石炭纪宁南地区位于北祁连-河西走廊沉积域的东南部,与北部巴彦浩特盆地及东部鄂尔多斯盆地联系紧密,后两者石炭系已作为其重要烃源岩。宁南地区沉积了近千米厚的石炭系,暗色泥岩和煤层发育,值得进一步开展油气远景调查。研究区经历的多期逆冲推覆运动使石炭系大规模出露,在逆冲推覆带后缘形成多个新生代凹陷盆地,是油气勘探重点。根据露头区地层展布、剖面岩性分析、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及与邻区河西走廊、鄂尔多斯盆地的对比来分析宁南地区石炭系沉积演化、凹陷区不同层系暗色泥岩和煤系地层存在的可能性。研究与对比表明,宁南地区石炭系在凹陷区保存较好,具有很好的生烃潜力和良好的油气前景。
五大连池玄武岩三维孔隙组构的多重分形特征
方海平, 谢淑云, 张天付 徐德义, 杨瑞琰, 李开, 吕文娟
2015, 34(3).
摘要:
通过CT扫描,获得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群中第4层玄武岩样本的1 423张高精度图像,利用数字图像分析方法识别出了玄武岩三维孔隙组构,基于二维切片序列重构了三维孔隙柱体,计算了孔隙的基本统计参数。结合分形与多重分形技术,利用多重分形分析矩方法对三维孔隙结构作了定量研究分析。分析可知,所取玄武岩样品几何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多重分形维数谱函数f(α)呈连续分布,f(α)均为不对称的上凸曲线,表明岩石孔隙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三维孔隙结构的多重分形分析及三维重构技术可望进一步为岩心孔隙结构的定量化研究提供微观尺度上的证据。
深水重力流沉积研究进展
2015, 34(3).
摘要:
深水重力流沉积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发展,从浊流及鲍马序列开始,到把深水砂岩普遍解释为浊流成因以及海底扇模式的建立,再到今天学者们对鲍马序列的质疑,深水重力流沉积的研究经历了认识上的螺旋式上升旋回。目前关于深水重力流沉积争议的焦点在于高密度浊流是否属于浊流的范畴,深水砂岩是否都是浊流成因。以Shanmugam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绝大多数的深水砂岩都是碎屑流成因而非浊流成因,并且提出了重力流分类新方案,同时建立了与其匹配的深水斜坡沉积模式。通过对前人成果的广泛调研,经过对比总结,认为:①根据流变学和沉积物搬运机制,重力流分为碎屑流(砂质碎屑流和泥质碎屑流)、颗粒流、浊流;②浊流的韵律结构特征为明显的正粒序且没有漂浮的碎屑颗粒,碎屑流自下而上呈逆-正粒序的两套韵律变化且发育有漂浮的碎屑颗粒;③Walker的综合扇模式与Shanmugam的斜坡沉积模式,二者是可以共存的,只是在某一地区适用性不同而已。
成矿元素镍运移和沉淀机制综述
杨尚松, 刘家军, 张德会
2015, 34(3).
摘要:
对镍的基本化学特征、赋存状态、分配系数、运移和沉淀机理进行了总结。镍是典型的过渡族元素,具有亲铁和亲硫双重属性,主要赋存在地核与地幔之中。自然界中,镍通常以吸附、类质同象和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并且在早期结晶的矿物中镍的含量要高于晚期结晶的矿物。在不同的体系中镍表现出不同的分配系数及相容性,且随着温度、压力和氧逸度而变化。镍在水溶液中很不活泼,但是Cl的加入会增加镍的溶解度并形成\[NiCli(H2O)6-i]2-i、[NiCl2(H2O)2]和[NiCl3(H2O)\]-等络合物。镍一般随着幔源岩浆上涌,受到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后赋存在铁镁质和超铁镁质岩体的下盘,以硫化物矿石的形式存在。
热液矿床中Pb的迁移和沉淀机制研究综述
陈贤, 刘家军, 李彦春, 王艳龙, 张德会, 陶银龙, 曹强
2015, 34(3).
摘要:
岩浆结晶过程中,矿物-熔体相分离时,Pb优先进入熔体相,表现出不相容性;流体-熔体相分离时,Pb优先进入流体相;卤水-气相分离时,Pb优先进入卤水相; Pb在成矿过程中主要进入液相中进行迁移。氧化、偏酸性、富氯热液体系中,Pb主要以PbCl2-nn(0≤n≤4)形式迁移,尤其在高于350℃的高温环境下,Pb的氯络合物起支配作用;中低温、贫氯、高还原硫的碱性热液中,Pb主要以硫氢络合物形式迁移;氧化、贫氯的强碱性(pH>7.5)热液中,Pb主要以羟基络合物形式迁移;贫Cl-且富CO32-和HCO-3配体的中、低温弱碱性热液体系中,PbCO03、Pb(CO3)2-2络合物也很重要。NH3、F-、Br-、S2-x、NaPbCl03、NaPbCl4-以及S2O2-3等潜在无机配体对Pb迁移成矿意义不大。某些有机配体,如羧酸、氨基酸、腐殖酸,在低温(<200℃)条件下对Pb的运移成矿有重要作用,尤其羧酸比较重要。在成矿过程中,岩浆-热液成因的PbZn矿床通常经历了早期岩浆房去气、期后热液和晚期热液3个阶段。非岩浆热液成因的层控PbZn矿床流体主要为盆地卤水,矿化机制主要为构造挤压与重力的联合驱动,或者伸展背景下的海底热液对流。影响Pb沉淀富集的微观因素主要包括热液组成、温度、压力、pH值以及Eh值等。热液演化过程中,沸腾减压、围岩蚀变以及流体混合等地质作用促使上述微观物理化学因素发生显著变化,形成地球化学障,从而使得矿石矿物大量沉淀。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萨尔乔克地区早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汪晓伟, 徐学义, 马中平, 陈隽璐, 朱小辉, 孙吉明, 崔方磊
2015, 34(3).
摘要: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萨尔乔克地区出露大量早石炭世晚期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其岩石类型主要有亚碱性玄武岩、英安岩和流纹岩,主体属拉斑系列。玄武岩w(SiO2)为48.69%~52.09%,w(TiO2)(1.16%~1.34%)略高于N型大洋中脊玄武岩,w(Al2O3)高(17.44%~20.86%)、w(MgO)低(3.05%~4.98%)、富钠贫钾(Na2O/K2O=1.82~3.04),表明其原始岩浆发生过明显的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玄武岩具有近于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Eu异常不明显(δEu=0.87~1.06),相对富集Rb、Ba、P,亏损Nb、Ta、Th等不相容元素。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玄武质岩浆来自于亏损石榴石地幔橄榄岩在一定深度(约75 km深度)情况下发生10%~20%的部分熔融,且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壳物质混染,显示了板内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中酸性火山岩具有较高的w(SiO2)(70.29%~75.46%)和全碱\[w(Na2O+K2O)=5.13%~9.90%\],以及较低的w(TiO2)(0.25%~0.30%)、w(Al2O3)(12.85%~15.88%)和w(MgO)(0.36%~1.01%);显示右倾负斜率稀土元素配分模式,铕负异常明显(δEu为0.36~0.86,平均为0.64),富集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指示中酸性火山岩起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源区有斜长石残留。萨尔乔克地区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套火山岩应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同时获得中酸性火山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320.3±1.1)Ma,表明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早石炭世末期。结合进一步的地壳w(Rb)-w(Sr)和Zr/Y-w(Zr)判别图解,表明早石炭世早期开始的博格达初始裂谷在早石炭世晚期进一步快速拉张,发展到成熟阶段。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博格达造山带在石炭纪处于大陆裂谷演化的观点,为进一步理解博格达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板块构造体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宁夏贺兰山北段1∶5万化探数据的含量-面积分形异常特征及找矿预测
施海鹏, 魏俊浩, 赵少卿, 田宁, 张道涵, 王艺龙, 王大钊
2015, 34(3).
摘要:
以宁夏贺兰山北段金铜矿产资源预测为研究对象,采用R型因子分析研究元素组合规律,应用含量-面积分形法研究地球化学异常并确定其异常下限,圈定元素组合异常和综合异常,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研究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划分出5处找矿远景区:哈尔木腾、柳葫芦沟-大麦里沟、树龙沟-麦子井金找矿远景区;梁根-牛头沟-其勒格金铜找矿远景区;达拉布盖钴镍找矿远景区。异常查证结果显示,梁根-牛头沟目前已控制3条工业矿体,为有利的金铜找矿靶区,其勒格已发现5处金矿化体,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为下一步重点找矿地段。
成都盆地红土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特征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
赵璐璐, 洪汉烈, 殷科, 程峰
2015, 34(3).
摘要:
成都盆地位于长江上游二级阶梯向一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特殊,并且广布第四纪红土沉积。为研究成都盆地中黏土矿物的特征及其成因意义,采用X射线衍射(XRD)测试技术,对胜利剖面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成都盆地胜利剖面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主要有伊利石、高岭石、蛭石、蒙脱石以及少量伊利石-蒙脱石混层黏土矿物和高岭石-蒙脱石混层黏土矿物。根据黏土矿物组合含量的变化特征,可以将成都盆地第四纪早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先后经历了湿热-温凉-温湿-干冷2个周期性的气候旋回,黏土矿物含量变化的总趋势与土壤沉积物的CIA指数共同揭示了研究区第四纪以来的气候有逐渐干冷的趋势,这与全球性的第四纪气候尤其是中国区域内的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相一致。
盆地异常流体压力-应力耦合过程研究进展
刘睿, 刘建章, 田金强, 鲍晓欢, 熊旭, 权永彬
2015, 34(3).
摘要:
基于流变理论的数字、物理模拟以及生产实测数据分析均表明,异常流体压力条件下的应力莫尔圆在位移过程中存在直径(差异应力)的耦合变化,即最小水平应力自常压条件向超压条件逐渐增大。耦合规律显示,异常流体压力的保存明显受控于区域与局部异常流体压力间的差异性。厚层泥岩中流体压力的增高相对均一,区域性异常流体压力达到或超过垂向应力则易产生流化作用或水平张裂缝。倾斜砂岩顶点可存在较强的局部异常流体压力,该顶点处破裂压力会伴随区域流体压力的增高而增大,破裂压力可明显超过负载压力;且区域异常流体压力增高过程中的破裂方式(裂缝倾角)也存在明显变化。耦合机制下,异常流体压力的保存或泄放状态突破了传统预测值,也为相关异常地质过程成因探究和技术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矿产地质
砂砾岩扇体叠合期次及有利储层预测: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丰深1井区为例
董立生, 罗红梅, 胡广
2015, 34(3).
摘要:
陡坡带砂砾岩扇体储层为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目前对该类储层的发育特征认识不清,描述技术尚未成熟。在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合成记录标定、模型正演及三维镂空透视等技术,对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丰深1井区砂砾岩扇体的叠合期次进行了研究,并预测了有利储层。结果表明,丰深1井区沙四下亚段盐膏层下砂砾岩体具有典型的近岸水下扇的测井响应,表现为砂砾岩体的速度随深度增加明显增大,且远远高于其上覆围岩的速度,油气相对比较富集的扇中部位与扇端之间存在明显的速度差,在地震上形成较强的反射。研究区发育3个有利的砂砾岩体带,均呈近南北向展布,根据研究区盐膏层下砂砾岩体具有扇根封堵、扇中富集、叠合连片的特点,将沙四下亚段盐膏层下划分为6个期次的扇体,近期部署的探井钻探情况与预测结果相吻合。
扶余油田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剖析
汤小燕, 王剑
2015, 34(3).
摘要:
扶余油田断裂系统发育,属于裂缝性中孔中渗构造砂岩油藏。由于长期的注水开发,综合含水率已高达90%以上,油藏内部油、水分布变得异常复杂,控制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较多,严重制约着开发调整方案的有效制定。基于研究区密闭取心井的分析化验资料和实际生产动态资料,采用岩心、测井等静态分析与实际生产动态分析有机结合的手段,深入系统地剖析了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该油田开发程度的加大,剩余油分布不仅受储集层地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后期开发井网部署的影响;该油田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储集层物性、储集层韵律性、沉积微相、井网部署等方面的影响,沉积微相的控制作用最强、储集层韵律性次之,而井网部署和物性影响相对较弱。本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筛选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域,为制定稳油控水的治理措施提供地质依据。
低渗透背景下西湖凹陷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条件
彭己君, 张金川, 唐玄, 张鹏, 邓恩德, 吕艳南
2015, 34(3).
摘要: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油气勘探发现古近系砂岩储层渗透率普遍较低,低渗透气藏在多个含油气构造均有分布且表现出致密砂岩气藏特征。根据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机理对西湖凹陷的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并与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程度较高的鄂尔多斯盆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低渗透砂岩大范围分布背景下西湖凹陷具备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构造、沉积、气源岩、储层及封盖保存条件,埋深≥3 500 m的古近系砂岩普遍进入致密储层阶段,是致密砂岩气藏发育的有利层位,与鄂尔多斯盆地在致密砂岩气藏形成的生-储-源储配置条件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综合分析认为,西湖凹陷初步具备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条件。
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地层超压特征与油气赋存关系
金秋月, 何生, 卢梅
2015, 34(3).
摘要:
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超压发育广泛,基于钻井实测(DST)资料和测井资料,对车镇凹陷地层超压特征及超压与油气的赋存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和四段地层发育异常高压,异常压力主要出现在埋深2 100 m以下地层中,最大压力系数达到1.78。车镇凹陷泥岩声波时差对地层超压有较好的响应关系,在超压层段,声波时差明显偏离正常压实趋势,具有较高的声波时差值,通过典型单井泥岩声波时差确定了正常声波时差趋势线,并建立了地层压力预测模型,综合主要超压区域单井预测压力,分析了超压顶界面主要在2 100~3 200 m之间,发育单超压系统。剖面上压力体分布特征表明,压力体形成以洼陷深部位为中心向周围逐渐递减的压力结构。超压对油气运移和赋存起着控制作用,套尔河洼陷油藏主要分布在压力系数为1.6的压力体外围;车西洼陷油藏主要分布在压力系数为1.4的压力体外围。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致密油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
吴浩, 牛小兵, 张春林, 冯胜斌, 郭英海, 刘锐娥
2015, 34(3).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致密油储层主要分布在延长组长7段。通过长7段致密砂岩样品的核磁共振测试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对致密油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致密油砂岩岩心的最佳离心力为1.448 MPa;核磁共振T2谱截止值分布范围较宽,平均为20.64 ms;可动流体饱和度低,平均为40.27%,主要被0.05~1.00 μm的喉道所控制,且喉道在0.10~0.50 μm区间时,致密油岩样可动流体饱和度最高、下降速度最快。整体上,可动流体饱和度与物性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且在长71段,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可动流体饱和度较高。微裂缝发育程度、溶蚀孔隙、黏土矿物和石英颗粒充填孔隙等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可动流体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微裂缝、溶蚀孔隙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而黏土矿物及石英颗粒充填孔隙则导致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的降低。关于长7段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认识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页岩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研究:以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谭淋耘, 徐铫, 李大华, 曾春林, 王飞, 曾祥亮, 李洁
2015, 34(3).
摘要:
渝东南地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前人研究表明其五峰组-龙马溪组具有较好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但对其页岩气成藏的主控地质因素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对其成藏模式则少见报道。通过对该地区3口单井的储层有机地球化学资料、物性测试资料及现场解吸含气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储层的含气量跟储层物性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主要与总有机碳含量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总有机碳含量是该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成藏最关键的控制因素。通过该地区某三维地震工区叠后流体检测与裂缝预测技术,发现平缓构造区的页岩气聚集主要呈顺层分布,并主要聚集在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中下部总有机碳含量较高的部位,与裂缝发育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在靠近背斜轴部、应力集中的地区,裂缝发育与页岩气藏的分布具有较好的吻合性。最后提出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具有3种成藏模式类型,即:原地型成藏模式、裂缝型成藏模式及原地-裂缝型成藏模式。
湘中及湘东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气勘探前景
李国亮, 王先辉, 柏道远, 罗鹏, 姜文
2015, 34(3).
摘要:
湘中及湘东南坳陷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区内二叠纪龙潭组以滨岸泻湖-沼泽相沉积为主。通过野外采样分析和资料收集,对龙潭组泥页岩区域展布特征、地球化学选区、储集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龙潭组含气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高[w(TOC)]为0.36%~14.56%,平均为4.48%),热演化程度高(Ro为2.12%~3.52%,平均为2.59%),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生气潜力大,脆性矿物质量分数高(29%~86%),属低孔低渗类型,且微孔隙发育。页岩埋深适中(400~1 800 m),沉积厚度以几十米至千米不等。研究结果揭示了本地区龙潭组页岩气较好的前景,特别是各凹陷盆地沉积中心最优。基于综合对比研究划分出3个有利区:涟源有利区(Ⅰ)、邵阳-隆回有利区(Ⅱ)和永兴-耒阳有利区(Ⅲ),其中以Ⅰ、Ⅲ有利区条件较好,可以为进一步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大民屯凹陷前进潜山带沈288区块太古宇潜山油藏特征
2015, 34(3).
摘要:
揭示前进潜山带沈288区块太古宇潜山油藏特征对大民屯凹陷潜山油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大民屯凹陷前进潜山带沈288区块太古宇潜山油藏岩性分析、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对比了不同层段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前进潜山带沈288区块太古宇潜山油藏岩性主要包括区域变质岩、混合岩以及角闪岩和煌斑岩类,通过锆石原位年龄确定该潜山地层属于太古宇鞍山群,可以划分成3套潜山地层:第①套岩性以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第②套岩性以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第③套岩性以混合花岗岩为主,其中以第③套地层裂缝最为发育,是控制油气成藏的最主要原因。3套地层所处的构造应力背景相同,裂缝发育程度不同主要是因为岩性的差异。
渤海湾盆地南堡35-2油田地质特征与开发潜力再认识
李栓豹, 全洪慧, 刘彦成, 张章, 张雷, 王培春, 谢岳, 齐陆宁
2015, 34(3).
摘要:
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分析化验、地震及生产动态资料,重新对南堡352油田馆陶组沉积特征、油水层测井解释以及油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①馆陶组为辫状河沉积而非投产初期认为的曲流河沉积,储层沿沉积主水流线方向分布相对稳定;②结合生产动态研究表明,馆陶组存在一定潜力,储层电阻率在6 Ω·m左右解释为油层是合理的,储层沉积韵律的变化是储层底部电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非以前认为的流体性质变化。综合以上分析,馆陶组油藏模式为构造油藏,并不是投产初期由于油水界面不同而认为的岩性或岩性-构造油藏,增加地质储量近300×104 t,为油田增储上产奠定了基础。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大黑山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沈军, 何谋惷, 胡新露, 熊索菲, 姚书振, 孟宇, 王翔
2015, 34(3).
摘要:
大黑山钼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段,是一个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钼矿床。根据矿物组合和脉体穿插关系,将成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石英-钾长石阶段(Ⅰ)、石英-辉钼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石英-方解石阶段(Ⅳ)。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显微激光拉曼探针研究显示,该矿床成矿流体为H2O-NaCl-CO2体系,第Ⅰ、Ⅱ、Ⅲ阶段均可见水溶液包裹体(L+V型)、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和含CO2包裹体(C型);而第Ⅳ阶段仅发育水溶液包裹体(L+V型)和纯液相包裹体(L型)。成矿流体演化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峰值分别为:330~430,320~360,280~340,180~240℃,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对应的盐度w(NaCleq)分别为5.86%~54.10%,4.07%~51.70%,3.23%~46.20%和0.70%~9.08%,也逐步降低。主成矿阶段的流体最低捕获压力为17~58 MPa,对应的成矿深度约为1.7~5.8 km。成矿流体的δ18Ow值为-5.8‰~4.2‰,δDW值为-139.8‰~-127.2‰,成矿流体可能为岩浆水与雨水的混合流体。主成矿阶段发生了流体沸腾作用,使CO2大量逸出,导致流体还原性增强,造成大量MoS2的沉淀而形成钼矿床。
水文地质
潜水含水层井流模型的对比研究
江峰, 黄琨, 马丁山, 郭敏, 万军伟
2015, 34(3).
摘要:
依托在潜水含水层中开展的10组高分辨率抽水试验,探讨了泰斯(Theis)、博尔顿(Boulton)和纽曼(Neuman)3种潜水井流模型的识别精度。结果表明:泰斯模型由于忽略了潜水含水层的三维流动和潜水含水层重力释水的滞后效应,因此无法真实反映潜水井流的运动特征和释水机理;博尔顿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抽水试验早期潜水含水层重力给水滞后的主要特征;既考虑潜水含水层重力滞后给水机理,又同时考虑了潜水含水层三维流动特征的纽曼模型最能全面反映潜水含水层井流试验的运动特征和释水机理。
水力层析法刻画非均质含水层K与S采样时间优化设计
王文梅, 孙蓉琳
2015, 34(3).
摘要:
水力层析法(hydraulic tomography,简称HT)是一种高精度刻画含水层非均质性的抽水试验新技术,通过在不同地点及深度进行多组抽水试验并收集含水层水位变化资料,进行地下水流数值反演,对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分布做详细的识别。由于观测水位数据随着时间变化与渗透系数K、储水系数S的相关性不断变化,因此运用不同时刻水位数据反演参数K与S精度不一样。基于水力层析理论,采用剖面二维承压含水层数值模型研究了时间采样对估计参数K与S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样时间的增大,渗透系数K的估计逐渐变好,最后趋于一个稳定值;在K已知条件下,采样时间t0(t0定义为JACOB直线图解法中s-lgt曲线直线段的延长部分与lgt轴的交点所对应的时间)时刻之前,储水系数S的估计随着采样时间的增加而变好,t0之后随着采样时间的增加反演效果变差。
西藏高温地热田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热温标应用
孙红丽, 马峰, 蔺文静, 刘昭, 王贵玲, 男达瓦
2015, 34(3).
摘要:
研究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属高温地热显示区。为了解区内地热田的热储基本特征,通过收集的12个主要地热田的23组地热及地表水样品分析可知,研究区水化学类型较复杂,地表出露温度较低的脱玛、玉寨、果组地热田以Na-HCO3型地热水为主,循环较快、可更新性较好,董翁、谷露、羊八井等地表出露温度较高的地热田以NaCl(NaCl·HCO3或NaCl·SO4)型地热水为主。地下热水中Cl与B、Li的正相关性,显示地热流体可能来源于深部岩浆;与Sr相关性较差,体现了地下热水中的盐分主要来源于深部热液而非水-岩相互作用;与SiO2、温度的正相关性更进一步印证了研究区地热为深部热源。经阳离子地温计与二氧化硅地温计估算各地热田深部热液与热水含水层混合温度为134~256℃。基于综合分析,推测研究区玉寨地热田较谷露地热田热水可更新性强,循环途径长或热源埋深较大,地热开发利用应综合考虑各自特点。
江汉平原高砷含水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李红梅, 邓娅敏, 罗莉威, 王焰新, 段艳华, 董创举 甘义群
2015, 34(3).
摘要:
选取江汉平原典型地下水砷中毒区仙桃市沙湖原种场为研究区,对3个长50 m的钻孔沉积物砷含量与赋存形态及其他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沉积物砷质量分数为1.35~107.5 mg/kg (平均值为12.8 mg/kg)。黏土或亚黏土层中砷含量较高,这与细粒沉积物中铁锰氧化物、黏土矿物对砷的吸附有关。地下20 m左右深度内含水层沉积物中砷含量最高,相应地下水中砷质量浓度高达到1 000 μg/L。草酸-草酸铵选择性提取结果指示沉积物中10%~77% (平均38%)的As与无定形铁氢氧化物结合,表明无定形铁氢氧化物还原性溶解可能是控制砷释放与还原的主要地球化学过程,并且有机质生物氧化机制极大地促进了该过程。然而,沉积物中仅1.2%~23%的铁被草酸-草酸铵提取,含水层中砷浓度主要受铁的氢氧化物还原性溶解影响,但其他形式的铁、有机物的吸附作用亦控制着砷的含量。
水流场及水化学过程对地下水中砷富集的影响
柳亚清, 谢先军, 皮坤福, 李俊霞
2015, 34(3).
摘要:
大同盆地是我国典型原生高砷地下水分布区,为精细刻画地下水系统中砷迁移富集的机理,在盆地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建立了面积为150 m×250 m的多水平试验监测场,开展了系统的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富砷沉积物是地下水中砷的直接来源,高pH值、强还原性的地下水环境及竞争吸附离子的存在是含水沉积物中砷向地下水迁移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场地范围内地下水水化学组成及砷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受水流场影响,沿地下水径流方向,砷质量浓度逐渐升高。
技术方法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下古生界白云岩含气性地震检测
赵玉华, 李坤白, 张杰, 蒲仁海, 张盟勃, 陈晓晶
2015, 34(3).
摘要:
利用AVO、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和高频地震能量衰减等方法检测砂岩是否含气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层状白云岩储层含气性检测并不清楚。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马五5白云岩的岩性和含气性变化,采用岩石物理分析、AVO类型分析、叠前反演、叠后能量衰减等多种地震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岩石物理参数交会图不能严格区分含气白云岩、不含气的含灰白云岩和含泥白云岩,但白云岩气层与灰岩和砂泥岩的参数差异较明显。通过截距-梯度交会图与正演模型相结合可以判断研究区白云岩属于第Ⅰ类和第Ⅳ类AVO异常,但因影响因素过多,因此不能完全依靠AVO类型进行含气性判别。在各种叠前弹性参数反演中,纵横波速度比反演以及泊松比反演可以较好地反映白云岩含气层厚度、分布与尖灭。分频能量衰减分析表明,含气段比不含气段的最高能量对应的频率会降低大约5 Hz。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和分频能量衰减检测白云岩是否含气具有一定的效果和一致性。
高压与含油条件下空气泡沫性质研究
孙琳, 吴轶君, 柳敏, 蒲万芬, 魏鹏, 辛军
2015, 34(3).
摘要:
空气泡沫在驱油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与高压、含油的储层环境密切相关。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逐步升压过程,考察了地面起泡的空气泡沫在注入过程中的性质变化;模拟油藏高压环境,考察了空气泡沫在不同压力下就地起泡的泡沫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地面起泡的空气泡沫在注入过程中,体积不断减小,密度不断增大,且起泡压力越低,该变化规律越明显;随着地层压力增大,就地起泡的空气泡沫体积先增大后减小,析液半衰期不断增大。同时,研究了高胶质、沥青质原油对空气泡沫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若泡沫体系形成空气泡沫之后与原油相遇,那么当原油体积不高于泡沫体系体积的40%时,原油可增强泡沫的稳定性,且其体积分数越高,泡沫稳定性越好;若泡沫体系与原油相遇后再形成空气泡沫,那么当原油含量大于泡沫体系的20%后,泡沫稳定性即不断下降,显微分析显示其主要原因在于假乳液膜的强度与原油在其中的存在形式发生了改变。
激发极化测深数据反演方法及应用
鲁杏, 崔先文
2015, 34(3).
摘要:
在电阻率反演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了3种不同的极化率反演方法,即:线性反演方法、精确形式反演方法和非线性反演方法;通过一系列理论模型的对比,分析了这3种反演方法的反演效果。电阻率的反演是基于最小二乘原理建立的反演目标函数,并在反演方程中加入了大地电磁Occam反演方法的光滑度矩阵,提高了反演的稳定性;理论模型对比表明,线性和非线性2种反演方法是比较实用的,将这2种反演方法应用于新疆托里某铜矿的对称四极激电测深的数据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利用Landsat8和Worldview2数据进行协同岩性分类
张斌, 张志, 帅爽, 张耀明
2015, 34(3).
摘要:
提出了一种对Landsat8和Worldview2协同后的岩性分类方法。首先对Landsat8和Worldview2影像进行协同:在对Landsat8全色波段与其多光谱进行自协同后,与Worldview2多光谱第8波段数据协同,将协同后的Landsat8中短波红外数据与Worldview2数据进行叠加,得到最后协同结果。对协同后的数据进行岩性分类:利用基于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进行初始分类,由马尔科夫随机场法(Markov Random Field,MRF)对结果进行优化得到最终分类结果。采用新疆西昆仑地区遥感数据进行了实验,结果证实协同后数据的分类结果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
结合实测光谱的ASTER数据岩性识别方法:以西昆仑其木干二长花岗岩提取为例
包平, 张志, 王少军
2015, 34(3).
摘要:
对西昆仑阿克陶县其木干地区出露的二长花岗岩岩石样品进行了光谱测试,二长花岗岩在2.1~2.5 μm之间有一定的吸收特征,具备应用遥感进行岩性识别的波谱条件。利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实测光谱与ASTER图像光谱各波段的线性关系,得到了ASTER图像地表反射率。以实测光谱为端元光谱,对二次反演图像采用混合调谐匹配滤波技术(MTMF)提取了二长花岗岩岩体空间范围。经调查验证,提取结果与岩体的实际出露范围较为吻合。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能为西部艰险复杂地区的遥感技术应用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古近系恩平组地震沉积学研究
杜文波, 孙桂华, 舒誉
2015, 34(3).
摘要:
根据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将古近系恩平组分为3个三级层序PSQ1、PSQ2、PSQ3。基于建立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开展了岩石物理分析、分频处理、90°相位转换和地层切片等一系列的地震沉积学分析,取得了以下认识:①建立了不同岩性与波阻抗的对应关系,强振幅对应于砂岩,弱振幅对应于泥岩;②地层切片指示研究区西部多为条带状分布的振幅异常,东北部为朵叶状分布的振幅异常;③恩平凹陷北部PSQ1、PSQ2层序发育扇三角洲相,PSQ3层序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恩平凹陷西部在整个恩平组沉积时期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
青海大场矿区永冻层低温钻井液试验研究
杨树强, 高元宏, 蔡记华, 汪洪民, 段隆臣
2015, 34(3).
摘要:
针对大场矿区永冻层钻进过程中出现的冻钻、塌孔和钻井液絮凝等特点,结合矿场钻探地质资料,在粗分散抑制性抗低温钻井液体系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出了适宜大场矿区永冻层钻进的配方。配方:1 000 mL水+2% Na2CO3(钠基膨润土的2%)+4% 钠基膨润土+10% NaCl+2% KCl+5% 乙二醇+0.15% NaCMC(高黏)+0.3% LVPAC(低黏)。实验表明该配方在-10℃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未出现冻结、絮凝等现象;同时,运用DPS软件分析了该钻井液的流体类型,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为幂律流体,在低温下该钻井液的非牛顿性增强,流动性能较好。